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弢
摘 要: 前人通過種族視角、藝術視角、后殖民主義批評視角等多種視角對蘭斯頓·休斯的《黑人談河流》這首詩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鑒于隱喻在詩歌中的應用非常普遍,詩歌隱喻來源于生活中的概念隱喻。本文利用概念隱喻理論,對《黑人談河流》這首詩進行分析,旨在從認知的角度解讀這首詩中隱喻的特征和內涵。
關鍵詞: 蘭斯頓·休斯 《黑人談河流》 概念隱喻 認知 解讀
引言
隱喻在詩歌中的應用非常普遍,可以說詩歌的創作離不開隱喻的使用。從語篇的表層結構來看,隱喻的使用使詩歌的語言表達更加優美,可讀性更強;從語篇的底層結構來看,隱喻的使用從認知的角度使得詩歌語篇更連貫,模糊抽象的概念得以形象具體地展現,更有利于突出詩歌的主題和深層內涵。如何理解詩歌中的隱喻內涵是理解一首詩的關鍵。然而詩歌中的隱喻來源于現實生活,又超越現實生活。因此可以利用概念隱喻理論作為工具,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基礎隱喻的理解進一步解讀詩歌中的隱喻。
隱喻與認知的多學科研究趨勢正在慢慢形成。隱喻的研究成果如何在文學批評方面進一步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具有十分廣闊的前景(李福印,秦進平,2007)。美國黑人詩人蘭斯頓·休斯的著名代表作《黑人談河流》這首詩就使用了大量的隱喻詮釋其深刻的主題和內涵。從認知的角度分析這首詩中的隱喻,能夠使讀者了解詩人是如何創造出詩中的意象的,如何把這些意象和要表達的抽象內涵聯系起來,進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首詩。
一、蘭斯頓·休斯與《黑人談河流》
蘭斯頓·休斯(1902—1967)是美國著名的黑人詩人,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桂冠詩人。《黑人談河流》這首詩是休斯發表的第一首詩,也是最著名的作品。他的早期作品深受美國著名詩人Carl Sandburg 的影響。休斯和其他很多黑人詩人、作家一樣,特別關注種族問題。他的作品總是圍繞像黑人的歷史、黑人的生活、種族歧視等與黑人有關的題材展開,《黑人談河流》這首詩也不例外。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凝練的語言寫出如流水般的詩行,看似節奏平緩,卻蘊含了詩人豐富強烈的情感。詩人在這首詩中想要表達的是,黑人作為一個古老的民族,有過平靜的生活。黑人以辛勤的勞動為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過貢獻。詩人把對過去黑人古老而平靜的歷史的回想與奴隸制時期的現實生活中黑人淪為奴隸的悲慘命運進行對比,相對于被奴役的痛苦命運,過去平靜的生活似乎變得更加美好和令人眷戀。這首詩中,詩人并沒有使用激勵人心的言辭鼓勵黑人起來反抗現實生活中的種族歧視等黑人面臨的問題,但詩中對黑人歷史和生活的回顧及詩中流淌著的詩人對黑人種族的真摯情感是有著啟發和激勵作用的。尊嚴是不能任人剝奪的,黑人的靈魂是無法被征服的。
詩人在這首詩中,利用匠心獨具的構思,將抽象的黑人歷史和具體的幾條古老的河流聯系起來,并成為貫穿全詩的一條主線。河流的意象最終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和內涵。
二、概念隱喻理論和詩歌隱喻
Lakoff和Johnson在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概念隱喻理論。書中強調了隱喻的認知作用,認為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強調了隱喻的認知作用。Lakoff和Johnson認為隱喻就是“用一種事物理解另一種事物”(understanding one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也可以理解為用某一領域的經驗理解另一領域的經驗。隱喻不僅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我們思維行動等方方面面。當代認知科學家普遍認為,從本質上講,隱喻其實是一種認知活動,而不是一種修辭現象。
隱喻由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標域(target domain)兩個域構成。隱喻即從一個相對清晰具體的始源域到一個相對模糊抽象的目標域的映射。我們可以利用從始源域映射到目標域上的圖示結構理解模糊抽象的目標域。
詩歌中隱喻的使用能使詩歌語言更加優美,能使抽象模糊的事物變得形象具體。一些巧妙構思的意象還能賦予詩歌更多神秘感和趣味性,增強其可讀性。同時,對詩歌中隱喻的認知能使我們更清楚準確地了解詩人想要傳達的信息,進而幫助理解詩歌內涵。詩歌隱喻源于生活中的隱喻,但更復雜、更新穎。詩歌隱喻和我們生活中的隱喻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二者都來源于概念隱喻體系,是同一種認知過程。因此,在概念隱喻理論的基礎上,即使是復雜的詩歌隱喻也能夠被理解。
三、《黑人談河流》的概念隱喻分析
休斯在《黑人談河流》這首詩中多次運用了隱喻的手段,下面這首詩作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的隱喻。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Langston Hughes)
Ive known rivers:
Ive known rivers ancient as the world and older than the
flow of human blood in human veins.
