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海月


摘 要: 調查和掌握新生入學時的英語基礎情況和學習特點,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有積極作用。本文對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非英語專業新生做了問卷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幫助學生重塑學習信心、創新教學方法和營造自主學習氛圍等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 非英語專業新生 英語基礎 調查研究
1.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有高等教育的屬性,使受教育者達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規格,又體現出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使受教育者成為社會生產、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要嚴格按照《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使受教育者獲得與其未來實際工作相適應的英語應用能力,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總體目標。
開展非英語專業新生入學英語基礎情況的調查,旨在了解新生入學時英語學習的基礎,便于英語教師掌握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積極探索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實施路徑。
2.調查方法
2.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非英語專業學生,共涉及護理、物流、機械、助產、園林、醫學檢驗、影像、會計、藥學、模具10個專業的514名學生。學生均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入學,至少學過6年的英語。因此,他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調查工具。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在設計問卷前,筆者查閱了大量著作和論文,根據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特點,結合多年的英語教學的經驗,設計了調查問卷。采用的題型是單項選擇,每題給出2-5個選項,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匿名填寫。問卷題目涉及學生進入大學時的英語基礎情況等諸多方面。
2.3調查的實施。本調查在2016年11月完成。問卷通過各新生班級英語任課教師發放和收集。在問卷發放之前,任課教師向學生說明以下幾點問題:(1)本次調查是為了解新生英語學習基礎而進行的;(2)根據實際情況真實作答;(3)所有題目為單選題,多選與不選均無效,且答案無好壞、對錯之分;(4)匿名作答,調查結果只用于指導和服務英語教育教學改革。通過說明,引導學生做出客觀的選擇。
3.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14份,回收514份,問卷的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479份,問卷有效率為93.2%。
3.1英語學習背景
52%的學生在小學就開始接觸英語,33%的學生從初中開始學習英語,只有7.8%的學生在小學前接觸過英語,這說明超過90%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持續6年以上。Collier指出,8-12歲的學生、青少年及成人學生,由于心智發展較為成熟,因此,運用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及學習策略來學習外語的能力很強,學習進度很快。73.5%的學生學習英語是靠教師的課堂教育指導,沒有家人或者周圍人的幫助指導,說明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學習是靠學校的英語教學和學生自身的努力,因此,高質量的課堂教育對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尤為重要。
3.2英語學習興趣
近5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特別感興趣或者比較感興趣,只有不到7%的學生對英語學習完全沒有興趣,64.3%的學生有閱讀英文報刊、聽英文歌曲或觀看英語原聲電影的愛好。總的來說,超過一半的學生對英語充滿了興趣。這說明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獲得了樂趣,有學好英語的心理動機。強烈的動機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甚至能決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愿意投入多少精力,付出多少努力,這直接影響了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果。
3.3參與英語活動
73.1%的學生從未參加過校內組織的英語活動,26.9%的學生有參加英語活動的經歷。課外的英語活動是英語課堂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和拓展。通過各種英語活動,學生有更多運用英語知識的機會,更容易接觸和認識更多的英語愛好者和使用者,從而通過這一群體相互學習,積累英語知識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4高考成績與英語水平自我評價
67.2%的學生高考成績在90分以下,110分以上的學生占5.6%。這說明高職院校招收的學生的英語水平總體偏下,英語基礎比較薄弱,同時存在著同一班級英語水平不均衡的現象,這就大大加大了英語課堂統一教學的難度。
超過60%的學生認為自己現階段的英語水平不太好或非常不好,僅有1.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非常不錯。這說明學生對自己的英語水平缺少自信心,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教師非常有必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
3.5大學英語的認識和希望
54.7%的學生認為大學生學習英語是非常必要的,7.9%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學習不重要。50.7%的學生希望在實際應用能力上得到提高,32.3%的學生要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16.9%的學生希望通過英語考級。這說明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著較為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對英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是比較有利的。
4.啟發與建議
4.1幫助學生重塑學習信心
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學習成績較差,英語基礎薄弱,雖然很多學生剛入校時對大學英語充滿興趣和期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英語學習上的困難,漸漸失去英語學習的信心。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重塑學習的信心,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做起:第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專業,反復強調英語對未來工作的重要性。比如護理專業的學生,筆者會強調涉外護理的英語要求。通過涉外護理人員人才市場短缺、高薪等方面,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積極性。第二,要幫助學生制定容易實現的階段性學習目標,比如學生較為看重的英語考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結合英語考級的內容,傳授豐富的應試經驗,幫助學生樹立順利通過考試,同時,通過課內外的學習目標和任務,以及及時的教學成果反饋督促學生學習英語。第三,要發揮班級優秀的英語學習者的典型示范作用,通過他們的成功經驗分享、優秀成績的展示,成立學習幫扶小組,結成對子,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4.2創新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對教師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啟發學生思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個體差異性大,任何一種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適合每個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學生學習、生活的語境、教學環境、教學目的等多種因素,根據教材、學生情況等,構建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活動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不僅要教會,讓學生學會,更要培養學生會學的能力,使教學性質由傳授性、繼承性變成探索性、發展性。教師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語音設備,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專業特點,采用如演講、辯論、要論等開放教學形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拓展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3營造英語自主學習氛圍
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時量較少,課堂英語學習的時間有限,所以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非常有必要。一是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師把“自主學習”的觀念植入學生腦中,指導學生制定自主學習的相關制度,建設班級自主學習的良好學風。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可以從字典等工具書的使用、學習材料的選擇、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制訂、學習策略的培養及學習過程的監督管理和評價六個方面進行培養。三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如英語俱樂部、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才藝比賽、英語沙龍等,鼓勵、引導學生參加英語活動。通過形式多樣、活潑輕松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英語、應用英語,創造更多使用英語的環境和機會,從而激發英語學習的主動性,達到自我提升。
5.結語
高職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教學要在有限的課時里達到培養社會需要的英語應用型人才的目的,任課教師必須在學生一入學時掌握其英語基礎情況、學習特點,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錦芬,聶睿.我國重點院校新生英語能力綜合調查與研究——以2014級新生為例[J].外語界,2016(1).
[2]劉廣亮.非英語專業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研究[J].淮海工學院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125.
[3]郭朝娟.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與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5).
基金項目:2016JYXM0905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新生入學英語基礎情況的調查研究——以合肥職業技術學院2016級新生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