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遍及農業、工業等領域,為我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文章將從物聯網技術的現實應用及發展方向入手,研究其創新應用策略,從而為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研究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物聯網技術;發展;創新;應用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被信息、網絡覆蓋,成為數據化的時代。可以說物聯網技術是方法數據化時代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技術可以使事物之間相互連接,并以互聯網為基礎進行拓展,使客戶端可以與所有物體相連,實現信息的交互化發展,使生活更加便利。
1 物聯網技術概況
物聯網是除互聯網及計算機以外的第三大科技,實現物品與物品之間的相互交流。并利用紅外線探測技術,對物品的發展進行實時檢測,并將信息整合到一起發送給核心客戶端。從而實現物品的交換、傳遞等目標。物聯網技術的重點工作為采集信息,而信息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物聯網具備互聯網沒有的優勢,可觸及到信息的最小方面,從而呈現出信息的完整性。
2 物聯網技術的現實應用
2.1 無線射頻
物聯網技術中智能化應用領域之一便是對無線射頻的識別,雖然識別無線射頻并不是一種新型技術領域,但傳統互聯網的識別僅利用傳感器對物品進行感知,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例如零售行業將無線射頻應用到條形碼之中,代替了傳統的物品標簽。但現階段物聯網的應用則利用傳感器,將信息用通信方式進行儲存,并將其收集到中央系統,形成一大數據庫,并經過計算機等終端設備將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最終進行傳遞。例如利用GPS獲得物品的信息、感應器感應物品圖像等。
2.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物聯網領域中的核心技術,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為基礎對研究進行擬人化的思維判斷。將智能技術重點信息提取并分析,從而實現物聯網技術對物品自動識別與處理。應用范圍較為廣闊,如鐵路、隧道、橋梁、供水等系統內部,從而構建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社會治安等領域的智能設備。實現數字化的社會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3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方向
3.1 生活相關
物聯網的應用已然遍及我國各領域之中,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與生活質量的重視也因此而有所提升。雖然我國物聯網技術已經涉足于部分生活領域之中,如記步統計、血糖監控等。因此,物聯網技術還應對生活各階段進行深化設計,發展為對人們生活監測、健康監測等智能化的生活。社會對其接受程度也將明顯提高,為生活的便捷起到促進作用。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可在健康生活的領域進行重點關注,并投入資金進行開發。
3.2 金融
隨著科學與經濟的發展,金融行業的衍生服務也逐漸步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但金融行業有著其獨有的安全性問題,對資金、國家信息、個人信息的保護也不夠完善。因此物聯網的應用也許針對金融安全進行發展,實現對信息的保密。但如果要實現物聯網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需要規范物聯網技術的合法性,并加強其安全識別與保密技術的研發力度,切實消除信號干擾的隱患,防止惡意入侵的危害性,從而實現對金融安全的保障。
4 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策略
4.1 加強物聯網技術規范研究
由于部分物聯網技術應用行業具備區域性、阻抗性等特點,例如農業事業的野外環境以及工業事業的部分區域等。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必須在規范性的基礎上。因此,需要針對成本、信息、聯通、到達等目標,加強物聯網技術中自組織網絡技術、統一服務網絡、接入手段、感知節點等技術的規范性。部署規范與標識方法,將數據進行融合,構建規范化的網絡嵌入式系統,加強物聯網跨層訪問的規范性及合法性。此外,物聯網技術規范性創新亦體現在數據收集、存儲與研究、視頻監控與遠程控制等方面。其中針對數據的規范需要對物品進行有效的識別,并實時觀察物品的發展動態,并將監測到的數據傳輸至物聯網的中心設備,從而進行分析。而對視頻的監控與控制則需將物聯網技術與數碼終端設備進行相連,保障用戶利用手中的設備對家居、工作等進行遠程控制,亦可利用此種技術對健康、學習等方面進行監測并規范利用。
4.2 加強核心技術開發
就目前而言,我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并沒開發核心的技術,因此加強物聯網技術的創新應用,需要加強核心技術的開發。圍繞我國社會應用或產品的急需,突破社會感知數據的標準與領域針對傳感設備,利用多元化智能決策與云服務等關鍵技術,開展社會資源與人工智能管理與應用的發展策略。開發出適應環境強、低成本的核心理論,并根據不同領域設置相應應用標準,根據標準開發各領域的核心技術,并推動物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云計算、云服務等領域進行融合,打造出合適于各領域的智能產品。
4.3 建設物聯網技術集成平臺
面對物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亦需要構建出相關領域的技術集成平臺。以金融保密技術作為例子,構建金融產業收-檢-控的高效服務體系以及服務環境。基于網絡終端服務群體模式,以及將互聯網泛在網絡作為基礎,研究金融領域安全環境監測、資金收取環節監測、人員信息保護環境監測模型。利用物聯網感知節點對模型進行部署,完善統一網絡服務空間,對金融領域進行遠程實時報控,將數據進行框架式的融合,設立金融管理智能決策系統與自治控制系統,從而構建可擴展規模、可復制網絡、可互聯各部分網絡基礎的金融物聯網技術集成平臺,為金融領域的安全保駕護航。
4.4 加強物聯網產品設備檢測
加強物聯網產品設備的檢測是保障物聯網創新發展的應用策略的根本。以農業領域為例,規范農業物聯網技術產品準入門檻,是保障農業領域工作穩定的基礎。同理,加強物聯網產品設備檢測,亦是保障物聯網技術穩定應用于各類創新領域之間的基礎。此外,需要將物聯網技術發展設備與技術監測中心達成合作,針對我國社會上可能出現的物聯網領域中各類產品進行性能、穩定、準確、可靠、可適應性進行有效檢測。確保物聯網技術產品的標準化與合格化,從而為創新應用打下基礎。
4.5 加強物聯網應用布局與政策環境
物聯網應用布局是指物聯網產品應用比重的設立,而政策環境是創新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保障。首先,加強物聯網應用布局可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設計出有用的應用設備。為此,本文以農業物聯網應用為例,提出應用布局的策略。農業物聯網中,養殖業比種植業需求大,在對農業的設施上也較種植需求大。因此可以建立農業物聯網工程測試專項,圍繞農業產業化企業與合作機構進行合作,針對產業優勢合理設置物聯網技術應用重點,保障創新應用領域的可實施性較高。此外,物聯網技術有著投入高、風險高的特點,需要政府加大對其的資金投入力度,指定相關政策體系,為物聯網技術的政策環境進行優化。
5 結束語
物聯網技術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亦是我國迅速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順應物聯網技術發展的潮流,并不斷對其進行創新,才能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自己經歷的力量起到加強促進的作用,從而提高我國國力,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明江.淺析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及其發展策略[J].電子世界,2012(12):1-2.
[2]張魯川,李寶磊.物聯網技術應用創新發展方向探索[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19):35.
[3]劉偉麗.農業物聯網技術創新及應用策略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07):250-251.
作者簡介:劉鑫(1992-),男,漢族,山東泰安人,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通信工程(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