My soul has grown deep like the rivers.
I bathed in the Euphrates when dawns were young.
I built my hut near the Congo and it lulled me to sleep.
I looked upon the Nile and raised the pyramids above it.
I heard the singing of the Mississippi when Abe Lincoln
went down to New Orleans, and Ive seen its muddy
bosom turn all golden in the sunset.
Ive known rivers:
Ancient, dusky rivers.
My soul has grown deep like the rivers.
黑人談河流(曾卓 譯)
我熟悉河流:
我熟悉那些象地球一樣古老的河流,
比人類血管里流的血液還要古老的河流。
我的靈魂成長得象河流一樣深沉。
我在幼發拉底河中沐浴,當朝陽還是年輕的時候。
我在剛果河畔蓋小茅屋,河水撫慰我進入夢鄉。
我眺望著尼羅河,在河邊建起金字塔。
我傾聽密西西比河的歌唱,當亞伯·林肯順流而下新奧爾良,我看見它的渾濁的胸膛在夕陽中閃著金光。
我熟悉河流:
那些古老的幽冥的河流。
我的靈魂成長得象河流一樣深沉。
詩的第一行“Ive known rivers:(我熟悉河流)”,并沒有具體交代“我熟悉”的河流的名稱或數量等具體信息,能使讀者產生與河流相關的經歷的聯想,“known”暗示了關于河流的經驗。第二、三行“Ive known rivers ancient as the world and older than the flow of human blood in human veins(我熟悉那些像地球一樣古老的河流,比人類血管里流的血液還要古老的河流)”,作者強調了關于河流的經驗和對河流的了解,“flow”這個詞語的使用經常和流動的液體聯系起來。“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和“河流的流動”可以讓人聯想到歷史的變遷,黑人種族的遷徙,或者時間的流逝,“河流的流動”可以作為始源域投射到黑人源遠流長的歷史這一目標域。
詩的第四行“My soul has grown deep like the rivers(我的靈魂成長得像河流一樣深沉)”,這里的隱喻表明河流還與靈魂有相似性,就像休斯對自己身份的尋求這一過程,像河流一樣奔騰不息,永無止境。當他說靈魂像河流一樣深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因為自己和自然的有機聯系,才使得他得到成長和對世界的了解,“grows”這一詞表現的是思想的轉變和靈魂的發展。第五行“I bathed in the Euphrates when dawns were young(我在幼發拉底河中沐浴, 當朝陽還是年輕的時候)”是對過去生活的回顧,展現了歷史背景,“the Euphrates”被視為歷史文明重要的發源地,這一句交代的是時間的開端和文明的起源。第六行“I built my hut near the Congo and it lulled me to sleep(我在剛果河畔蓋小茅屋, 河水撫慰我進入夢鄉)”中的“hut”可以看作是家的象征,家通常會給人帶來平靜安寧的感覺,“hut near the Congo”這一意象會讓人聯想到黑人種族平靜安詳的生活。第七行“I looked upon the Nile and raised the pyramids above it(我眺望著尼羅河, 在河邊建起金字塔)”中,“pyramids”讓人聯想到建造金字塔時被奴役賣苦力的埃及人民,進而聯想到在美國成為奴隸的黑人種族,兩者之間有著很多相似的特點。另外,“pyramids”還隱喻了非洲黑人種族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
