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洲+費帆+付亞芹+吳永妃+邱彤
【摘要】校園網貸作為一種新興金融服務,近年來迅速進軍全國各高校,但近來校園網貸負面新聞報道頻發,其風險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此背景下,本文選定長春市為調研區域,通過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對長春市內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對校園網貸的現狀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并根據其現狀總結了影響校園網貸發展的原因。此外,我們對校園網貸目前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無論是借貸平臺還是大學生本身的消費習慣,都會導致校園網貸存在一定的風險。最后,我們從多角度出發為校園網貸風險控制,及網貸平臺進一步發展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網貸 風險分析 風險控制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校園網貸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加,使得各方面制度及平臺自身不健全、學生群體的信用、還款能力較差等因素造成的校園網貸風險問題亟待解決。校園網貸作為近期社會熱點引起相關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此前關于校園網貸風險的個案調查及報道較多,廣泛的調查研究較少,相關研究大多從政策法律層面入手討論網貸風險控制,具有一定局限性。本次調查選取長春市為調研范圍,通過對各高校學生、網貸平臺及相關人員的調查研究,深入分析校園網貸風險,多角度出發提出風險控制的建議,對于豐富互聯網金融理論體系,以及推動網貸平臺發展具有實際意義。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問卷調查采取網絡問卷的方式,涵蓋重點院校,普通院校和高職高專院校,共發放問卷500份,有效問卷464份(剔除了非長春高校的問卷),有效樣本比率是92.8%。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女比例約為3:7。文史類專業學生占57.60%,理工類專業學生占23.28%,藝術類專業學生占7.98%,醫學專業學生占5.29%,計算機專業學生占3.17%,其他類學生占2.68%。有些校園網絡貸款平臺以貸款大學生的年級為依據提供不同的貸款額度,因此本次調研按照年級對樣本人群進行了分類。大一學生占15.87%,大二學生占37.57%,大三學生占33.33%,大四學生占10.58%,研究生比例較少。
問卷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個人)基本信息和校園網絡貸款現狀調查?;拘畔⒉糠謨热萆婕靶詣e、專業性質等分類信息,以及資金短缺次數、原因、應對措施,生活費來源等群體特征信息;校園網絡貸款現狀調查部分包括有過貸款經歷的貸款行為、校園網絡貸款的普及程度、大學生對校園網絡貸款的認知以及其前景評價四個方面的內容。
此外,調研過程中對問卷調查中有過貸款經歷的人進行了針對性訪談,通過了解其網貸經歷進一步收集有效信息。
二、校園網貸現狀
(一)校園網貸特點
通過對長春市網貸平臺的實地調查及相關信息整合,可將校園網貸目前的發展特點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宣傳力度大。各校園網貸平臺為占領市場,采取多種宣傳推廣方式。目前比較常見的宣傳推廣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現場發放傳單、張貼廣告,校園里的垃圾桶、廁所門、馬路、取款機到處充斥著校園網貸的宣傳信息;二是雇傭校園代理,幾乎每個高校都有網貸平臺的代理人員。
其二,申請流程簡單。大多數校園網貸平臺的申請手續都非常簡單,尤其是經過校園代理辦理的手續,大學生只需將學生證、身份證、戶籍等信息上傳至網站即可申請信貸。只有少數的平臺審核稍稍把關,例如名校貸實行的視頻簽約等。
其三,借貸額度不一。校園網貸平臺的借貸額度是存在范圍的,一般是在幾百到幾萬之間,例如名校貸提供的范圍是100到5萬。平臺會根據大學生的年級和學校層次的高低測算出學生最多能夠借貸的額度。
其四,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首先,網貸平臺的宣傳上就有一定的欺騙性,例如聲稱低利息,實則在收取利息的同時,還會收取高額的服務費用。此外,校園代理為獲取提成,采用欺騙的手段誘騙同伴借貸。例如吉林動畫學院的學生因兼職需要被騙刷單,實則是被騙借貸。
