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嬌
摘 要: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倦怠現象,主要由社會環境因素、學校管理因素、學業壓力較大以及學生的內在因素等造成,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改變社會上對高職學生的偏見,同時高職院校管理者和教師要加以重視,為高職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寬松良好的環境,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則要注意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學會有效地應付壓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習倦怠 原因 預防
熬氳「攀?有關倦怠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剛開始倦怠主要用來描述職業壓力下的一種狀態即“職業倦怠”,特別是那些以“人”為工作對象的工作者。這一概念由弗魯登伯格首次提出,由馬斯勒等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學習倦怠正是由職業倦怠這一概念引申而來。
有臺灣學者對學習倦怠做了如下定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課業壓力、課業負荷,或其他個人心理層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緒耗竭、去人性化及個人成就感低落的現象。楊麗嫻,連榕認為: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或缺乏動力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感到厭煩,從而產生一種身心俱疲的心理狀態,并消極對待學習活動,這種狀態稱為學習倦怠。學習倦怠反映了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它不僅不利于學生正常的學習,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導致學業的終止,而且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習倦怠普遍存在于各個階段的學生中,祝婧媛針對中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表明中學生學習倦怠的發生率為23.5%,其中輕度倦怠占18.6%,中度倦怠占3.7%,重度倦怠占0.2%。在朱林仙針對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研究中有21%的大學生存在低個人成就感的現象,17%的大學生出現去人性化的現象,16%的大學生出現情緒耗竭現象。而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同樣也存在著學習倦怠的現象。郝萍等針對高職學生的研究表明高職學生學習倦怠的檢出率為30.24%,其中輕度倦怠占18.92%,中度倦怠占8.11%,重度倦怠占3.21%。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政策上的有力支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飛速發展,而高職院校相對于本科院校,在學生來源、培養目標、教學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征。因此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狀況更應引起重視。
2 學習倦怠原因
2.1 社會環境因素
目前社會上普遍認為高職教育是三流的教育,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不思進取者。許多學生家長不認可高職教育,他們寧愿讓高考失利的子女在高三繼續復讀,甚至很多學生自身對高職院校也存在鄙視情緒,他們把高職院校當成是無法進入其他高等院校后無奈的選擇。部分人對待少數高職學生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吹毛求疵,大肆渲染,動輒把這少部分學生的問題擴大化,把“這個學生怎么樣怎么樣”變成“高職院校的學生怎么樣怎么樣”。
學生就業機制尚不健全,就業中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也是導致許多高職院校學生出現學習倦怠的原因。目前社會上很多工作單位對學歷有較高的要求而忽略能力,招聘要求上明確規定學歷和畢業院校,讓很多高職院校畢業生來不及展示自己的能力就被拒之門外。或者是與高職院校畢業生與其他普通高校畢業的學生進入同一崗位,干同樣的工作,但是待遇卻差別較大。
2.2 學校管理因素
造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倦怠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來自于高職院校本身。學校重管理,輕教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足,管理者自身也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中“問題學生”較多,管理措施的制定以不出亂子為目標,與普通高校相比較,高職院校管理制度更生硬和缺乏人性化一些,缺乏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與學生入學前的期望值相差較大;加上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學習的過高期望與學生自身學習效率的低下所造成的落差則會使學生產生壓力感和學習效能感的低下,從而對學習放任自流、破罐子破摔,甚至反感厭學。
2.3 學業壓力較大
高職院校的課業較為繁重,除了文化基礎課之外還要進行專業課的學習,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弱,部分同學由于學習時間安排不當,學習方法不科學,很難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進而厭學、焦慮。還有部分學生缺乏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學習目標不明確,造成學習動力不足。而高職教育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很多學生在就業前必須要取得相關的資格證書才能順利就業。比如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在就業前必須要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才能有上崗的資格。加上高職教育涉及到學生進入企業、工廠、醫院等單位進行見習和實習,學生突然從學校進入陌生的見習和實習環境,會出現種種不適應。這些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各種壓力之下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堪重負,可能會出現焦慮、厭學等情緒。
2.4 學生的內在因素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在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水平的基礎上,以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級實用技術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為目標的專門教育”。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生源綜合素質尤其是文化課基礎較差,這就導致這些學生容易出現一些不利于自身發展的不良情緒,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悲觀認知,放大自身不足,縮小自身優勢,表現為消極的行為。學習效能感是個體的學業能力信念,是學習者的一種主觀判斷,即對自身是否有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在中學階段學業表現不良,自認為學習能力差,具有較強的挫敗感,因而自信程度和學習效能感較低,容易產生“努力無用論”,覺得自己即使努力也不能取得好成績等類似消極思想。而消極的個性特征與學習倦怠中的情緒耗竭呈正相關。
3 學習倦怠的預防措施
學習倦怠在高職院校學生中較為普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不利的影響。為了預防學習倦怠的發生,應從多方面著手,首先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力求改變社會上對于高職教育和高職學生的不正確認知。同時學校要加以重視,首先學校管理者自身應改變對該校學生的不正確認知,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把學生放到一個和自身平等的地位上來,并經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引導學生,注意加強學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高職院校的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各學科的特點,把職業教育的思想貫穿于教學中,改變對學生的過高期望,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為高職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則要注意增強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會有效地應付壓力。
參考文獻
[1]張治遙.大學生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相關研究[D].彰化師范大學輔導研究所,1989.
[2]宋曉穎.五專轉學生情緒穩定、社會支持對學習倦怠之影響[D].彰化師范大學輔導研究所,1989.
[3]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2005,6(2):54-58.
[4]祝婧媛.中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影響因素[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6.
[5]朱林仙.大學生心理壓力、社會支持及其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07.
[6]郝萍,崔蓉,代亞麗.高職護生學習倦怠現狀及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3,12(10):930-932.
[7]王前新,盧紅學.高等職業教育學[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2:28.
[8]顧月琴,吳濤.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原因及其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22(2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