第八到第十行“I heard the singing of the Mississippi when Abe Lincoln/went down to New Orleans, and Ive seen its muddy/bosom turn all golden in the sunset(我傾聽密西西比河的歌唱, 當亞伯·林肯順流而下新奧爾良, 我看見它的渾濁的胸膛在夕陽中閃著金光)”中“singing”, “bosom”本是人才會有的行為和身體部位,詩人把人的這些特點投射到密西西比河身上,使河流的形象變得豐滿,就像是一位眼看歷史變遷的老者。這里詩人所用的是一個傳統隱喻,即河流是人。使用這一隱喻,詩的語言更具美感。這幾句詩行還蘊含著更深層的含義。這里的“the Mississippi”, “New Orleans”不僅僅是兩個地名,還有更深層的象征意義,密西西比河是運送黑人奴隸經過的一條重要河流,而新奧爾良是黑奴交易的市場,這三句詩實際上形容的黑人種族在美國被奴役的歷史。第八句中,“the singing of Mississippi”可以理解為河流的流水聲,還可以理解為被奴役的黑人向往自由和解放的呼聲。“Abe Lincoln”讓人聯想到19世紀備受南北兩派對奴隸制度的不同看法和爭論。第十句中“sunset”,暗示著一天的結束。夕陽的溫暖和美麗這一特點被投射到未來生活這一目標域,也是表明未來會變得光明美好的可能性。
第十句到十三句,詩人強調了作為一個黑人的身份和對黑人種族文化歷史的認同感和情感。
這首詩中,河流是歷史這一概念隱喻貫穿始終,是統領全詩的中心隱喻。黑人平靜的生活、為世界文明做出的貢獻、遭受奴役的痛苦等都是構成黑人歷史的元素。河流的發源地可以看作是黑人種族歷史的開端。詩中提到的幼發拉底河、剛果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從地點位置的變換來看,可以看作是黑人種族歷史發展的過程。而河流不斷流動這一特征可以看作是黑人種族的綿遠流長,就像河流一樣奔流不息。我們用具體清晰的河流的概念作為始源域來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相對模糊的歷史概念這一目標域,有利于我們把握整首詩的主題和內涵。
結語
對于詩歌的研究和欣賞,有許多傳統文學批評方法。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利用概念隱喻理論分析文學作品,特別是分析大量使用隱喻的詩歌,有它的獨到之處和優勢。詩歌的創作離不開隱喻的使用,詩歌和隱喻有著密切的關系,隱喻總是被當作一種主要手段營造優美的意境和神秘的氛圍,傳遞詩人想要表達的深刻的內涵。本文從概念隱喻理論的角度解讀了休斯的《黑人談河流》這首詩,使我們對這首詩的主題和深層內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體會到了詩人對黑人族群的真摯的感情。
參考文獻:
[1]高新華.基本概念隱喻與詩歌隱喻——從認知語言學視角對詩歌隱喻的解讀[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0(3).
[2]唐景春.丁尼生詩歌的認知隱喻解讀[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2).
[3]李福印,秦進平.隱喻與認知研究25年(1980—2004):成績、問題與展望[J].中國外語,2007(4).
[4]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趙艷芳.語言的隱喻認知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3).
[6]曾卓.深沉的靈魂——讀休士的《黑人談河流》[J].外國文學研究,1984(3).
[7]Lakoff George,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8]Sharon Lynette Jones. “Langston Hughess Transnational Literary Journeys: History, Heritage, and Identity in The Negro Speaks of Rivers” and “Negro” [J]. LATCH. 2011(4).
[9]Donghong Zhan. Metaphors in the First Stanza of Ode to the West Wind: 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 [J]. Asian Social Science. 2009(7).
[10]K?觟vecses Zoltán.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