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田
摘 要:獼猴桃是一種藤本果樹,果實營養豐富,具有促進食欲、美容保健的功能,被廣大消費者所喜愛。徽州區是獼猴桃的野生主產區之一,為了促進該區獼猴桃產業的發展,該文闡述了獼猴桃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豐產栽培技術,以供生產者參考。
關鍵詞:獼猴桃;特征特性;豐產栽培技術;徽州區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2-03-0040-02
獼猴桃因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糖分而被稱為Vc之王,屬于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藤本植物,具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和保健作用。獼猴桃除直接食用之外,還可制成果醬、果汁、果脯等食品[1]。獼猴桃栽培在我國由來已久,其中安徽的黃山、大別山一帶是有名的獼猴桃產區。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徽州區獼猴桃的產量逐漸增加,帶動了該區經濟的發展。本文介紹了獼猴桃的特征特性,總結其豐產栽培技術要點,為廣大獼猴桃種植戶提供參考。
1 獼猴桃特征特性
1.1 植物學特征
1.1.1 根 獼猴桃主根不發達,次根發達,根皮層里含有豐富的淀粉,根系分布廣,能夠吸收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2]。
1.1.2 枝蔓 獼猴桃的枝蔓年生長量大,具有攀援能力,每年可長3~10m,在生長后期,枝蔓頂端能夠逆時針旋轉,這是其生長特征。枝蔓分為2種,一種是徒長蔓,這種枝蔓直立生長,發育不充實,一般不能成為結果母蔓,長度可達3~10m;另一種是普通蔓,這種枝蔓發育充實,多數可以結果母蔓,長度可達10~150cm。
1.1.3 花芽分化 花芽分化分為生理分化和形態分化,其中生理分化主要在開花前一年的7—9月,形態分化主要在開花當年萌芽至花蕾露白這段時間。花芽主要生長在結果母蔓從底部開始的第3~7節,是一種混合花芽。
1.1.4 結果習性 結果母蔓基部的第3~7節是主要的結果枝蔓,根據枝條長短和枝條長勢分為4種,分別為徒長性結果蔓、長果蔓、中果蔓、短果蔓[3]。其中短果蔓容易枯死,其余3種結果枝蔓在結果后的第二年成為結果母蔓,每個結果蔓可長出3~5個果實,甚至更多。
1.1.5 花與果實 獼猴桃的花具有明顯的特征,分為雌花和雄花。雖然形態上表現為雌雄兩性花,但是生理上僅表現為一種花,即雄株上雌蕊退化,雌株上雄蕊退化,且雄花花期較長,但花期結束時間相同。果實通常在9—10月成熟,從受精到果實成熟一般需要120~140d,每個果實含有200~500粒種子,數量較多,種子呈黑色或深褐色。果實采摘后可在室溫下最多存放20d。
1.2 生物學特性
1.2.1 溫度 獼猴桃喜溫,在適度的溫度內生長發育良好,如中華獼猴桃在14~20℃、美味獼猴桃在13~18℃生長發育良好。獼猴桃在寒冷天氣內容易發生凍害,冬季溫度達到-10℃左右即可造成凍害,此外獼猴桃萌芽抽梢期在春季容易受到倒春寒凍害。因此,需做好保溫抗寒工作。
1.2.2 水分 獼猴桃在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長良好,如雨量充沛的山區。獼猴桃雖然對水分有較高的要求,但其不耐澇,長期積水會導致獼猴桃根部糜爛,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夏天氣候干燥,空氣濕度不夠,獼猴桃得不到足夠的水分,生長發育不良,需及時進行灌溉。
1.2.3 光照 獼猴桃喜陽光但是對強光、直射光比較敏感,屬于中等喜光性果樹樹種,全年日照時間為1 300~2 600h。成年樹如果日照時間不足,會導致枝蔓生長不充實,容易死亡。但果實若經強光照射后,又容易發生日灼病。
1.2.4 土壤 獼猴桃適宜在土壤深厚肥沃、透氣性好、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沙壤土和石礫質壤土上生長。因此,選擇獼猴桃種植地時,應選擇向陽方向、排水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地區。
2 豐產栽培技術要點
2.1 育苗 根據獼猴桃的生長特性,選擇適宜的土壤作為苗圃。播種前應對土壤進行消毒,以防獼猴桃幼苗發生立枯病和猝倒病,并使用除草劑清除周圍雜草。通常獼猴桃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以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獼猴桃苗期處于夏季,為防止陽光暴曬,應及時搭蔭棚。之后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適時移栽(長出4~6片真葉)、摘心(苗高40cm以上),以促進苗木的生長。根據苗木莖的直徑適時嫁接(粗達0.6cm以上),嫁接時間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嫁接時要注意區分雌雄株[4]。
