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萍+++王瑩
摘 要:藍莓果富含豐富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經濟價值高,發展情景好。針對武定縣藍莓生產現狀及有利條件、存在問題,提出藍莓發展規劃,擴大種植規模,走企業+基地+農戶規模化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新的途徑。
關鍵詞:藍莓;生產現狀;發展規劃
藍莓英文名:Blueberry,意為藍色漿果,屬杜鵑花,越橘屬植物,起源于北美,多年生灌木小漿果果樹。因果實呈藍色,故稱藍莓。藍莓一種是低灌木,矮腳野生,顆粒小,含豐富的花青素;第二種是人工培育藍莓,能長至240cm高,果實較大,果肉飽滿,改善了野生藍莓的食用口感,增強了人體對花青素的吸收。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屬植物可達400余種,原產和主產于美國,又被稱為美國藍莓。我國野生藍莓主要產在長白山、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林區。近幾年來才成功進行人工馴化培植。我國對藍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是由吉林農業大學小漿果研究所率先進入藍莓研究領域,并第一個建立了藍莓產業化基地。
目前,全球藍莓產區主要為美國、智利、中國、加拿大、波蘭等十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010年中國種植面積為12059hm2,排名全球第三,產量約為132900t。而排名第一的美國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在不斷攀升。根據非官方的統計,2013年全國藍莓種植面積已達20000hm2,而且還有不斷擴大的趨勢,據統計數據分析預測,到2015年全球藍莓產量將超過590000t,到2017年將超過660000t,。首先,全球藍莓產業成長快速,中國面臨著同樣的機遇;其次,中國藍莓產業連續5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產量增長平均保持在60%,中國人均藍莓消費量與全球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市場和消費潛力均擁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藍莓產業真正實現企業化種植是在2000年。從2009年進入高速發展期,2014年全國總栽培面積已經飛速增長到了26068hm2,其中中國北方的山東、遼寧和吉林省遙遙領先,在種植面積和產量上走在全國前列,2004年云南省澄江縣率先引進藍莓試種,經過十年的實驗總結,時間證明種植藍莓既能增加農業收入,又能減少種植業的面源污染,還能發展深加工。按照藍莓生長習性種植藍莓的農戶均獲得了很大的經濟收入,很多農戶都產生了種植藍莓的愿望,推動了藍莓種植業的發展。
在全球藍莓市場上,藍莓果實是加工的上好原料,在化妝品和保健品的行業廣泛運用,藍莓中的花青素,具氧化功效,醫藥、化妝品、保健品行業引用最多需求量大。目前,具有廣闊的運用空間和前景,藍莓發展在我國的生產種植主要以企業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發展。
一、生產現狀
武定縣2010年開始引種藍莓零星種植,2014年茗恒瑞佳科技有限公司在獅山鎮古柏村委會流轉土地100hm2,目前種植藍莓33 hm2。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冊資金373萬元,是一家集原生態引種、繁育、試種、采摘、加工、銷售、體驗、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產業鏈科技公司,并致力于成為行業引領者。繁育有10萬余株藍莓苗木,準備走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之路,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嚴格遵循全程有機栽培的生產模式,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肥、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等物資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物學、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機械、物理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
二、發展優勢
1.市場情景廣闊。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藍莓營養價值的深化,藍莓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據估計,今后三至五年內,食用、化工、藥用、保健等對藍莓的需求量較大,按照目前的種植規模,開發的市場空間還很大。通過藍莓基地的建設,做大做強我縣藍莓產業成為我先農業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新亮點;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2.自然條件優越。武定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總人口27.84萬人,農業人口24.7萬人,種植藍莓區域1800-2400m,平均氣溫15.8℃,年降雨量900-1000mm,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水源良好,非常適宜藍莓種植。
3.基礎條件好。藍莓2010年開始零星種植,2014年引進公司開發種植,目前已形成一定規模,群眾基礎好,勞動力成本低且勞動力充足,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大力改善,農業發展后勁明顯增強,為加快藍莓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4.區位優勢明顯。武定地處昆攀經濟帶重要聯接點,G5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通訊發達。根據省發展改革委員會制定的《云南省滇中城市經濟圈區域協調發展規劃》,作為“四極”之一的武定祿勸增長極,設立生態、觀光產業園區,發展現代農業,科技文化創新,環保等新興產業規劃,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5.生態環境優勢。我縣生態環境較好,藍莓種植區域無廢氣、廢水、廢渣、重金屬、化肥、農藥殘留等污染,農業環境清潔,沉底環境符合生產藍莓無公害產品和綠色農產品生產標準,而且藍莓生產區域已獲產地無公害認證。
6.縣委、政府重視,基地建設初見成效。武定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藍莓產業的發展,把藍莓產業作為高原特色產業項目來抓,積極爭取項目立項,整合資金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藍莓種植的扶持。目前茗恒瑞佳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33hm2藍莓示范種植基地,到2019年將發展到133 hm2。已形成繁種、育苗、栽培、采摘、體驗、加工、銷售的產業鏈,走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現龍頭企業帶動,示范基地輻射、農戶參與的發展格局,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新的脫貧致富途徑。
7.增加科技投入力度,強化科技支撐。武定縣、鄉兩級設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技術力量雄厚,針對藍莓的種植,可以開展技術培訓、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
三、存在問題
1.產業基礎薄弱。雖然藍莓種植已初具規模,但目前僅有茗恒瑞佳科技有限公司在發展種植,以藍莓觀光、采摘、體驗、銷售鮮果為主,還沒有進行深加工。由于種植藍莓投入相對較大,群眾缺少資金投入,難以形成規模化種植;加之武定縣級財政困難,扶持資金較少,影響了藍莓的規模化發展。
2.品牌意識不強,無知名品牌。目前,我縣藍莓產業還處在銷售鮮果階段,加工滯后,無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發展對策
1.縣委、縣人民政府重視。做好藍莓產業的發展規劃,政府成立藍莓產業項目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武定縣藍莓產業的領導工作,根據武定縣藍莓產業發展規劃,結合綠色食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制定藍莓發展規劃,切實做到組織措施到位,服務指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扶持力度到位,檢查落實到位,督促落實到位,協調解決好發展藍莓產業中遇到的問題。
2.建立資金投入及政策扶持機制。在積極爭取上級立項進行資金扶持的同時,縣級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扶持資金,用于扶持藍莓的規模化、標準化、示范化的種植、加工,積極運用財政補助、貼息等方式,增加對藍莓產業的發展。
3.增加科技投入。堅持依靠科技,提高科技轉化的貢獻,轉變產業經營的經濟增長方式,依托云南茗恒瑞佳科技有限公司,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的經營運行模式。由小規模、粗放型向規模化、節約型、規范化經營轉變,全面實施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栽種管理,即栽種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生產加工標準化,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土地整理開發,配套田間溝渠,機耕路,做到排灌方便,配套設施農業,做到全天候生產發展,組織協調土地流轉。
5.制定生產加工標準化生產體系,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不斷培訓更新縣、鄉級農技推廣人員專業知識。
6.培育知名品牌,增強品牌意識。加強品牌培育,爭取培育1-2個無公害甚至綠色品牌,有機品牌認證。增強品牌意識、品牌效應,以品牌爭市場,以品牌創效益,以品牌樹形象。
7.加強食品安全。加強縣、鄉農產品的檢驗、檢測機構的建設完善,從藍莓的田間生產栽培、加工管理到產品的銷售全程跟蹤檢驗、檢測,保證藍莓的食品安全。
通過各方面的協調、配合、努力,使我縣的藍莓產業做大做強,對農業提質增效,對農民脫貧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