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清
摘要: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最近幾年呈現爆發的發展趨勢,但是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互聯網上的交易非常多,因此可能在無形當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極大的增加了金融的風險性,基本上是在法律上、業務上以及網絡上存在不同的風險有特點,還可能發生非法洗錢的現象。基于此,本文對當前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風險 思考 法律 發展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和多種業務之間也進行了一定的聯系,參與人員更多,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ヂ摼W消費已經開辟出新的領域,這個領域當中主要以互聯網金融為主要發展目標,對于金融業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兩者的結合增加了金融風險,復雜多變性讓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成為當前的重點。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類型分析
(一)法律政策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是一種新興行業,這項業務的定制并沒有按照市場和資金交易以及電子合同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法律上的交易保護。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網絡金融行業的交易一般使用的是電子支付的方式,并且互聯網金融教育過程中知識擬定了書面的合同。這是對風險的一種保障,但是并沒有在法律法規上進行更多的約束,因此導致一系列問題的產生,也存在更多的風險性。在很多協議中并沒有提到相關的責任承擔以及正常執行的效果,盡管在《合同法》當中對于電子合同當中所具備的法律效應是承認的,但是針對具體的合同卻沒有給出相關的標準。
(二)業務管理方面的風險
互聯網金融行業在交易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種風險卻沒有被足夠的關注,在造成風險的源頭之處也被松懈的對待。很多網絡貸款企業并沒有涉及相關的風險準備金,相關的理財產品也只是在強調高利率,并沒有對存在的風險進行更多的解釋,還有一些金融支付平臺當中對于客戶的身份都沒有進行完善化的核實,尤其是涉及到大額資金的情況,不適用相關的保險措施就可以進行交易、擔保以及籌資,在擔保交易時,也沒有受到相關資金的約束,這樣在無形當中就會增加金融交易的風險性,如果發生問題,網貸企業會選擇逃避的方式逃避責任。
(三)網絡技術方面的風險
計算機通信系統在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成為一種有效的載體,如果網絡中出現問題,那么就會導致互聯網金融出現直接性的風險。網絡通信、密匙以及各種加密系統的保險性和安全性非常差,還會導致網絡黑客的侵襲,造成直接性的資金損失。互聯網金融行業在網絡技術方面如果沒有正確的選擇就會導致金融風險的產生,一般在系統和客戶之間產生很多不兼容性的問題,由此引發出更多的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途徑
(一)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的完善性
互聯網和金融之間的有效結合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惡劣金融風險的復雜性特點,互聯網金融業務在法律上存在風險尤其是一些洗錢犯罪的產生會增加互聯網金融的高風險性,為了能夠規避這樣的風險,在電子商務以及電子交易當中還需要讓法律得到有效的完善,從安全性方面進行分析和考慮,可以通過多方面的觀察,制定出具有安全性的金融法律。要強化對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犯罪打擊力度,還需要對使用計算機以及犯罪性活動進行法律法規方面的制定和規定,在現有的法律基礎當中,需要增加互聯網金融交易安全性,對于網絡犯罪要進行嚴肅性的處理,增加懲罰力度。針對現有的互聯網教育個人賬戶以及個人資料等等都需要進行明確,也要做出更加詳細性的規定,嚴格執行各方面的相關措施,以此保障互聯網金融交易的有序進行。
(二)強化互聯網金融監管,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
要想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多方面的完善就需要嚴格執行監管力度,并且做出互聯網行業的表率,并且對該行業的特點進行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入性的了解。按照企業發展的現實情況,對業務進行分類管理,調整結構體系,以此使用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情況。對于發展初期的業務也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調研,讓互聯網金融在交易過程中對資金負債進行流動性的多方面的管理,提升交易的安全性。另外,在信息保護方面也需要做好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督工作,強化互聯網管理和交流,提升金融監管的有效性。要想讓金融行業得到更多的改革就需要在該行業上實現有突破性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普及和改革能夠極大的促進互聯網的進步,企業需要對以往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使用一些指導性的措施強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例如在行業監管、人才管理的、內部控制等多個方面。
(三)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理念
互聯網金融發展理念要與時俱進,才能減少風險的產生和出現,才能讓互聯網金融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每一個人都需要建立起安全意識,保障項目交易的安全性,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并且消費者也需要強化自身的金融風險管理理念,這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知,本文對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對風險的防范進行了論述。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不斷的強化人們的觀念和意識,并且要對人們在互聯網金融中的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正確的觀念和正確的行為才能夠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越,徐超,于品顯等.互聯網金融:緣起、風險及其監管[J].社會科學研究,2014,22(3):28-33
[2]王立勇,石穎.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機理與風險度量研究--以P2P網貸為例[N].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8(2):103-112
[3]吳曉求.互聯網金融:成長的邏輯[J].財貿經濟,2015,14(2):5-15
[4]劉蕓,朱瑞博.互聯網金融、小微企業融資與征信體系深化[J].征信,2014,32(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