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紅
【摘要】發展思維能力可不是人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性的提高,這是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基礎,對于學生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是素質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突破口。接下來,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進行探討。望能夠對大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思維能力 培養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64-01
自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是現代化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教學的主要工作。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如何才能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完成的教學目標。現代化教育氛圍中,小學教學階段,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僅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前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同時可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1.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生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直觀具體的,其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空間知覺能力非常薄弱,為此,注重直觀教學非常重要,可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感官,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創建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這一前提下,不斷地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觀感覺建立起初步邏輯思維。譬如,問題出現的情況下,教師可讓兩個小學生走到黑板面前,便于幫助學生對“相對”“相向”“同時”等數學概念的正確理解;在講到圓周長的情況下,可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做好半徑為4厘米、6厘米、8厘米的圓形,課堂當中將這些直徑不同的圓形進行測量,記錄圓的周長大小,從而得到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不斷加強直觀教學,可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性的提高。
2.注重問題的設計
提出問題,是打開人腦思維大門的一把鑰匙,問題的存在可促使學生無形之中產生一種想探尋答案的沖動,讓學生產生找到問題答案的渴望,為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進行問題的設計,提出具有引導性的一系列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著重對教材中的問題進行不斷地提問,做好課前設計,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對難點重點問題積極思考的能動性,通過運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去掌握教學重點知識內容。建議數學教師可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處在完全活躍的一種狀態。
3.利用操作,發展學生動手能力
操作屬于一項獨具思維能力的活動,在具體操作的過程當中要做到機體各功能的統一協調,在行動的過程中配合大腦的動態變化,這對于將外顯活動內化為心智活動是有很大幫助的。通過實際操作可將感知向抽象不斷過渡,若想與廣大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相吻合,則需將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其一,注意將思維與操作的直觀結合;第二,將思維與語言表達融合在一起。因小學生的思維具有顯著的特征,依然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則要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不斷過渡,可是在很多狀況下,尤其是在遇到抽象性的數學知識的時候依然需要通過具體操作來達到最佳的效果。
4.將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貫穿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
思維能力的培養需歷經一段的時間,但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整個過程當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幫助小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即我們所講的擴散思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過程當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能動性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自我發現更多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樣才能夠促使小學生的基本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性的提高。眾所周知,思維能力并非是一時之間就可培養出來的,為此,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貫穿到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從小學生初級教育階段開始,從而再通過長期的不斷練習,可促使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明顯地得到提升。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樹立正確科學的教學觀念,從思想上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上激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探索潛能,從而促使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幫助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郭秀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0,(01).
[2]林森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法分析.2013(01).
[3]王輝.小學生數學思想培養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科技資訊導報,2011(14).
[4]張筠.小學生數學思想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