2.2 栽植 由于獼猴桃為雌雄異株植物,栽植時要搭配好雌雄株,注意授粉雄株的開花期與雌株保持一致,目前普遍采用的雌雄株比例為5~8∶1。獼猴桃具有攀援能力,在枝蔓開始向上攀爬前設計好支架,以適應獼猴桃的生長需要,常用的支架為“T型棚架”。獼猴桃怕風害,建園時需設置防風林。根據搭建支架的類型確定種植密度,通常情況下栽植株行距為2.5m×4m,密度為1 005株/hm2。
2.3 肥水管理
2.3.1 施基肥 基肥是保證獼猴桃生長所必需的,多在秋冬季節施加,包括廄肥、豬糞、土雜肥、餅肥等有機肥,同時混合使用速效肥,采用條、環溝的方式進行施加。基肥的施加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70%。
2.3.2 適時追肥 根據資料分析和安徽獼猴桃產區的土壤肥力狀況,配制專用肥用于追肥,一年3次。其中第一次追肥時間為獼猴桃萌芽后到開花前的時期,此階段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作用是促進萌芽;第二次追肥時間為果實膨大期,此階段以磷鉀肥為主,作用是壯果;第三次追肥時間為采收果實前20d,此階段以葉面肥為主,作用是促進果實發育。
2.3.3 排水灌溉 獼猴桃在整個生長期內需保證土壤濕潤,水分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因此,在建園時需做好獼猴桃的水分管理工作,如干旱時方便灌溉、洪澇時方便排水,以滿足獼猴桃對水分的需求。
2.4 整形修剪
2.4.1 架式 獼猴桃善攀援,在種植時需做好支架,常用的支架主要籬架、個形桃架、棚架3種。根據不同獼猴桃的枝蔓結果特性選擇適宜的架式,如中、長枝結果的獼猴桃選擇T形架和棚架;中、短枝結果的獼猴桃選擇T形架、棚架或者籬架。
2.4.2 整形 根據架式合理的整形。以棚架整形為例,整形時選擇一個生長健壯的枝蔓作為主干,在主干兩旁固定2根竿子引導枝蔓向上攀爬,通常要保留2個主蔓。因此,在支架下10~15cm處摘心,促發分枝,保留2個主蔓向兩側生長,主蔓上至少要留一個結果母枝。
2.4.3 修剪 主要包括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夏季修剪的作用主要是調節枝梢長勢和枝蔓量。修剪方法是去除細弱枝、徒長枝以及砧木上萌蘗,同時在普通枝蔓上摘心,在徒長性結果蔓和長果蔓上摘心或短截。冬季修剪的作用是防止傷害,主要修剪掉細弱枝、病枝、徒長枝以及過密枝等。
2.5 病蟲害防治
2.5.1 病害防治 潰瘍病、根腐病、花腐病、根結線蟲病等是獼猴桃最常感染的病害。其中根腐病多用毒土、硼砂清除地下害蟲;潰瘍病多在萌芽前撒施硼砂,之后再用鏈霉素進行防治;根結線蟲病主要是燒毀病株,并對土壤進行高溫消毒、換土后方可再次使用;花腐病多通過剪去過密枝梢,開花前噴施鏈霉素進行防治。
2.5.2 蟲害防治 蚜蟲、蛀梢螟、卷葉蛾等是獼猴桃最常發生的蟲害。其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種:(1)生物防治,主要是以蟲治蟲、動物治蟲、生物絕育治蟲等方法進行防治;(2)物理防治,包括黑光燈誘殺、誘餌毒殺、人工捕捉等方法;(3)藥物防治,主要是施加藥劑進行防治,常用的藥劑包括樂果、甲基托布凈等。
2.6 花果管理
2.6.1 人工輔助授粉 人工輔助授粉能夠提高坐果率和果實品質。主要包括以下2種方法:(1)采集雄株上成熟的花粉,輕輕的涂抹在剛剛開放的雌花柱頭上;(2)采集雄株上成熟的花粉,配制成1%~2%的水溶液,之后噴灑在雌花上。
2.6.2 疏花疏果 獼猴桃的坐果率可達到90%以上,如果全部保留,則果實的質量不高且果實較小。因此需要進行疏花疏果以保證果實質量。通常情況下將大果保留,剔除掉小果、畸形果、病蟲果等。不同結果枝保留的大果數量不一,短果枝、中長果枝、長果枝分別保留1~2個果、3~4個果、4~5個果。
2.7 適期采收 根據果實的成熟情況和用途確定采收期。若果實種皮顏色變黑,用利刀橫或縱剖果實,發現種子變黑率達95%~100%,則表明果實成熟,可以采摘。根據市場上獼猴桃的銷售情況,適時適量的采收以作鮮食,作為鮮食的獼猴桃一般是采摘后放置一段時間的后熟的獼猴桃,果實由硬變軟而易剝皮食用。若采收后進行貯藏加工,則應提前或者推遲采收。因獼猴桃果實為果醬,容易腐爛,因而采收時需輕拿輕放,避免機械損傷。
參考文獻
[1]覃華蘭,羅塞男,盧良軍,等.紅心獼猴桃臍紅在張家界市永定區的引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6):83-84,94.
[2]楊朋燕.獼猴桃優系生物學特性和果實生長動態的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3]陶建平,陶品華,茅建新,等.獼猴桃的生物學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3(03):67-68.
[4]楊妙賢,王倩,陳小健,等.山坡地獼猴桃果園高產栽培模式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5,44(4):99-10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