(二)大學生對校園網貸的認知與評價
1.大學生對校園網貸的了解與接受程度。本次調查的樣本中,34.39%的大學生表示不支持開放校園網絡貸款,42.33%的人表示中立,23.28%的人表示支持,即不反對校園網絡貸款的比例為65.61%。對這65.61%的人群進行深入調查顯示,其中62.9%的人愿意把閑余的錢放入貸款平臺賺取利息收入,37.1%的人不愿意。
在本次調查的樣本中,3.7%的人使用過校園網絡貸款,96.29%的人未使用過,但未使用過的人群中有28.02%的人表示想嘗試。同時,參與調查的人群均表示自己身邊只有較少的人使用校園網絡貸款。
2.未使用校園網絡貸款者的顧慮。從調查來看,想嘗試的人群最大的顧慮是不信任校園網貸平臺的信譽以及擔心個人信息泄露,沒興趣的人群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貸款的需要。與“借錢”行為在大學生中不常見,成鮮明對比的是觀念傳統,即不花未來錢對未使用者造成的顧慮較小。
3.已貸款學生對校園網貸平臺的評價。幾乎所有進行網貸的學生都對貸款平臺的服務協議以及相關規定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對其表示認可,其余人表示部分條款無法接受,甚至認為這些規定或協議更多的是對貸款平臺利益的維護,而自己的利益沒有得到維護。其中,僅有個別有過貸款經歷的人表示反對開放校園網絡貸款平臺,其余有貸款經歷的學生對其表示支持或中立。
(三)大學生網貸需求分析
1.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生活費來源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學生的償還能力,因為這是大學生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收入來源”。由上圖,可以看到父母提供是大學生生活費來源最主要的方式,此外還有2.65%的人是依靠親友的幫助,這兩類可合并為家庭提供,總共占比94.83%,這意味著有一小部分大學生不是依靠家庭獲得生活費。同時,有26.45%的大學生選擇兼職工作為自己賺取生活費。這兩個事實表明,有一部分大學生有獨立自主的“收入來源”,即有獨立承擔貸款的可能,但是大多數大學生不具備該能力。對于后者而言,借貸的利息最終會轉嫁為家庭負擔。
2.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來源。父母和親戚是創業大學生籌集啟動資金來源的首要來源,占64.29%。根據父母和親戚這一籌資渠道的性質,我們可推測大學生創業的啟動資金數額不大,只是超出了他們生活費所能負擔的范圍。根據我們對身邊創業同學的訪談,了解到他們的創業啟動資金的范圍是一萬元以內。其次是社會組織或有關部門,占39.29%,這類資金一般以比賽或政策要求獲取,難以普及到所有的創業大學生。貸款平臺和眾籌作為互聯網新興的籌資方式,由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對創業大學生的吸引力不相上下,均占32.14%。然而與眾籌平臺相比,貸款平臺具有放貸快、簡便以及成交率大的優勢。
3.大學生資金短缺時的應對措施及其影響因素。首先,由于資金短缺的次數難以人為的劃分出現多少次資金短缺才可能刺激貸款需求,而貸款需求又會受到個人消費觀念、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次問卷設計將其設計為定性色彩的三個檔次——從不、有時、總是。本次調查的結果為:“從不”群體占27.51%,“有時”群體占64.55%,“總是”群體占7.94%。“總是”群體均為女性。
將此組數據與資金短缺的次數做交叉分析,“有時”和“總是”是本次研究對資金短缺次數的分組。
對比兩組人的行為模式,總是感覺資金短缺的人更偏向與向家里索要或者做兼職;有時感覺資金短缺的人更愿意接受“借錢”行為,包括找朋友借錢和校園網絡貸款。由前面分析已知,“總是”人群在大學生中的比例較少,“有時”人群是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因此校園貸款平臺應努力爭取得到后者的青睞。同時該類人群更偏向于節省花費,其非理性消費的可能性會有所降低。
第二,性別因素。基于本次研究數據,將性別與資金短缺次數做交叉分析,得到結論:女性更容易感覺總是資金短缺,然而感覺有時資金短缺的人群男女生未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借”的概念更容易被男性接受。從男性資金短缺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更不愿意找家里索要,并更不愿意節省花費;為了滿足自己的資金需求,他們更愿意做兼職,或者找朋友借錢,同時更愿意接受校園網絡貸款。這兩個特性意味著男性更可能成為校園網絡貸款的使用者,其還款的能力也更強。
