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夏新斌
摘 要:與現代醫學相比較,中醫醫療服務較少使用醫療設備檢查治療、實驗室檢查及手術治療,而主要是依靠醫務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簡便廉價的中藥療法或非藥物療法提供醫療服務。目前,我國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普遍偏低,收費項目少,收入占比少,嚴重挫傷了中醫藥從業人員的積極性。研究和分析了湖南省中醫服務價格體系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旨在對進一步提高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定價的科學性,采取合理的中醫服務項目收費提供依據。
關鍵詞:醫療服務價格;中醫;醫療服務項目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8-0100-03
醫療服務價格,是指在醫療服務市場中,政府物價、衛生部門和醫院根據成本費用投入、收益狀況等對醫療服務項目所制定的價格,以實現對醫療服務的補償。它是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增進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的經濟杠桿。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是引導醫療服務行為走向理性的重要舉措,也是完善醫療機構補償機制的重要內容。
中醫藥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和優秀傳統文化,一直以來,為老百姓提供著可及、可行和經濟的醫療服務。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的迅速發展,中國傳統醫學的特殊優勢逐漸消退,服務領域也趨于萎縮。與西醫相比,中醫醫療服務使用的醫療設備檢查治療、實驗室檢查及手術治療較少,中醫醫療服務的價格也偏低,已經不能完全反映中醫服務價值,部分中醫診療項目因價格因素很難開展臨床應用,限制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湖南省中醫服務價格體系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旨在對進一步提高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定價的科學性,采取合理的中醫服務項目收費提供依據。
一、湖南省中醫醫療服務價格現狀
(一)湖南省中醫醫療服務的基本情況
2015年湖南省醫院共1 018所,其中中醫醫院(包括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民族醫院)152 所,中醫醫院占湖南省醫院總數的14.93%。2014 年湖南省醫療機構在崗職工數為442 864人,中醫醫療機構在崗職工數為44 927人,其中中醫醫療機構在崗職工數占全省的比例為10.14%。
2015 年湖南省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為24 405.29萬次,中醫醫療機構的總診療人次為1 489.96萬次,其中中醫醫療機構診療人次數占全省的比例為6.11%;2014年湖南省醫療機構床位數有317 027張,其中中醫類醫院共有床位40 102張,占全省醫療機構床位數的12.65%。
(二)湖南省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制定依據
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聯合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2]1170號)和《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2012年版)》,要求各省按照國家要求,對本省現行的醫療服務項目進行規范,對醫療服務價格作相應調整。2014年,湖南《醫療服務診療項目收費規范(2014年新版)》出臺,其中中醫類包括中醫外治、中醫骨傷、針刺、灸法、推拿療法、中醫肛腸、中醫特殊療法、中醫綜合類8個亞類。共計97項,我省可開展97項。
(三)湖南中醫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價格與其他省份的比較
本文根據全國各地經濟的發展情況挑選出五個省市(上海、廣東、湖北、吉林、貴州)與湖南省進行比較,從《湖南省醫療服務診療項目收費規范(2014年)新版》中挑選出71個(六省市均提供價格)服務項目開展研究,除去其中三個及以上省份收費相同的項目,剩下的共40項,其中計量單位一致的有34項,計量單位不一致的有6項。
從表1中的34項計量單位一致的服務項目價格和6項計量單位不一致的服務項目價格對比中可見,湖南省服務項目價格高于6省均值的有16項,低于6省均值的是24項。湖南省明顯偏低(價格排序為第六位和第五位)的項目有10項,占25%;價格居中(價格排序為第四位和第三位)的項目有21項,占總數的52.5%;有9個項目價格偏高(價格排序為第二位和第一位),占22.5%。
2015年湖南省的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在六省中居第五位,為918.4元,比六省平均水平低出9.9%,而湖南省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于六省第三位,湖南省的人均醫療保健支出與本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四)湖南省類似病種中中西醫服務價格比較
本文對湖南省同病種治療中,中、西醫醫療服務價格進行對比。從表2中可見,在診斷和治療效果相同的情況下,目前類似病種中醫服務價格遠低于西醫收費項目。例如,肩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1 200元,中醫項目關節脫位手法整復術200元;髖關節脫位切開復位術1 500 元,而關節脫位手法整復術髖關節脫位400元;關節松解術,西醫收費800元,中醫收費為100 元;西醫的手部關節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為800元,中醫的骨折手法復位僅為100元;西醫治療擴肛需1 000 —1 200 元,中醫采用的是內服中藥補氣,外痔中藥洗敷,只需360 —400 元。橈尺骨非粉 碎性骨折,采用中醫夾板外固定術(含整復固定),一類醫院僅收費100元,加上藥物費用總共約300—500 百元,而西醫手術治療,一類醫院手術費就有1 300元,加上內固定材料、藥物、住院治療和康復費用,高達 4 000—5 000元,同病種中醫治療費用只有西醫治療的1/10。
