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開昕
摘要:現階段,P2P網絡借貸平臺已經成為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具有快捷性與方便性,但是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其諸多問題得以暴露,嚴重影響了金融的穩定發展,甚至對社會發展產生制約。本文主要探究了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三種運營模式,并針對其風險問題提出防范措施,以此推動金融市場的規范發展。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平臺 運營模式 風險防范
所謂的P2P網絡借貸主要是依托互聯網平臺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借貸模式,借款人在網絡借貸平臺上發放借款信息,投資者采取競標的方式發放貸款。 P2P網絡借貸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信息交流、資信評估、投資咨詢等各項中介業務。但是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在我國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下, P2P網絡借貸平臺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加強分析與探究。
一、 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分析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分析, P2P網絡借貸平臺自發展以來,成為了我國金融市場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經營理念以及業務模式,從廣義角度分析,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運營模式分為量大類型:其一是信息服務模式,簡而言之便是在不涉及借貸雙方資金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為資金的供需人員發布相關信息以及貸款搜索等,可以說在這種模式下P2P網絡借貸平臺僅僅進行信息流,并不涉及資金流;其二是涉及到借貸雙方資金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下并不為雙方提供信息發布平臺,其中還涉及到了雙方的資金轉移或者結算。其中在第二大類中還細化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線上中介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傳統P2P網絡借貸平臺技術,主要是為借貸雙方提供相應的互聯網平臺。比如像美國的Prosper,這種模式下可以自由發布信息,自由配對,自主成交。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P2P網絡借貸平臺還能夠實現資金的劃轉,這種模式不僅沒有線下審貸環節,并且也不需要對借貸提供相應的擔保。第二種是擔保賠付模式,這種模式較第一種增加了擔保賠付內容,簡而言之便是在P2P網絡借貸平臺中實現進行承諾,當借款人延遲付款的時候,需要從風險撥備中墊付成本或者利息。第三種是線下復合模式,這種模式是脫離互聯網下又平臺的人員與借貸雙方提供相關的服務,這種模式包括了線下尋找貸款人。尤其在近幾年社會競爭演變的十分激烈,國內的P2P網絡借貸平臺主要恪守在線上這一模式,且主要注重線下業務,主要的內容包括了理財產品、轉債權等。
二、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以及方法措施
(一)風險分析
第一是政策風險。從當前的發展現狀分析,我國國內的P2P網絡法律法規不健全,并且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政策風險:其一是對金融秩序有所影響;其二是出現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其三是涉嫌超出經營范圍;其四是違規開展各種增值電信業務。第二是經營風險。其一是出現信用風險,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主要對象是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很多情況下因為信用等級比較低,信息出現不對稱現象,導致P2P網絡借貸平臺的信用風險比較高;其二是流動性風險比較大,很多情況下P2P網絡借貸平臺會出現一對多的資金模式,這種情況下會導致資金期限錯配,出現流動性分析;其三是洗錢風險,主要是該平臺對貸款人的身份信息缺乏識別,資金來源很多情況下是不需要審核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給洗錢犯罪帶來機會。
(二)風險防范對策
第一要加強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認識。從某個角度分析,金融在發展中需要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其中網絡借貸作為民間借貸的一種類型,能夠或多或少的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要遵循相關的原則,針對性的制定襄垣的準則,強化信息披露,以包容的心態進行規范,促進其發展。第二需要更新理念以及方式。單純的從業務性質分析,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然而有非常多的問題并沒有做出明確的判斷,這種發展趨勢下則需要相關的金融管理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并且不斷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進行創新,此外,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所提出的無異議函監管理念,可以為我國P2P的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可以在開展相關業務的時候向有關金融部門提出申請,并且在提出無異議函之后推出相關的產品,采取多種手段與方式對該平臺的業務、產品、機構進行查處。第三是充分發揮合力的作用,抵制犯罪現象的發生。因為該行業的門檻比較低,具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激烈比較大,逐漸從線上轉變為線下,這種情況下有非常多的不法分子會渾水摸魚,實施詐騙。甚至還會出現非法集資或者集資詐騙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非法金融結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將政府部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或者在銀行、銀監部門、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力中,將犯罪行為進行打擊。
參考文獻:
[1]張國文.論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防范與監管[J].武漢金融,2014,04:9-11
[2]王珍義,肖皓,何胡琴. 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及風險防范策略[N].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5,01:11-14
[3]高超.國內外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比較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07:60-61
[4]吳寒梅.國內外P2P網絡借貸平臺運營模式比較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