此外,大學生資金短缺的情況及應對措施也受到高校層次和學生年級、專業等的影響,本文中將長春市大學生整體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故而不對此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綜上所述,大學生有著一定的校園網貸需求,且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影響學生校園網貸需求的因素較多,主要包括創業意愿、性別因素等,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四)家長、學校對大學生網貸的了解與支持程度
根據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可知,在已貸款的大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未將自己的貸款行為告訴父母。其中告知父母的學生中有80%的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20%的人得到父母的支持與幫助。
學校方面,8.47%的人表示學校對校園網絡貸款進行了干預,21.69%的人表示沒有干預,69.84%的人不清楚。但95.77%希望學校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干預,學生對學校干預措施的期望如下圖所示。
三、校園網貸的風險分析
總的來說,校園網絡貸款的風險是指校園網絡貸款平臺或貸款主體(在校大學生)在發生借貸關系的過程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而使得雙方遭受資財損失以及由資財損失引發的相關損失的可能性。
下圖為調查中大學生對校園網貸存在風險的原因分析,可見大學生普遍認為校園網貸存在的風險比較高。無論是貸款平臺還是學生本身的消費觀念及群體特性都使得貸款平臺存在一定的風險。
(一)平臺方面
第一,平臺面臨著因借款人違約不能按時還款而遭受資財損失的風險。進行網貸的大學生中并非所有人在貸款前均考慮到自身的還款能力,即使考慮了還款能力,但因他們的還款資金來源主要是靠省吃儉用和兼職獲取,一旦借貸的大學生無法找到兼職,那意味著他們無法按時的還款,因而借貸平臺會因此遭受資財損失。
第二,平臺面臨占領的市場狹小,大學生需求不足的風險。調查樣本中愿意接受校園網貸的人數只占少數,此外絕大部分人未使用過校園網貸。即使未使用過的人群中有28.02%的人表示想嘗試,但出于對平臺的不信任等顧慮而選擇放棄。同時,由于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主要是家庭供給、獎助學金以及兼職收入,需要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貸款的人很少。
第三,平臺面臨信譽遭受質疑、平臺形象降低的風險。一方面,平臺自身的運營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致使人們對其評價較低與不信任;另一方面因為平臺雇傭的校園代理采用欺騙的手段誘騙同伴借貸的新聞報道以及相關事件使得人們質疑平臺的信譽、形象甚至是能力。此外,由于最近新聞報道中頻頻出現平臺為追款而采用恐嚇、威脅等方式的事件更加加深了大學生對平臺信譽低,可怕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對平臺的關注和評價,使平臺備受社會輿論的譴責。
第四,平臺面臨因經營管理不善、市場競爭激烈、平臺信譽下降等因素的影響被政府叫停而瀕臨轉型或者破產的風險。今年關于校園網貸的負面報道眾多,政府逐漸重視,加強對校園網貸的管理。今年8月24日,銀監會就《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對校園網貸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目前全國有多家規模較大的校園分期消費平臺目前正在退出校園。例如“我來貸”、“趣分期”、“名校貸”、“壹寶貸”。
(二)大學生方面
第一,受到欺騙的風險。一方面,大學生會因為選擇不合法不正規不誠信的網絡貸款平臺,在并非全面了解真實的貸款信息的情況下盲目貸款,而承擔受到欺騙的風險。有些平臺喜歡在貸款利率上玩數字游戲,表面上宣傳低利率,免息貸款,實則是變相的高利貸;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因為兼職的需要而被校園代理甚至是同伴誘騙借貸。
第二,因沒有合理的還款規劃和能力等因素的影響而還不起貸款,以及由此引發的相關風險。大學生貸款之后可能面臨無法還款的風險,更可怕的是平臺負責人可怕的催款方式給大學生帶來的身心傷害。此外,創業的大學生也可能因創業失敗導致背負重債。本次調查中,大學生網貸后具體還款來源如下圖。
