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梅
(新疆呼圖壁縣第六中學,新疆呼圖壁,831208)
摘 要: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核心環節,在學生的學習、成長、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閱讀能力作為學生基本能力之一,對它的培養更是語文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然而,就當前的語文教學現狀而言,閱讀能力的培養現狀并不容樂觀。文章基于此,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巧用課程導入,激發閱讀興趣;創設教學情境,突破閱讀難點;溝通課堂內外,拓展閱讀視野;強化教學指導,訓練閱讀技巧,希望對教學活動的完善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 教學閱讀 能力培養 策略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乃至終身發展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語文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步從知識傳授型轉變為能力培養型,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但受主客觀各種因素的限制,學生的閱讀能力仍然存在著很大的提升空間,不愿閱讀、不想閱讀、不會閱讀的情形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較為常見。對此,教師需要采取好針對性的教學措施。文章基于此,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做了相應的探究。
一、巧用課程導入,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對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學生只有在對閱讀活動充滿興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投身于閱讀活動之中,閱讀教學也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學生的閱讀能力方能得到培養。對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需要做好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工作,對此,課程導入則是極為有效的途徑。課程導入指的是教師在學生正式學習之前,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與之相關的、趣味性強的事物作為導入性元素,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見的導入方式包括故事導入法、問題導入法、視頻導入法等多種形式。就以《女媧補天》的教學為例,這是一個神話故事,講述了女媧娘娘用五色彩石補天的故事,筆者在教學前播放了一段由錢運達導演的時長10分鐘的動畫小視頻,視頻中猛烈格斗的水神和火神將天撞出了一個漏洞,碎石紛紛砸落,傷人無數,女媧用五色石補天,并最終化作石頭補上了最后一個裂縫。視頻故事緊湊,與教材內容相得益彰,兼具閱讀與德育雙重價值,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突破閱讀難點
情境教學是當前課程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閱讀活動本質上是抽象、枯燥的,與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對此,最佳的途徑則是創設教學情境,以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情境創設的方法較為多元,常見的包括以下幾種:首先,圖片展示法。圖片相比于文字而言,更為直觀形象,對學生文字內容的理解與記憶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就以《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為例,這是一篇游記散文,描繪了雙龍洞中的奇特景象,筆者在教學中就借助ppt向學生展示了多幅雙龍洞的高清圖片,直觀的視覺刺激很好地填補了教材內容的抽象性,使學生對“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音樂渲染法。音樂渲染也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散文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閱讀有著非常獨特的作用,因而,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音樂資源的運用。就以《夜書所見》的教學為例,筆者配上了古典笛曲《寒江殘雪》,凄清的音樂與詩文內容相得益彰。
三、溝通課堂內外,拓展閱讀視野
廣泛的閱讀是學生閱讀能力生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語文教材容量有限,所能提供給學生的閱讀材料遠遠難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閱讀需求。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的總量不能低于“150萬字”,而這僅僅是最低要求,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閱讀總量必須在500萬字以上,才能契合學生的成長需要。對此,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中需要突破教材教學的局限性,注重溝通課堂內外,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首先,教師需要從課內語文教材閱讀教學的視角出發,為學生選擇一些與教材文章相似的閱讀資料,這樣既能深化學生課文閱讀的效果,還能起到循序漸進的作用;其次,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偏好,為其制訂相應的課外閱讀規劃,并且每周舉行“好書推薦課”,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閱讀的書籍,如小學低段學生的課外閱讀應以繪本、圖畫書、童話故事、神話故事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針對高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則更為多元,比如短小精悍的世界名著等。
四、強化教學指導,訓練閱讀技巧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廣泛的閱讀量以外,還離不開必要的閱讀技巧。閱讀技巧是學生閱讀能力中的核心要素,是否具備豐富的閱讀技巧直接決定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要強化教學指導,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首先,略讀作為閱讀技巧之一,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為重要的信息,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教師要注重學生略讀技巧的訓練,比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出課文的主旨句,理清文章層次;其次,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批讀也是學生閱讀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將見解、質疑與體會書寫在教材空白之處。就以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的教學為例,筆者就讓學生將閱讀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寫在文章旁邊。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參與度,還能培養學生分析、評價乃至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常見的閱讀技巧還有精讀、誦讀、跳讀等,都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與發展大有裨益,教師需要做好針對性的指導工作。
五、結語
閱讀作為信息輸入的主要環節,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閱讀教學兼具知識性與人文性雙重屬性,既需要借助教學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認知事業,培養語文教學知識,也需要通過閱讀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與思想道德。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無疑難以滿足閱讀教學的實際需求,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作為課程教學的首要內容。對此,教師需要從閱讀興趣、閱讀難點、閱讀視野以及閱讀技巧等多個角度出發,采取好針對性的教學措施。
參考文獻:
[1]夏興勇.淺談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08(8):139-140
[2]王洪艷.淺談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5):409
[3]嚴素華.淺談如何利用讀書社陣地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