二、湖南省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少、定價不合理
在《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2012)》規定的9 360項服務項目中,中醫服務項目僅327項,占3.5%左右,而湖南省目前可開展的中醫服務項目只有97項,僅占中醫服務項目的29.7%。因為目前我國新增醫療服務項目申報中西醫執行同一標準,一方面中醫診療過程中個性化強,不像西醫診療可以標準化;另一方面許多西醫不認可中醫的診療原理和技術價值,而西醫又占據主流話語權,因此中醫新增申報項目困難,其中許多有特色、有療效的中醫醫療服務因沒有收費依據而無法在正規醫療機構開展,與群眾需求不符。
(二)中醫醫療服務價格未體現中醫藥服務的知識、經驗價值
中醫藥學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指導思想,以“望聞問切”為主要診療方法。中醫診療服務主要依靠醫務人員的知識、經驗和技術,通過辯證論治,形成治療方案,人力成本比例占整個醫療服務過程成本的絕大部分;中醫隱性知識多,需要個人長期的實踐、應用、感悟才能轉識成知識,因此中醫成才時間長、成本高。而目前中醫醫療服務定價與西醫服務定價執行同一標準,存在嚴重的重設備輕人力現象,無法體現中醫的價值。
(三)中醫醫療服務定價區分性不強
中醫診療中講究辨證論治,甚至于“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對同病種,西醫在治療時會根據不同部位或病情的復雜性分層收費,但各級政府在制定中醫服務項目價格標準或規范時,內涵不夠詳細,基本上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以至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少,不僅不能充分展現中醫的辨證論治的價值,甚至還會影響各醫療機構價格的分層。比如,針灸對臉、眼、腹、胸、背等不同部位的不同針法所承擔的風險程度和所需的技術含量都是不一樣的,目前各地針灸幾乎都以人次計算費用,顯然不合理。
(四)中醫醫療服務價格遠低于西醫服務價格
經數據分析發現,同種疾病運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而療效相近的情況下,中醫傳統的診療項目收費大多低于西醫的診療收費。由于目前醫院在制定服務項目價格過程中普遍存在重設備輕人力現象,制定價格考慮的主要是該項目使用的儀器、設備及耗材的折舊費用,項目使用的儀器設備越多,收費標準就越高。而中醫項目主要靠手法操作,物耗少,成本低,所以定價也低,各類醫療機構開展此類項目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例如,西醫治療擴肛需1 000 — 1 200 元,中醫采用內服中藥補氣,外痔中藥洗敷,只需360 —400 元。
三、湖南省中醫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進建議
(一)加中醫醫療服務項目
經調查表明,中醫藥服務項目沒有涵蓋中醫藥服務的主要內容,對于有些服務項目內容的定義過于含糊,歸類不全面,在治療過程中易引起爭議,同時中醫藥服務項目增編的速度未能與時俱進。據此,可以采納如下兩種方式:一是國家制定一個大而全的中醫藥服務目錄,繼而把目錄分成兩部分——國家標準目錄和醫療單位自選目錄;二是國家制定一定的標準,各中醫醫院根據標準來確定中醫藥服務目錄,使各中醫醫院結合實際的情況,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
(二)化收費標準,對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分級定價
針對中醫醫療服務的“大項目”收費方式過于籠統,且不分醫療機構和醫生的級別,應根據不同疾病需要的技術和成本制定價格標準,細化項目費用憑證。可選擇部分診療技術相對成熟、療效顯著且可控的病種試點,漸漸提升人力成本的比例,反映醫療人員的技術和勞務價值的診療、手術、護理等服務項目價格應重點提高。此外,依據醫院等級、醫生級別、服務質量和市場需求等因素,對中醫藥服務擬定不同價格,為醫療機構之間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激勵醫生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平、降低病人擇醫成本以吸引患者就醫。
(三)行靈活價格管理體制及特殊價格補償機制
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中醫的醫療技術服務收費標準應該進一步放開,在一定范圍內讓醫療機構自主定價,讓中醫醫療市場借助經濟的杠桿來實現自由競爭。建立以行業指導價為主導的新型價格管理體系,由政府直接定價轉為政府指導價、浮動價和醫療機構自主定價等多種形式共存。此外,建議加大對名方和特殊技術的價格補償,尤其是要增加藥事服務費、中藥調劑、中醫辨證施治、中醫預防保健、中醫“治未病”等收費項目,提高名醫工作站處方和特殊技術的服務價格。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2009.
[2] 李強.中醫醫療服務成本與價格研究[C].首屆中醫藥信息發展大會,2006:163-170.
[3] 黨海霞,圖雅,楊永生,羅衛芳,陳珞珈.中醫藥服務價格現狀抽樣調查及調整策略建議[J].中國衛生經濟,2013,(8):23-25.
[4] 褚金花,于保榮.我國醫療服務價格管理體制研究綜述[J].中國衛生經濟,2010,(4):64-66.
[5] 竇蕾,劉慶,尹愛田,劉玉欣.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盈虧情況及虧損原因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2,(10):82-84.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