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立敏
摘要:小學語文學習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習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奧妙,對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具有決定性意義。尤其是在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局勢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想要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首先要確保教師與學生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通過課堂上的互動事小學語文學習最有效,也是最正確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27-01
隨著我國社會與時代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事業在發展中需要面臨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小學語文教學也是一樣。和其他的學科相比較,小學語文教學有其自己的獨特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情況,只有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實現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因此,小學教育在改革過程中,應該采取一定的方式來提升小學生日常與教師互動的頻率,以此為基礎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下文探究的就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師生互動政策。
1.以情感入情境,改變教學觀念
教師想要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互動時主要會采用語言互動、時間及位置上的互動外,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進行角色扮演互動及情感上的互動等,通過積極的與學生互動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由于互動關系的表現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不斷提升互動能力,以保證學生與教師日常的關系能夠維持在平衡的狀態。所謂的言語互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進行言語溝通,通過言語交流的方式得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使得教師想要傳授的知識和任務能夠及時有效地被學生掌握。而時間和位置上的互動主要是指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之余的溝通情況,如果能夠把握好時間與位置的溝通,那么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也就能夠處理得恰到好處,通過與教師積極交流,能夠將課堂上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還可以保證教師和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學生與教師的課下交流足夠體現出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只有學生和教師的關系維持得當,就會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但是目前我國許多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情感的培養,以至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師生之間沒有足夠的情感投入,對學習的影響也是十分不利的。
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順應素質教學的要求,在課堂上除了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外,還要帶動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日常學習是那么單調、枯燥,能夠更快的實現教學的最終目標,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2.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式進行思考,完成合作學習
除了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讓他們多與其他學生一起互動,讓他們之間進行思維碰撞。每個學生在接受知識能力及思維擴展性上都有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有所差異,但看問題的深淺程度差不多。而教師的知識及思維水平都在學生之上,所以在教師和學生的討論中,容易出現壓倒性的一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但同時也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學生之間的交流能使學生的能力更快的增長,所以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討論,在合作討論中,可以促進同學能的相互思考,讓學生可以學會聆聽,并讓學生之間能夠親密開心地合作討論,從同學的想法中開闊思路,升華對知識的認識,達到一定的知識認知,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思維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3.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心,主動與學生互動
小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發育還不是特別成熟,但是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當這個時候學生就會完全的信任和依賴老是,從而與教師積極互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與學生在情境中交流溝通,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目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忽略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現象,主要因為大多數的教學模式都是大班教學,班級人數眾多,教師忙于對課程的設計,大多關注學習較好的和上課比較積極活躍的學生,容易造成對其他學生的忽視,導致教師上課時互動達不到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對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學生多多對其進行鼓勵,多進行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幫助。
4.結語
總結來講,在全新的教育教學局勢下,針對小學生開展課堂語文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同時還要做好培養學生綜合性素質的工作,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容易。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與學生就進行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和情感變動,從而針對性的開展教學,促進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偉軍.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 23) : 17~18.
[2] 付珍鳳.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問題及策略探究[J]. 亞太教育,2015( 14)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