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波+陶安琪+李燕萍+陳家明
摘 要: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互聯網、微博、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來源。該文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概念式環保的推廣及效應做了一定的調查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環保推廣將新媒體形式具體化,使得概念式環保在人人都會運用網絡的當下,搭載著新媒體技術,得以更徹底的推廣。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環保 溫州
1 現狀分析
1.1 全國現狀分析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中出現了新媒體這一概念。新媒體,即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移動電視、網絡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5.8%。手機網民規模為5億人,整體即時通信用戶規模在移動端的推動下提升至5.32億人,較2013年年底增長6 440萬人,使用率達86.2%。就目前來說,新媒體在不斷地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如微博、微信的使用。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社會上基本人手一臺,新媒體相繼以不同的方式在手機上進行體現,進而擴大了新媒體的使用范圍和適用人群。在推廣概念式環保時,環保組織的推廣方式與平臺也得到了一定的擴大。
1.2 溫州市現狀分析
溫州市政府對于環保的關注與治理都在不斷加強。得到政府支持的大學生環保組織也是溫州環保的一支中間力量。面對大學生,推廣概念式環保多采取具態的新媒體形式。大學生是新型產品的最快接受者,在新媒體形式下推廣概念式環保更易被學生接受。
2 溫州市綠萌芽環保公益發展中心介紹
溫州市綠萌芽環保公益發展中心是由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綠萌環保協會發展而來,成立于2015年9月。中心入駐溫州大學公益孵化中心,現有注冊會員200余人,志愿者近500多名。中心的目標是開展環保公益活動,推廣環保理念,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事項,倡導“快樂環保”,致力于環保主題,寓教于樂。在此基礎上,中心大力宣傳環保思想,開展環保公益宣傳活動,主要包括節水大富翁的推廣;綠植銀行下社區、下廣場;綠植領養活動;花卉回收與再利用等。活動先后受到了溫州主流媒體的采訪和報道。在微信公眾號推廣等新媒體平臺的宣傳下,綠萌芽環保公益發展中心在大學城的知名度不斷增加,影響到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環保中。
3 新媒體在環保推廣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體具有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廣泛、迅速、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特征決定了環保傳播將會是更低的成本、更強的交互性、更廣的公眾參與度、更豐富的傳播內容,在此情形下環保推廣將會變得更加容易。環保熱點問題經媒體關注,多次擴散后將會獲得爆炸性的公眾關注度,關注環保的人群也將從專業人員擴散到普通大眾。利用新媒體的方式監督環境保護,推進環境監督工作的開展,以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
受長期形成的生活環境的影響,很多人并沒有發覺自己生存在一個在惡化的環境中,也并沒有意識到擔負著保護環境的責任,所以新媒體下的環保推廣會更突顯環境保護的宣傳意義和價值。還可以通過對環境美的宣傳,引導人們對惡劣環境的反感,激發人們保護環境的主動性。
4 綠萌芽環保公益發展中心概念式環保在具態的新媒體形式下的推廣及效應
4.1 微信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微信在生活中的影響。據統計,近一半的微信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10次;1/4的用戶每天打開微信超過30次。微信在生活中影響越來越大,成為當下大熱的新媒體形式。
公眾號,是綠萌芽在微信這一新媒體形式下最重視的新媒體具體形態,定時定量的以此為媒介向公眾進行環保宣傳。通過公眾號,綠萌芽可以在微信平臺上實現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以此向廣大微信使用者宣傳推廣環保活動及環保理念。如:在綠植銀行進校園活動中,綠萌芽在微信平臺上進行宣傳,前期采用公眾號預約報名領養的方式讓大學生們參與到活動中。在該宣傳方式下,綠植銀行進校園的活動取得成功,并得到學校領導的稱贊與肯定;在校大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也反映了大家對于環保的關注與支持。綠萌芽還在微信平臺上,定時的發布環保的相關文章、近期的環保事件以及一些環保的小知識小竅門,增加關注者的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
4.2 微博
隨著“微時代”的發展,微博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作為一種新型網絡傳播工具,微博呈現爆炸式的發展受到大眾的關注。
在新浪微博中以“環保”為關鍵詞搜索,截至2013年3月7日共有61 317 629條結果,由此可以看出,環保在微博中已經成為相對熱門的話題,在用戶中也有相當數量的以環保為名的官方微博、專業人士以及大量的環保關注者。這類用戶的微博以親民態勢發布準確、專業的環保信息,普及環保知識,又能與公眾互動,實時獲得公眾反饋,獲取公眾需求,了解公眾對于環保的關注點,是環保部門在報刊、廣播電視、網站等傳統傳播平臺后借助新媒體的一大傳播革新。
綠萌芽有專屬的微博號進行活動宣傳。在活動前期,綠萌芽會在微博上發布活動消息進行擴散宣傳。在活動后期,我們會將成果展示上傳到微博。例如,在浙江省環保創意大賽中,綠萌芽曾獲得了環保創意大賽一等獎。在比賽結束后,綠萌芽工作人員就將結果發布到了微博上。
微博的不斷發展,讓環保的宣傳和關注獲得了更大的影響。例如新浪微博與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的大學生綠植領養活動得到了很多大學及大學生們的關注與參與。在微博的參與互動下,環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4.3 環保公益APP
就目前而言,手機APP發展非常迅速,并帶來了社會的新趨勢。比如以前人們通過廣播、電視等獲得天氣消息,而現在隨著天氣APP的運用,人們可以隨時查詢天氣狀況,避免了傳統的定點播報所帶來的弊端。APP的發展與應用,拓展了公眾獲取環境文化信息的渠道,簡化了獲得各種媒體平臺環境文化信息的程序,增強了與環保傳播主體的互動。這些新途徑也將引導更廣泛群眾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
因此,我們可以把APP私人化與隨時性的優點利用到概念式環保的推廣上來,采取創建APP來讓大眾隨時隨地關注到環保。
綠萌芽曾經創建了一個環保APP。通過前期各種傳統宣傳的推廣后,APP達到了一定的下載使用量。在活動前期,我們會在APP上對活動進行預告。在活動中,我們也會通過一些線上線下小游戲讓更多人關注這個APP。在未來,我們可以在APP中設計更多從線下引申的線上環保小游戲。例如:節水大富翁、節水知識講堂。除此之外,APP設有每日簽到,憑簽到次數兌換小禮物或者游戲中的道具。APP還可定期進行推送一些國內外的環保大事,讓關注者能夠隨時了解到環保的相關資訊。
5 結論
在新媒體時代興起的當下,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去應對未知的挑戰。新媒體的發展依托于互聯網,離開了互聯網,新媒體的發展也就很難前進了。因此,在宣傳概念式環保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對于互聯網的依賴程度。在使用新媒體進行概念式互聯網的推廣與概念式環保在具體新媒體形式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在關注該新媒體的大學生中才能夠得到宣傳。因此,具體的新媒體形式會受到人群的限制,從而影響概念式環保的推廣程度與效應。在利用具體新媒體形式發展概念式環保時,我們必須在前期準備時就做好選擇,既要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更要與當下流行的新媒體形態相呼應,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我們所倡導的概念式環保。利用好新媒體這一有利平臺將會更好地傳播環保知識、環保理念,帶動更多的人關注環境問題,依法履行自己的環境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從而推動國家環保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加興.新媒體時代,環保部門完全適應了嗎?[J].環境經濟,2015(C3):188-189.
[2]李蕾.基于新媒體下的環保宣傳模式創新研究[J].決策與信息,2015(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