第三,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被盜用去借貸的風險。借款大學生為了能夠成功借到款項,需要在平臺上填寫諸多的個人信息,這可能會導致泄露本人的個人隱私的風險。同時,因為借貸的申請程序簡捷,有的大學生會盜用身邊同學的基本信息去借貸。
第四,消費觀和價值觀扭曲的風險。
本次研究將資金短缺的原因用來預測如果大學生選擇了校園網絡貸款,可能的資金用途。根據我們的調查結果,旅游、日常開銷、貴重物品是造成大學生資金短缺的三大原因,分別占58.39%、52.55%、33.58%。從需求的頻率角度分析,日常開銷則意味著經常性,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還款資金沒有保障。旅游是大學生節假日時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且旅游的花銷一般不低,也屬于生活非必須項。其次數碼產品等貴重物品是33.58%的大學生資金短缺的原因,學生的消費觀念本身就搖擺不定,易受影響,且分期付款,網絡貸款平臺功能的實現,則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在非必需品方面的消費。
校園網貸這個門檻低的資金來源可能會促使大學生消費欲望極度膨脹,在享受超前消費的過程中消費觀和價值發生扭曲。
四、校園網貸的風險控制建議
首先,政府方面。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強對校園網貸行業的監管,制定明確、統一的規則來規范、引導校園網貸行業的發展,完善相關法律,確定平臺法律地位和具體的監管部門;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可以整合校園網貸平臺,為大學生借貸時選擇合適的平臺創造有利條件;同時應加快建立開放性信用評級市場環境,建立完備的征信體系,加強對借款人的資格認定以及明確借款人還款來源、提高借款人失信的成本,增加還款意愿;此外,政府要加強對大學生的金融消費教育,積極組織相關講座、宣傳活動。
其次,網貸平臺方面。校園網貸如今發展受阻離不開自身存在的諸多問題,而解鈴還須系鈴人。要想化解校園網貸平臺面臨的風險,還需平臺自身改進經營管理模式、完善運營模式、樹立良好的網貸信譽與形象,同時,加強借貸人審核、關注投資者權益保護、靈活運用相關金融技術及工具也有助于從平臺自身的角度控制網貸風險。
第三,高校方面。高校是孕育人才的地方,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高校的幫助與指導。而大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他們初到大學,開始更多地接觸社會,但由于涉世未深而容易受人蠱惑或被人欺騙。所以,在校園網貸盛行的背景下,高校應積極采取措施幫助減少校園網貸風險。如安排教職工等及時掌握大學生的經濟情況及思想動向,開設金融理財等相關課程,加強對大學生理性消費的指導。
第四,家庭方面。家庭是大學生的生活費的主要來源,家長應當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花銷情況、思想狀況、創業意愿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予以積極的引導,減少其因攀比心理等造成的不合理消費。此外,了解學生是否需要貸款或已經貸款,及時給予教育和指導。
最后,大學生個人方面。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辨別能力、理性分析能力。一方面要防止自己上當受騙、個人信息被盜用;另一方面樹立理性消費觀,正確看待貸款消費,在自己經濟能力承受范圍內適度消費、在真正有貸款需求時謹慎適度貸款,認真審查貸款平臺的運營資格,仔細閱讀貸款流程及還款要求等,誠信借款、按時還款,以免影響自身誠信、觸犯相關法律。
以上就是我們關于長春市校園網貸現狀及風險的研究分析,希望對校園網貸平臺的進一步整改、發展有所啟發,并使高校大學生對于網貸風險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校園網貸風險。
參考文獻
[1]許志明.P2P網貸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2015.
[2]何文顥.我國P2P網貸風險管理研究.2015.
[3]楊萌.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度量及管理.2015.
[4]李晨文.論我國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其防控對策.2014.
[5]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