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維森+++金瑩+++楊昊琦+++段承鑫


摘 要:撞匙開鎖作為一種非技術開鎖方法,不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在短時間內也能成功的開啟彈子鎖。本研究主要是在不改變鎖芯的原有結構,不增加其它電子設備,保持低成本的前提下研究一種新的防撞匙鎖芯,從而增加它的安全性。本研究具有廣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文章介紹了該研究的背景、可行性、主要技術應用和原理,分析了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等。
關鍵詞:撞匙;低成本;高效;碰撞原理
1 研究背景
在21世紀初,德國鎖匠Klaus Noch利用丹麥人在1970年代發現的撞匙原理制造出撞匙母匙后,這種快速打開彈簧鎖的方法在全球范圍內廣為傳播。任何人幾乎不需要訓練,只要擁有一把母匙就能在數秒鐘內打開同一種類的全部彈簧鎖。
目前,使用撞匙來進行盜竊的案件層出不窮,通過對已有的防撞匙的相關專利進行檢索,發現這些專利有如下特點:基本都需要對鎖芯原理做比較大的改動、或者需要在鎖芯內安裝特殊彈子、或者加裝電子設備。如果采用這類專利做出產品,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鎖芯尺寸增大、設備可靠性降低。并且目前,這類產品并沒有實現市場化,也未得到大規模普及,對現有普通鎖具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
2 可行性研究
本文研究的防撞匙鎖芯為替代現有市場上正常生產的彈簧鎖,使其達到更高的防盜級別,并且不增加鎖心的原有體積,不增加額外的電子設備,對原來生產的難度和成本的影響比較小,具有可觀的市場及生產前景。
3 主要原理和技術
3.1 主要原理
傳統彈子鎖一般有4~5道彈子,同一工廠生產的同一批次彈子鎖,鎖芯內部結構大同小異,這就導致了有一把撞匙母匙便能開啟一批鎖的尷尬局面。在不法分子使用撞匙開鎖時,由于現有鎖芯中彈子的分布和組合,撞匙撞擊第一個彈子,使其與相鄰第二個彈子分離,上升高度超過內鎖芯與外鎖芯相切面使鎖芯開啟。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本研究應用了力學上的碰撞原理,簡單的改變彈子分布結構。根據牛頓擺實驗原理,調整鎖芯中任意一組或幾組彈子,使同組中三顆彈子質量相同或第二、第三顆質量相同,在撞匙開鎖的過程中第三顆彈子吸收撞擊產生的動能,確保了前兩顆彈子相對靜止,使撞匙失效達到鎖芯防撞匙的最終設計目的。
3.2 彈子分布調整說明
圖1所示的是彈子分布調整后的鎖芯內部彈子分布示意圖,在第二道和第五道彈子組槽內都改為加裝一個質量相同的彈子,即在第二道和第五道彈子組槽內都是3個彈子,其余的彈子組槽內的彈子仍為2個。圖2是本研究防撞匙鎖芯的外觀結構圖。
圖1和圖2所示的防撞匙鎖芯組成部件分別為:1鉛封、2彈簧、3彈子C1、4彈子B1、5彈子A1、6內鎖芯7、外鎖芯、8彈子C2、9彈子B4、10彈子A4、11鎖芯、12撞匙。
根據力學碰撞原理,應用動量守恒,如式(1),以及動能守恒,如式(2),[1][2]。可得式(3),再將其與動量公式聯立可得式(4)。
由此可得當彈子質量相同時,第一個彈子受到撞匙撞擊后獲得的動能將會傳給下一個彈子,第一個彈子速度變為零,第二個彈子獲得第一個彈子碰撞之前的速度繼續運動,從而兩彈子觸面發生分離;如圖1所示,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一個彈子以后,使得鎖芯內部3、4、5部分所示的彈子質量相等,由此,圖1中的3、4、5部分為一組的彈子組受到撞匙的撞擊后就只有最后一個彈子(如圖1中的3部分)會彈起,保證了4、5彈子接觸面始終在內外鎖芯相切面以下,使其不發生分離,這樣,只需增加一個彈子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防撞匙效果。
4 結束語
本研究的防撞匙鎖芯力爭在不改變鎖的基本工作原理、不改變其基本生產流程、不改變零件和鎖芯原有尺寸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彈子的質量,分布及組合方式,達到防撞匙目的。從而避免使用一把母匙開啟同種彈子鎖。技術要求不高,適合大部分鎖廠對現有設備升級改造就能生產,適用范圍廣,成本小,能夠取代市場上已有的部分防撞匙鎖芯,能夠在經濟節約的前提下起到防盜安全的作用,市場前景較好,具有廣闊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鄭力仁.防撞匙鎖芯.中國專利.200720192213.4[P].2008-09-24.
[2]徐金全.防撞匙和開鎖槍開鎖的彈子結構.中國專利.200820135013.X[P].2009-09-30.
[3]邢睿.一種彈子鎖鎖芯及其配套鑰匙.中國專利.201220022103.4[P].2013-03-27.
[4]張寅.Z型空轉防盜鎖.中國專利.200710168266.7[P].2008-03-26.
[5]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鎖具名詞術語[S].QB/T3835-1999.
[6]上海交通大學.大學物理上冊[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4.
[7]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研究室.理論力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