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都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也使得我國朝著城市化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國今后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但是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給我國人民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包括對自然環境及我國學生教育方面。我國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部最重視的課程,在家長及師生心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主要分析城市化進程中對初中德育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
【關鍵詞】城市化進程 初中德育教育 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066-02
城市化建設是每個國家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的主要趨勢。我國隨著工業化的推動,在城市化建設的道路上也逐漸加快,這也導致了我國城市人口數量呈現上升趨勢,也給人們帶來了或多或少的影響。下文就著重講述城市化進程中對初中德育教育的影響,并且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對策,希望對我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作用。
一、城市化進程中初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方面
在本著“德育優先”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學校在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往往只注重于宣傳工作,而忽視實際操作。雖然新課改觀念存在于教育工作中,但是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未圍繞學生進行,其中有兩方面原因。其一,學校在教學方面使用的依舊是教育部制定的初中生德育計劃,并沒有自己的德育教育的特色,這樣的教學目標并未達到城市化進程中德育教育水平;其二,學校也很少針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在持之以恒上做得還不夠。
2.社會方面
在城市化建設中,我國提倡計劃生育,所以大部分初中生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嬌生慣養,在如今復雜的社會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誘惑,使其產生不良的人生價值觀。初中生的思想都是幼稚且純潔的,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就會逐漸沖擊初中生單純的心靈。隨著一些大眾媒體的普及,學生還可接觸到犯罪、暴力等一些不良鏡頭,這些也都直接影響了初中生的德育思想。
3.家庭方面
據調查,在對學生思想價值觀影響最深的調查中有大部分學生選擇的就是家庭。這就說明了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家庭人員的一些不正當思想及品格和習慣、言談舉止都影響著學生的德育思想。還有一些父母由于家庭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這就造成了另一種現象,“留守初中生”,這對初中生思想也有著一定的影響。[1]
二、應對城市化進程中初中德育教育問題的對策
1.學校方面
隨著城市化建設,我國社會及家庭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看重,由于一系列因素可能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造成其思想發生轉變。這時學校就應發揮自身的作用,為學生打下良好思想和品行的基礎,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指定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德育教育新目標。前提就是改革傳統的德育評價體制,為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比如學校可以把傳統的“三好學生”等綜合性的獎項改為個人獎,突出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創新德育管理機制,使德育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同時應改革教學機制,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使教師可以意識到生命教育及德育教育的意義,才能以學生為本的進行教學,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2.家庭方面
家庭在初中生德育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所發生的中小學道德教育事件有大部分都和家庭教育缺失有關,學校和家庭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兩點。
首先學校方面可以禁止初中生佩帶手機,初中生本身自制能力就比較差,上學期間帶手機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效率,也會造成一些道德事件的發生,比如偷竊行為。
其次學校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校訊平臺及時的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情況,讓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并且能夠及時通知學校課程、假期、返校時間等。由此轉變學校的教學理念,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本的德育教育觀念。
最后學校可以利用高科技制造一些學生個人光盤送給每個家長,使家長了解到學生的教育是學校與家庭共同的責任,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觀念。[2]
三、結束語
城市化是我國社會發展經濟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對各行各業都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初中德育教育一定要得到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人們是不可能阻礙城市化建設的發展的,但是對于德育教育是我們可控制的。
參考文獻:
[1]范錦飄.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小學德育管理的現狀與對策[D].廣州大學,2012.
[2]陳永健.城市化背景下初中德育管理與對策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3):204-205.
作者簡介:
葉麗結(1976.4-),女,漢族,廣東番禺人,任教于廣州市沙灣鎮象達中學,中學一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