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健
[摘 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對大學生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引領作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培養目標,提高我國人才綜合競爭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陜西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對優秀的革命傳統加以繼承和發揚,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正確的理想信念,完善個性品格,堅定人生目標。
[關鍵詞]陜西;紅色資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2-0118-02
陜西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在組織和領導陜西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積累的,所包含的內涵十分深刻,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有效利用陜西紅色資源,將可以為高校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有力的支撐,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實現立德樹人的總目標和總要求,扎實推進人才培養的進程,將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高素質的接班人。那么,如何利用陜西紅色資源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呢?筆者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陜西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
陜西是著名的革命圣地,擁有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均是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得天獨厚,不僅分布范圍廣泛,具有豐富、深刻的內涵,且影響巨大。陜西紅色資源不僅包括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文學作品、革命遺址等,還包括中國共產黨在此留下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紅色觀念和精神導向。
隨著市場經濟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財富占有呈不均勻趨勢,文化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人的精神也出現異化,這些現象導致了不少社會弊病的發生,使得人們開始質疑當前的價值觀,開始思考人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陜西紅色資源憑借其優勢可以成為育人的良好媒介。例如,多少革命先烈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他們放棄了對物質的眷戀,只為了實現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理想。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值得大學生對自身加以反思。通過這些事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學生通過對比自己和革命者的三觀,認識到物質貧乏并不可怕,精神貧乏才最為可怕,使大學生從革命者身上體會到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和價值追求。
此外,陜西紅色資源不少都是在我黨生死存亡之際產生的,是在艱難的環境中誕生的,其產生過程濃縮著無數共產黨人的強烈愛國情感。為了實現崇高的理想,實現中國的獨立和重新崛起,促使中華民族走向新的發展征程,他們毫無怨言地奉獻了自己滿腔的熱血、辛勤的汗水和寶貴的生命。因此,運用陜西紅色資源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遠比說教更能促使大學生體會愛國主義精神,更能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充分挖掘和體會陜西紅色文化資源,我們會發現,陜南蘇區精神、延安精神、照金精神是其所展現的三種精神形態,是中國共產黨人留給我們的偉大革命精神財富。倘若充分利用這些陜西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則將可以使大學生更好地對中國共產黨人所追求的正確人生價值加以體會和感悟,這也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民族精神教育體驗。
作為祖國和民族的希望,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擁有何種理想信念,將會對我黨的建設和發展、我國的前途和命運產生直接的影響。然而,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及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襲,都使得不少大學生出現了理想信念動搖的情況。雖然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是消極的觀念、不良的價值觀等都對一些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有的學生黨員缺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還有的學生認為理想在現實面前不值錢,認為只有金錢和地位才能給他們帶來所謂的“安全感”。因此,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也十分重要。在陜西有不少像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楊家嶺革命遺址等紅色資源,如果高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利用這些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傳統主義教育,通過讓大學生了解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歷程,讓他們感悟革命先輩在戰斗歲月所展現出來的艱苦奮斗精神,讓他們重溫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特殊時期的入黨誓言等,將可以為大學生自覺抵制浮躁風氣、享樂風氣、拜金風氣等不良風氣的侵襲起到引導作用,將有助于激發他們積極進取、不斷拼搏的精神,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因此,利用陜西紅色資源,將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其育人功能不容小覷。
二、利用陜西紅色資源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讓陜西紅色文化走進高校課堂
不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何改變,其主要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各高校需要借助政治思想教育理論課,讓紅色文化走進高校課堂,對大學生進行紅色精神教育。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講授的方式向學生介紹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革命圣地、革命遺址的圖片,展示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視頻;可以通過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的專題報告和課堂討論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教師還要結合實際,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陜西紅色資源的銜接,如講授愛國主義精神、價值觀時,緊密結合陜西紅色資源;講授黨的理論路線方針的確立時,緊密結合紅色資源。此外,在掌握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接受能力、思想狀態以及他們生活實際的基礎上,教師要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列舉典型的紅色事例,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斷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號召力、影響力,使大學生從革命先烈的事跡中吸取精神力量,堅定信念,樹立理想。
(二)將陜西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
高校要深挖身邊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將其納入高校文化建設當中,利用和充分發揮黨團組織的作用。高??梢越M織黨員參加紅色黨課、愛黨征文等活動;可以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和紅色文化有關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如可以邀請老紅軍、老戰士到校開展講座,可以舉辦紅色文化作品展、陜西民歌比賽、紅色詩歌朗誦、紅色征文比賽,可以開展“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的主題活動等。還可以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將學習和實踐紅色精神作為各個社團開展各項活動的重要內容,如陜西紅色文化讀書會、陜西紅色文化宣講團等。此外還可以建立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平臺,如紅色文化網站、紅色文化宣傳微信和微博等網絡平臺,為大學生創設符合他們精神需求的紅色網絡文化精神家園等。具有豐富陜西紅色文化資源的高校,可以在校園內安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陜西革命英雄的雕像,用這種靜態的建筑標志物對大學生實施隱性教育等。這樣利于在高校的校園里營造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利用身邊得天獨厚的陜西紅色資源開展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推出精品的校園文化,形成積極向上、富有紅色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圍,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讓大學生自覺地將陜西紅色文化的內涵滲入學習生活中。
(三)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
為了更好地利用陜西紅色資源實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還需要注重實施相關實踐活動,以使學生能有效補充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開展“陜西革命精神永相傳”的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充分利用陜西的紅色資源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七一”等重大節日組織大學生到延安革命紀念館、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等地進行參觀,通過現場講解、實景感受等方式,讓大學生近距離接觸革命先烈,感受革命先烈在戰爭年代灑下的熱血和汗水;可以指導大學生進行陜西革命圣地實地調查研究活動,讓他們在對紅軍老戰士進行隨訪的過程中向老紅軍提供志愿服務,聽他們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老故事;利用暑假組織大學生參加紅色旅游,帶他們重走長征路,讓他們對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艱苦數月加以重溫,在親身實踐中接受陜西紅色文化、精神的洗禮和愛國主義情懷的教育。還可以在取得有關部隊同意后,讓大學生陪伴老兵重返軍營,讓大學生親身經歷部隊為老兵頒發勛章的儀式,讓大學生和部隊官兵、抗戰老兵進行交流,以使大學生對陜西紅色文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結語
陜西紅色資源集歷史資源、政治資源、文化資源于一體,遍布三秦大地,且陜西擁有大量的革命舊址、革命紀念地,還有不少健在的老紅軍、老戰士,現存的革命歷史文物有十多萬件,陜西紅色資源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也十分獨特。陜西各高校如果可以充分利用地區具備的豐富紅色資源實施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將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改進,利于多角度、多層次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精神,為當代高校大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 參 考 文 獻 ]
[1] 陳卓.陜南紅色文化資源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傳承,2014(2):42-43.
[2] 韓卿元,馬小惠,喬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陜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9):86-87.
[3] 韓露.論紅色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5(10):118-119.
[4] 趙金飛.紅色文化資源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應用[J].嘉興學院學報,2012(9):114-119.
[5] 游學民.陜西本土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對接[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1):82-84.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