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濤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不斷改革,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與發展。其中,老子的德育思想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滲透老子德育思想,有利于提升學生思想政治及品質道德水平。文章主要就老子德育思想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開展分析與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老子德育思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國歷史悠久,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的原動力,是中華民族歷史上道德品質、思想文化、精神觀念的總和。而中華傳統文化又是以老子、孔子等道德文化為本體發展而來的。因此,我國一直非常重視道德教育的發展,重視對老子傳統德育思想文化的傳承。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以及世界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給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開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傳統意義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已經勢在必行。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德育問題
(一)傳統文化認識度不夠
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世界文明已經連為一個整體,西方與中方的文化碰撞與融合就此展開。首先,就目前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來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不明顯。大多數學生文化素質水平不高,文化基礎薄弱,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社會各種負面因素影響,致使道德辨別意識不足,在道德認識上表現出膚淺、混亂,甚至出現嚴重的道德偏差。在道德行為上也表現出無禮、易變,甚至出現失控。還有個別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程度并不高,卻對西方文化、風俗習慣更加感興趣。其次,由于社會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部分高職學生從踏進校門就把專業知識學習放在第一位,幾乎沒有時間認識和學習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知識對將來的就業沒有幫助。再次,傳統文化知識從內容上看極為復雜,同時又承載著中華文明3500年的歷史,短期的理解和閱讀收效甚微。而專業技能學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體驗到專業技能的實用價值,并能很快運用到實踐中去。因此,“傳統文化無用”的思想在廣大學生觀念中根深蒂固。而高職院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學校市場競爭力,也會忽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一個比較粗淺的層面。
(二)傳統美德意識不足
中華傳統美德可謂博大精深,與我們的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密切相關。對于我們個人而言,要誠實守信,自強不息,重德貴義,律己修身。在家庭中要做到尊老愛幼,兄友弟恭,勤儉持家,鄰里團結。而在為人處世方面,要具備一定的職業美德、公共美德,見義勇為,助人為樂,講求公正,禮貌謙讓,尊師重教,勤勞敬業。然而當下高校教學中,學生面對著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文化誘惑,傳統美德觀念越來越淡泊,甚至一些學生已經出現了德信危機,集體主義意識缺乏,甚至在學校學習中違反校規校紀,考試作弊,欺騙同學、教師、家長,嚴重違背了傳統道德規范,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也因此而降低。
二、老子德育思想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老子德育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老子的無為、道法、自然等德育思想,能夠有效提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1]。由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在實際教育中,德育教育內容過于單一,教學方式也比較傳統老舊,而且具有功利主義,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亟待提高,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老子德育思想,不但能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而且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傳統德育文化的精髓與智慧,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道德品質明顯提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十分有利。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形成和諧師生關系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只有教師綜合素養提升,言傳身教,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互動,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老子德育思想的滲透,能夠充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生成與發展。
例如,老子德育思想中,“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欲而民自樸”,還有他的德育原則“行不言之教”,主要是強調在道德教育的實施中,教師要讓他的學生在自由活潑的環境中發展,不應當制定煩瑣的規章制度來束縛學生的本性。教師要用高尚品德來影響學生,使學生的道德品質在“愛”的學習環境中自然得到陶冶。
再如,“圣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講出教師對學生應有的態度。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可以信賴的學生。教師要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由壞變好。根據學生不同思想政治素養,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努力做到人盡其才[2],這是教師應具備的教育精神。教師對學生信任,同樣會換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師生相互信任,關系和諧,互動增加,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三)有利于增強愛國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高職院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各種外來文化,面對各種錯誤價值觀,學生很容易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念,往往會出現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傾向,缺乏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愛國意識淡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老子的德育思想,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認識到自身思想上的缺陷與不足,及時改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向心力,不斷拼搏進取,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水平,力求為祖國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同時也提高了高職院校的愛國主義教育水平。
(四)有利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實施多年,但是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社會選拔人才的標準還是以成績為主,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還是無法避免過于重視智力教育的現象。素質教育強調要把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作為教育的目標,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不能只注重學生的智力教育,道德素質的培養更加重要。而老子“尊道貴德”思想與理念的不斷滲透,使教育者不斷對高職院校的教育問題進行反思,進而祛除當前“重智輕德”的教育弊端,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變錯誤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三、老子德育思想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策略
(一)樹立“圣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在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內容比較空泛,教育目標不夠明確,缺乏針對性,沒有根據學生本身的特點進行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明顯。老子德育思想中的“圣人”所具有的品格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3]。例如“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不行而知,不為而成”等,強調人的自然本性,提倡心靈純凈、善良,做人應該真實質樸。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圣人”觀念為指導,能夠明確教育目標,符合當代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實際教育中,抓住學生的本質特征,順應學生的自然品性與性格特點,將“圣人”觀念逐漸滲透其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受度,而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圣人”品行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發揚學生個性,又要逐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強化誠信教育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不斷強化誠信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誠信是當代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品格。但是高職院校學生的誠信度并不高,甚至出現了考試作弊、簡歷造假等誠信缺失行為。因此,要加強老子有關誠信德育思想的滲透,例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通過對老子誠信德育思想的學習,教育學生要誠信做人,誠信做事,使學生認識到誠信不僅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更是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通過誠信教育,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信任,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三)加強生命價值觀教育
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就業壓力的增加,往往容易產生消極、負面心理,甚至無法面對挫折、困難,產生輕生念頭,生命價值觀嚴重扭曲。因此,高職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老子“無為”思想為指導,加強學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提倡老子的“順道”“重生”“惜身”思想,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懂得愛惜身體,順從自然,以從容的心態面對困境,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注重培養學生集體主義價值觀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化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定局,國外文化的不斷傳入,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禁不起各種外來文化和利益的誘惑,受到了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集體主義觀念日益淡薄。甚至有個別學生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這需要學校加強重視,要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觀念的滲透和培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老子“抱樸歸嬰”的德育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講集體主義觀念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無私的高尚品德,不斷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五)以老子德育思想為指導,開展思想政治實踐活動
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更好地滲透老子的德育思想,就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水平。在活動中,使學生真正地體會老子德育思想的重要意義,真正地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把德育思想真正地與思想政治活動結合起來,更有利于使學生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更好地指引學生向前發展。
例如:高職院校以老子德育思想為指導,組織學生參加學生志愿者活動,兒童福利院、養老院的義工活動,學生支教活動,學生誠信就業活動,環境保護活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自愿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切實的實踐活動中,親自體會德育思想的重要性、德育思想的內涵。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實踐中自然得到提升,社會責任感、社會使命感得到有效增強,德育觀念也隨著實踐活動的影響不斷發生變化,道德修養、思想政治觀念都在實踐中得到進一步強化,這對學生今后的就業、發展乃至人生方向的確定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而老子的德育思想也更加深刻地滲透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四、結論
綜上所述,老子的德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高職院校要在實際教育中,根據學生、教育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老子的德育思想發揮出更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瑋,蔣蓉.老子德育思想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10):3-4.
[2]王瑋.充分挖掘老子“無為”思想——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4):230-231.
[3]王青.老子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借鑒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