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科類院校設置英語專業具有其自身的必要性,這是培養英語技能和醫學知識兼具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許多醫學類院校在設置英語專業課程時,往往會存在課程設置缺乏特色、課程安排乏善可陳、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總結。同時,本文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的優化策略,為醫科類院校提高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水平提供了思路。
【關鍵詞】醫科類院校 英語專業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11-01
21世紀是人才的實際,但同時,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也在不斷加速。在這種情況下,語言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主導地位顯而易見。英語作為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在全球語言體系中十分重要,這也是諸多院校開展專業相關英語課程的重要原因。而醫科類院校關系著醫學類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語言的掌握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多數醫學院校都設置了相關的英語專業,以便培養英語技能和醫學知識兼具的優秀人才。但是,醫科類院校在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尚且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相關人員給予高度的重視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
一、當前醫科類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缺少特色
醫科類院校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這就使得其英語專業與其他院校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醫科類院校的英語專業更應當著重于培養學生在醫學知識方面的英語技能,因此,理應具有鮮明的特色。但是,大多數醫科類院校在設置英語專業時,受到種種原因的影響,在課程設置方面更加大眾化,與一般學校英語專業無異。
2.課程安排乏善可陳
英語專業不僅需要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門語言,因此,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受制于醫科類院校的教育經驗等原因,在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時,往往容易忽略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更不會精心安排相關的課程,這就使得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大打折扣。
3.教育資源相對匱乏
醫科類院校的英語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了英語基本能力的培養之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在醫學專業方面的英語技能。但是,由于一些醫科類院校的教師缺乏經驗,或者在英語技能和醫學知識中只精通一種,這就使得整體的教育水平下降。另外,由于某些醫科類院校對于英語專業重視不足,因此,英語專業并不能享受到充分的教育資源,最終影響到其教學效果。
二、醫科類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策略
1.結合優勢學科,形成專業特色
不同的醫科類院校由于自身研究的領域等不同,因此,往往會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學科,因此,在設置英語專業課程時,可以將這些優勢學科與英語專業進行有機結合,繼而形成本學校獨特的英語專業特色。這不僅能夠提高院校自身的英語教學質量,還能夠培養出相關領域醫學知識和英語水平兼優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例如,某些醫科類院校在護理學方面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那么可以將護理學的知識滲透到英語專業的教學當中,使二者形成動態性的教學平衡,既可以避免英語教學的枯燥,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護理專業知識水平。
2.結合多種活動,妥善安排課程
語言是輔助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因此,英語教學不應當拘泥于教材,而是應當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向學生授予專業的知識,促進其英語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學校除了傳統方式的英語教學之外,利用各種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醫科類院校可以依托自身的教育平臺,或者聯合本地區其他語言類專科學校,通過開展校內活動、校際交流或者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3.豐富教育資源,提升課程內涵
教師水平的高低和硬件設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英語專業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使得英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需要在教育資源方面付諸更多的精力。
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能力,促使教師豐富自身的知識層次和教學經驗。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教師培訓,或者組織教研活動,為教師提供不斷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另一方面,要優化英語專業的硬件設施,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的開展最大可能地取得預期的效果。例如,除了先進的多媒體資源之外,學校可以再圖書館增加英語專業書籍的種類,或者設置英語專業教學專用的活動室或討論室。
三、結語
醫科類院校開設英語專業課程是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但是,課程設置的改革并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相關的醫科類院校,應當結合自身英語專業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從中總結問題和經驗,并進行針對性的解決。
參考文獻:
[1]楊植,甄葭.從ESP視角探索醫科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英文)[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16:57-59.
[2]吳莉莉,周秀瓊.醫科類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淺析與優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5,(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