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碧枝
【摘要】閱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從中受到品德教育、審美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重要性
【Abstract】Reading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It i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accumulate vocabulary,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text,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language express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importance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67-01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因此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個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中心思想,還在每組課文中安排重點訓練項目。在閱讀教學中注意突出重點訓練項目,有計劃地進行讀寫基本功訓練。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學習語言不是一套知識,而是學一種技能?!蹦敲葱W語文閱讀教學自然是教給學生技能的,閱讀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指導學生多讀,多讀也是我國優良的文化傳統,其重要性在古文語句中充分體現出來,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求知、讀中求智、讀中悟道。那么,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入手呢?
一、課外閱讀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認識的它的重要性并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讓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真正起到它的化學作用。
在以往的課本里選的多是一些名家名篇,文章寫得精彩,本無可厚非,但不少學生對學習課文興趣不高,尤其是對分割式的課文評講更是如同催眠曲,而對課外讀物卻興趣不小,熱情很高。其主要原因是課文的范文與學生有“代溝”,學生多喜歡一些能反映現實生活,與時代貼近,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文章。這樣的文章真實地反映生活,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辨別能力和認識社會、理解社會的能力,并且在體驗文章的美感中不斷的提高審美能力和學習興趣。相反,如果一個學生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時間一長,學習熱情尚難持久。又焉能要求他們“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呢?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一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
1.閱讀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課文,做到不增字、減字,不錯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瑯瑯的讀書聲;“耳到”就是要會聽別人讀,會聽自己讀,要有語感;“手到”就是要在讀的過程中要有勾勾畫畫;“心到”就是要邊讀邊思考,不要有口無心,讀了什么都不知道。
2.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指導朗讀訓練。第一、讀正確,把握整體。讀正確是流利讀、有感情地讀的基礎,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利用漢語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讀。流利地讀,指讀的時候句子清晰,停頓適當,語言流利順暢,在教學中應注意“上聲、輕聲、兒化音”等變音現象的指導,注意指導學生克服朗讀時形成的習慣性腔調,如“唱讀、念讀”等。第三、有感情地讀。主要指讀出抑頓挫,語調神情要顯出文章的風格神采。在指導中,應把理解語言與訓練朗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讀中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聞其聲,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提高朗讀效果,最終實現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
四、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
“書讀百遍”“讀書破萬卷”沒有充足的時間怎能做到?朗讀也是一項技能,只看、只聽、只分析,不反復實踐是難以形成技能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朱作仁教授曾經打過一個比方:“一堂課40分鐘是一個常數,好比一塊蛋糕,你把不必要的講解、提問切多了,留給學生的實踐的蛋糕就少了?!币虼耍n堂上應精講多練,以講促讀,讓學生有一定時間來朗讀,真正讓學生做到“讀”中理解課文、“讀”中體會思想感情。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應把指導朗讀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作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做到有感情的讀,就能憑借語感體會課文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愛憎好惡,做到入境動情,進而達到明理。有些講不清的詞句、說不明的感情,用有感情地讀的方法可以表現得準確無誤,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楊麗嬌.淺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6(13)
[2]周莎莎.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5)
[3]王文江.淺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7)
[4]張紅艷.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23)
[5]鄧艷菊.淺談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小作家選刊,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