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發良
【摘要】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教師教學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需隨之不斷改進,以適應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教師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針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探討了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如何實踐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作用 運用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17-02
新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文本知識,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課題的新的學習方式,提倡教師指導學生主動學習,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而在高中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更好地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目標及任務。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分析
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課堂中的主體。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通過課堂展示自身的能力。在發揮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同時,能夠積極的掌握英語知識,提升口語能力。通過教師的引導,采用多種交流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營造出運用、討論、交流的學習氛圍。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都有促進作用。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可實現相互督促、相互交流、相互分享,讓學習變得更加的主動,學生在溝通交流中對于英語基礎知識、語法、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提升了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
二、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實踐
(一)合理分配學習小組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習小組的科學分配。通常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數在4-6人為宜。在分配小組時,教師需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能力、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規律,盡量使每一學習小組的基礎能力和學習能力處于大致相同的狀態,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在每一小組中,教師可讓小組成員推選小組長,這樣比起直接指派更具說服力,有利于學習小組的團結。此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調整學習小組,使合作學習的效果最大化。
(二)實踐運用——以《沁園春·長沙》為例
下面根據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園春·長沙》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在課堂中的實踐應用進行講解。
(一)教學設計
教師必須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文本內容,通過學生的現有知識能力水平和思維發展,突出教學重難點,設計出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問題,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將方案設計得有層次、有梯度,層層推進,既符合學生不同能力,又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這樣的設計,需要教師對教材和課標有著深入的探究,在積累大量資料下,把握班級學情,掌握學生水平和差異。教學方案設計,要按照每節課時需要設計,應用在不同課型中,考慮每節課內容進行設計。在其中不僅包括基礎知識,還應當有拓展文本和延伸文本的題型。
(二)課前預習
在上課前,教師將學案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知道本節課的重難點。例如,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園春·長沙》一詞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詞”的相關文學常識,了解《沁園春·長沙》的創作背景;
2.拓展常識,了解其中的所運用的典故知識;
3.理解作品內容,結合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體會詞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情感,并結合《沁園春·雪》來進行對比。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內容意境,學習寫作手法。
教師分發教案后,通過自身引導語和多媒體,自然導入。例如,交待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背景等等,給學生創設出相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毛澤東產生敬佩之情,以及對本文的好奇和學習熱情。
(三)學生根據學案自行學習,進行文本探究
上課前,將學生進行分組,方便課堂進行小組討論。
1.齊讀作品,對詞中所描繪的內容進行初步認知
要求:(1)誦讀課文,勾畫出不會的讀音和詞語,通過小組討論來解決;
(2)勾畫詞中自己覺得描寫得好句子,并加以記誦;
(3)勾畫難以理解的句子、詞語。
學生互相交流在導學學案中不會的字詞句,教師可以將文章的重點詞語的音和詞語作為填空,讓學生文中去查找或者討論解決。
2.小組討論,課堂學習收獲
這個步驟設計,目的在于讓各個小組交流在《沁園春·長沙》文中學習到哪些重要內容或者對作品產生了怎樣的情感體會。小組討論了關于文章哪些問題。教師根據小組的討論,通過匯總,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探討,教師進行補充說明,深化文章主旨。
3.領悟導讀,文章鑒賞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領會作品內容
例如:“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個句子在作品的開頭出現,具有什么的意義?是否起到引領全文的作用?這個句子屬于詞作的中心句,其開門見山指出時間、地點以及環境。
(2)賞析性問題探究
例如:文中很多描寫景物的句子,你能夠找到你認為寫的最好、最美的句子進行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爭取每個組選取一個不同的句子進行鑒賞,教師做點評,并且引導學生學習描寫景物的手法,以及鑒賞技巧的掌握。
(3)拓展延伸問題小組討論
例如:本文的寫作有什么藝術特色?
分組討論,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角度回答。教師做總結點評。本文采用了很多白描、對偶、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抒發了作者對革命事業的樂觀精神以及不畏困難的壯志豪情。
4.評價總結,引導提高
這個環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進行總結整理,歸納整理文章的內容,為學生理清文章思路,使學生學習更加有邏輯,有結構,有系統,彌補其課堂中沒有掌握到的問題,進行查漏補缺,把握知識的練習。例如課文中,教師最后對《沁園春·長沙》表現手法的總結:作品的上片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了一幅絢爛多彩的湘江寒秋圖,并利用借景抒情方式來展現出自己的壯志豪情,景物刻畫細致、情感表達到位,且在其中運用了白描與對偶的手法,使得作品的意境升華;下片則是回憶曾經的“崢嶸歲月”,并利用一個“恰”字作為引導,展現了早期革命者的豪邁氣概。末句的“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從表面上看一個疑問句,但是結合上片的內容可以看出這里其實是一個設問,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提問。作品通過寫景回憶,表現出了作者豪邁的英雄氣概以及革命熱情。
三、結束語
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運用還應與時俱進,根據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和學習要求,不斷進行創新和探索,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和作用,實現高中階段語文教育的目標及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陳海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2:38+52+119
[2]曾憲葵.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5,04:48-49
[3]李兆輝.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15,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