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新媒體技術給大眾的娛樂生活帶來了更豐富的體驗,在當代科技博物館展示設計中體現出了平面化、立體化、空間化的表現形式。同時,其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形態更加豐富多樣,在空間展示上也拓展了視覺感官的體驗,從而能夠為中國當代博物館中的新媒體藝術再添新篇。
關鍵詞:新媒體;博物館;創新
新媒體藝術方興未艾,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展示方式。新媒體藝術的興起衍生了許多產物,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下,當代科技博物館形成了其所獨有的展示風格,新媒體與博物館所特定的主體展品形成了有機結合,表現出了十分獨特的視覺盛宴,同時也為當代科技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揭開了發展的新篇章。
一、新媒體在當代科技博物館中的應用
(一)新媒體技術的平面化應用
新媒體藝術的表現方式自身就十分豐富,我們最常見的平面化新媒體就是投影技術。但是,投影在不同類型的屏幕上所產生的影像不同,給人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也就不同,我們的感官視覺上也會有很大的差距。例如:在曲面屏幕上的投影、在超大屏幕上的投影、多個屏幕的投影、球狀投影以及透明投影,等等。這些不同的背景屏幕所展現出來的影像都會給我們的視覺帶來不同的展示效果,如果能夠將這些不同的特效作為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元素融合其中,就能夠在當代的科技博物館中形成獨特而新穎的展示效果。不同量體的屏幕所能給我們呈現出的特殊的表現語言也是不同的,我們能夠感受到這種視覺感官的設計,能夠很明顯地體會到其在平面展示中的獨特魅力。
游客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看到一些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以及地域景觀,還可以通過三維動畫建成與合成一些逼真的動畫效果。此外,通過新媒體技術的邊緣融合,將展廳內的大型背投屏幕和投影機所投射的畫面進行拼接與組合,能夠有效地消除畫面中的一些重疊內容,去除光影重合的部分,從而調整投影機器的亮度,提高屏幕的分辨度。
以平面化的藝術形態這樣的一種新媒體藝術在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運用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許多的展示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必須要遵循并符合作品自身主題內容的原則。同時,還需要能夠展現出十分明顯的技術手段,從而體現出新媒體藝術博物館帶給觀眾展示設計過程中的獨特風格與全新面貌。
(二)新媒體技術的立體化應用
新媒體藝術的立體化應用在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中也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無論處于何種視覺媒體中,平面化與立體化的產物都是其十分重要的構成因素,特別是當代博物館中存在著大量的小型或大型的立體物件。新媒體藝術應用在立體形態的物件中,不僅僅用于信息的傳達,還體現了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
在當代的航??萍疾┪镳^中有幾個具有主題的景區,其中有一些都是船舶所組成的。船舶的結構分為設備與船舶的制造兩個部分,通過對結構設備以及建造的分解與介紹展示,讓參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對船舶的制造有所了解。在展館中有許多利用了垂直的鋼板與鋼制的鐵桿圍合成的半開放式的小空間,這些空間中都安裝了顯示屏。在模擬的船舶結構的鋼板上所呈現的畫面都是十分立體的形態,游客們可以手持真實的焊槍在屏幕上進行焊接,這樣就更加真實地體現了焊接的狀態,所呈現的畫面都是比較真實的焊接鋼板的動畫。當觀眾將模擬的焊接槍放在屏幕上的時候,計算機就收到了信號,準備播放已經制作好的焊接鋼板的畫面。這樣的互動體現出來的畫面又自然又生動,每次參與到互動的游客都會感到十分開心,都會對這樣的互動感興趣。
在當代博物館中立體化的影像形態所呈現出來的畫面都是真實的,會給游客來帶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不僅僅給他們的視覺上帶來沖擊,還會有與環境相關聯的立體形態,這也正是新媒體藝術立體化展示應用所呈現出來的獨特面貌。
(三)新媒體技術的空間化應用
新媒體技術手段應用在當代博物館的空間化應用以后,在博物館的空間和經營的布局中,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對大小空間的套用、空間信息的連續以及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結合等表現形式。博物館的展示空間需要營造出一種嚴肅而又具有規則、大方而又神秘的空間變化的關系,從而能夠用這種比較嚴謹的方法給觀眾呈現出一種空間變化的感受。
空間化技術運用了現代數字技術,能夠將空間的布局、材料的裝飾以及媒體硬件和數字化的內容相結合,讓觀眾實現“移步換景”,給觀眾營造一種立體化豐富的展示環境。應用網絡虛擬化的圖像識別技術還原原始的空間動態,在實體展示的基礎上運用網絡的手段加以虛擬化,讓整個畫面更加豐富,用抽象化的圖片與文字等一些比較獨特的風格勾勒出來的畫面更加真實。
