謝紅+陳金業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快速發展,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計算模型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該文針對廣東省云計算專利整體狀況進行了分析,目的在于摸清廣東省內各市、企業云計算專利申請情況,分析了廣東省云計算專利申請態勢、申請類型、布局區域及主要申請人;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促進廣東省發展云計算的建議,以期為廣東省內云計算企業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廣東省 云計算 專利 分析
所謂云計算,簡單地說就是以虛擬化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以用戶為主體為其提供基礎架構、平臺、軟件等服務為形式,整合大規模可擴展的計算、存儲、數據、應用等分布式計算資源進行協同工作的超級計算服務模式[1],用戶可按需使用的計算模式和服務模式。云計算是網格計算、分布式計算、并行計算、的發展,是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模型的創新,云計算的理念、海量數據存儲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對信息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
云計算被認為是繼個人電腦、互聯網之后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又一次重大變革,其通過虛擬化有效地聚合各類資源、通過網絡化按需供給資源、通過專業化提供豐富的應用服務,這種新型的計算資源組織、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計算資源并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計算。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啟動了重點領域、重大技術的專利分析與預警工作項目,并加強引導企業重視知識產權工作開展專利戰略研究[3]。
1 廣東省云計算專利申請態勢分析
檢索工作基于Incopat科技創新情報平臺中的多個數據庫展開,檢索日期截至2016年8月30日,采用關鍵詞及國際分類號(IPC)對云計算專利申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將一個專利族視為一項專利申請,由于專利申請公開時間或進入中國國家階段的時間滯后,2015—2016年的專利大部分還處于未公開狀態,因此云計算專利數量上沒有得到完全體現。
從圖1可以看出,從1993年起開始有少量的申請,且在2000年以前一直發展緩慢,從2000年至2009年發展速度有所提升,但每年的申請量仍不高,在300件左右。2010年是一個轉折點,從2010年起申請量有了大幅提升,并在2012年突破了千件大關。這與2009年中國各地受國際環境的影響,也頻繁出擊云計算領域有關,如2009年1月,阿里軟件在江蘇南京建立首個“電子商務云計算平臺”,2009年7月中國首個企業云計算平臺誕生,2009年11月,中國移動云計算平臺“大云”計劃啟動等,這些都對廣東的企業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在2010—2012年間,廣東省在云計算方面申請量的爆發性增長,也充分說明了廣東省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在明確要發展云計算技術后能夠快速的產生各項研究成果,并進行專利布局。在2013—2015年申請量維持在1500以上的峰值,云計算方面進入了實質性發展的階段。
2 廣東省云計算專利申請類型分析
2.1 廣東省云計算專利申請類型概況
圖2給出了截止到2016年廣東地區涉及云計算的各類專利申請量的占比關系。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是專利申請的大頭,占到總申請的9成以上,外觀設計僅有30件,相對于前兩者的總量可以忽略不計,這也充分表明廣東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對于發明專利的保護是極為重視的。
2.2 廣東省各類型專利申請態勢分析
從圖3可以看出,整體上的曲線與在華類似,且發明的申請量增長最為迅速,實用新型在近幾年也有較大增幅,而外觀設計相對于前兩者的總量可以忽略不計。
3 廣東省云計算專利布局區域分析
從圖4可以看出,深圳是廣東省在云計算領域的主力軍,申請量為6000多件,占據了廣東省一多半的申請量,這與其區域內具有華為、中興、騰訊等國內龍頭企業有關。處于第二梯隊的是廣州、東莞,申請量在500件以上,雖然與深圳的申請量不在一個數量級,但在廣東省的其他地市中已經是技術實力較強的了。處于第三梯隊的是佛山、珠海、惠州、中山等,申請量在200件左右,也都是廣東省內電子信息產業中實力較強的地市。除了上述地市外,廣東省內仍還有15個地市具有云計算領域的專利申請,這說明廣東省內普遍具有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知識產權宣傳工作到位。
4 廣東省云計算專利申請人分析
從圖5可以看出,華為和中興無疑是廣東省內的巨頭企業,其申請量遠遠超出其他申請人,當然這與其產業鏈全、業務面廣也有關系。華為自2010年11月吹響進軍云計算的號角,中興是2011年加入各大開源組織對云計算架構進行研究,從發展云計算的時間上來看與國內阿里巴巴等相比并不算領先,但發展的速度還是迅猛的,在2014年中興開始為騰訊提供云計算項目的服務。騰訊近年來也越發關注在云計算領域的發展。目前,在公有云市場中,已能夠與百度、阿里巴巴和華云數據一起形成四強領跑的格局。排名第四的是鴻海集團,它們的申請量也不容小覷,緊跟騰訊之后。宇龍通信立足于移動智能終端,也意識到了云計算對移動互聯的重要性,在2012年發起了“虛擬化無線云計算終端服務平臺的研究及產業化”等項目,積極推進云計算領域的研發。金山在云計算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其在2013年召開金山云發布會,推出了以星座命名的五大核心產品,使得阿里云和騰訊云不約而同的選擇當月做大促銷,但從專利申請量上看似乎與其產業地位有所差距,應當加強研發力度并注重專利的布局。除了上述企業外,廣東省內的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深圳技術研究院等院所,以及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也具有相當比重的申請量。
5 結語
總的來看,廣東省內已經形成了良好的云計算發展氛圍,各行業都積極參與到云計算技術的研發中,為產研合作、產學合作等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廣東省也涌現出了一批中小型云計算企業,如國云科技、深圳市京華科訊科技,深圳市深信服電子科技、廣州杰賽科技、廣州歐珀、珠海市君天電子、深圳市華星光電、深圳市同洲電子等,也都將成為廣東省云計算發展的生力軍。而對于終端廠商,如TCL、努比亞等也積極投入到云計算的大潮中;還有傳統家電領域,如廣東志高空調、美的、珠海格力、廣東天際電器等,紛紛推出智能化產品,智能家電以洶涌之勢,席卷家電行業。
參考文獻
[1]吳吉義,平玲娣,潘雪增,等.云計算:從概念到平臺[J].電信科學,2009,25(12):23-30.
[2]楊田貴.云計算及其應用綜述[J].軟件導刊,2016,15(3):136-138.
[3]董偉燕,李悅影.淺議專利分析與企業專利戰略[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2(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