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摘要】“洛桑模式”是國際公認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對現代的酒店管理人員所落實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提倡生產與教學相融合且理論與實踐相聯系,針對性的探究烹飪教學中應用“洛桑模式”將會對我國的烹飪教育層次的提升具有助推作用。
【關鍵詞】洛桑模式 烹飪 實踐教學 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54-02
現階段我國的烹飪教學還多是以課堂的理論教學為主,并且對學生的烹飪技能考核,考核若能達到技術的要求以及標準之后才算完成教學目的。而且很多學校為了滿足利益需求就將學生送至各大酒店進行實習,這種實習的說法其實更多地是利用低廉的勞動力來獲取利益需求,這樣不僅為學生的基礎學習沒有達到扎實的目的,還會很大程度的降低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所以針對這一問題就要對烹飪專業的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地整改,可以引進“洛桑模式”的實踐教學方式來對現階段的烹飪教學實現完善,利用其具備的優勢提升烹飪教學的質量。
一、“洛桑模式”在烹飪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當前我國的烹飪教學模式更多的還是專注在學生的理論教學以及完成專業的技術標準,而對于理論有效的落實到實踐中則相對欠缺,因為烹飪專業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到諸多的原材料,但是這些原材料大多都成本較高,而且不容易保存,如果僅僅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就會浪費大量的原材料,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以及利益的損失,所以,現階段很多院校的烹飪專業在進行教學中都會將學生的在校技能訓練很大程度的減少,更早的把學生安排到酒店進行所謂的“實習”,這樣不僅會為學生的烹飪基礎的形成帶來阻礙,還會由于學生的烹飪素質不高對餐飲業的聲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使得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大大的降低[1]。
“洛桑模式”是瑞士的洛桑酒店具備較高的專業性以及高水平的運作能力的酒店所探究并采用的一種高效的運作模式,其也是至今為止國際上公認的成功的酒店管理模式。學校是為學生提供用餐服務的“酒店”場所,也是實施教學實踐的公共區域,如果學校充分的發揮烹飪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將其特性和功能充分的發揮到食堂的廚師工作中,就是一種很有效的理論與實踐像融合的教學模式,通過這一方式可以使得學生對烹飪的理論更具實際性,且也會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由此可見,“洛桑模式”在當前烹飪的實踐教學中應用具有必要性。
二、“洛桑模式”應用到烹飪教學構建與實施中
“洛桑模式”所提倡的就是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重視生產與教學的結合。而且它所涉及的每一個教學步驟大都提倡將“實際運作能力”這一思維模式進行利用,特別在將教學模式與行業的實踐銜接方面尤為明顯,它的實踐應用可以使得烹飪學生在畢業后就能與酒店實現對接,基于此,筆者對“洛桑模式”在烹飪實踐教學的應用與構建進行了如下的分析[2]。
(一)對舊時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
制定烹飪教學計劃就應該從提升學生切實的專業素養著手,烹飪專業對于人才的培養一般都是趨向于高質量以及實用型,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烹飪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那么在課程的制定時就應將專業技能的培養作為基礎,積極的落實“寬基礎,模塊式”的要求,從而形成構建適合烹飪學生發展的課程體系。
(二)教學中的師資力量要具備專業性
“洛桑模式”對于教學過程中的教師的要求也是極其嚴格的,教師一定要具有相關的酒店經營經驗,而且還要定期的到自己的企業中去,對自己的運營能力進行培養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得經營更具科學性,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在企業的實踐過程中如果遇到切實的管理問題就要在教學中進行融入,從而將烹飪行業始終發展的酒店管理模式相銜接,從而確保學生的知識學習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所以,相關的烹飪教師在運用“洛桑模式”教學時就要與相關的餐飲企業相掛鉤并且定期的進行實踐學習和培訓,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并且將自身的烹飪技術不斷的與時代的發展接軌。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洛桑模式”在烹飪實踐教學中可以為烹飪學生的高素質以及崗位適應能力提供切實的保障,可以促進烹飪學生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能力,也可以使得烹飪專業與相關酒店或是餐飲業實現良好的對接,且也可以提升他們對于烹飪行業的理解,從而切實的提升他們的烹飪專業性、烹飪技術以及綜合素質,為日后的個人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光磊,高雪琴,杜素娟等.烹飪與營養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創新性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3):187-188.
[2]趙節昌.論高職烹飪“一體化項目式”教學的構建[J].當代職業教育,2010,12(9):3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