在當代博物館的觀眾展區中,不僅僅能夠很好地體現出空間信息的連續、展示內容更加獨立等一些展示方法,又展示了新媒體技術在眾多技術中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在許多博物館中利用了直接在空間中的影像呈現,體現了新媒體技術在空間展示中的良好運用。數字化的新媒體及時在當代博物館的空間展示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僅能夠增強展示品的立體感,還能夠讓展示的區域更加明確,在展示的空間內,通過新媒體豐富的技術手段,讓觀眾感受到無法想象的奇幻世界。
二、新媒體技術在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感官特點
(一)形態展示更加豐富
新媒體技術能夠根據展品的內容以及博物館的空間立體規劃,將不同的技術語言融入到不同的形態中給觀眾帶來不同的視覺沖擊。例如:能夠將平面形態融合三維立體的技術,將一些立體化的展品融合進一些具有互動意義的游戲,將空間形態融入一些抽象的畫面,再將這些平面化、立體化與空間化的內容加以融合,最終產生一些更為豐富的語言,從而能夠豐富觀眾的視覺盛宴。
(二)動態展示更加多樣
動態展示作為新媒體技術在當代博物館展示品展示中的一種重要方法,不僅僅包括了大型屏幕、透明屏幕、二維碼技術、聲光電波技術、大型曲面屏幕、半球狀屏幕、數字化魔方投影設備以及全息影像等眾多種類,讓創作的工具也在不斷地更新,動態展示的效果也更加豐富,從平面化的展示到立體化,再到三維展示,從全虛擬化的展示到與實物結合的展示。不僅如此,動態展示還實現了為博物館在發展層面架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對當代博物館產生了新的認識,在時間與空間上對博物館的認識更加豐富,同時還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感官。
(三)空間展示更加明顯
在傳統的博物館空間展現表現手法的作用下,博物館的空間形態展示一般都是具體的實物展示,這種展示的方式特點都是相對固定與更加直觀。如果在運用了新媒體技術加入了數字媒體的方法,展示的內容能夠加入一些影像等多種技術的表現手段,主要運用了虛擬空間的表現。博物館空間的展示就會有虛擬空間的展示與真實空間的展示兩種不同的面貌。數字媒體的手法運用在空間設計中,能夠通過運用更符合主題概念的形態設計空間,讓觀眾更直接地感受和體會到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而產生一定的互動空間的展示。
三、新媒體技術在當代科技博物館中所體現的
藝術語言
新媒體技術屬于一種后現代的藝術,更是后現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國的著名哲學家,以及美國著名的建筑評論家都對后現代藝術的創作、表現語言以及審美標準的分析比較復雜。如何再結合上數字媒體技術表現方式來歸納,可能會更加難以說清,很難完整地概括出新媒體技術所體現的藝術語言。
新媒體技術表現出了多樣化的藝術語言。一方面,體現在新媒體技術的表現手法上面,豐富了觀眾的視覺感官;另一方面體現了博物館空間形態的多樣化。博物館的空間形態表現為:動態、靜態以及動靜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了一種視覺沖擊與視覺效果,增強了視覺的感觀感受。
此外,博物館空間的新媒體作品展現出來的最關鍵的是觀眾們的參與性,這主要體現了作品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關系。觀眾在體現展示品的時候,如果能夠真正地參與到作品中,那就是一個作品最成功的條件。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新媒體藝術家與觀眾對展品的理解達成一致,正是因為這樣一種互動的關系,在現代博物館空間表現展品的藝術與觀眾融合到一起。
四、結語
新媒體技術,經歷了一個迅速發展與成長的過程,其所表現出來的新的藝術形式能夠給博物館的視覺感官設計帶來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同時,對博物館作品的呈現方式帶來了豐富的表現手法,進而能夠通過新媒體技術在當代博物館中的應用對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語言更加豐富。博物館對于當代人們學習與閑暇生活來說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未來的生活中會有更加豐富的新媒體技術融入到博物館空間展示中去,新媒體技術對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有著更為豐富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燕妮.數字化展示設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2]周進.我國博物館陳列設計思想發展研究[D].復旦大學,2013.
[3]周婧景.博物館兒童教育研究[D].復旦大學,2013.
[4]何小欣.當代博物館的復合化設計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5]趙文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6]宋江濤.珠三角地區當代博物館設計的地域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
[7]陳鵬.新媒體環境下的科學傳播新格局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2.
[8]鄭奕.博物館教育活動研究[D].復旦大學,2012.
作者單位: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