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曄+李鴻煊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成為了教學的重點內容,中小學體育教育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在新形勢下已經成為了發展的必要環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一直處于一個薄弱的狀態,急需改變教學的現狀,針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改革。本文將以此為切入點,闡述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兩方面的改革,從而探討出針對中小學體育改革的對策,以此來推動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
因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農村和城市學校的體育教學存在著極大的差距,同時由于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較為薄弱,改變薄弱也是當前學校的重點任務。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倡導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因此加大改革的力度成為了必然。但是,受到條件和環境因素的限制,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受到了很大的壓制,諸多問題也顯現出來,因此加強科學教學理念的研究、創新教學方法、推進素質教育、在總體上提高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成為了改革的重點內容。
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
我國農村與城市的發展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差距,學校體育教學也不例外。相對而言,農村中小學關于體育教學的教學體系形成時間不長,同時受到環境影響,體育器材的不足,使得多數學校的體育設施都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其次,對于體育教學沒有合理的制度管理,使得大多數學校都忽視了體育教學的質量檢測。一直以來,文化課程都是學校的重點管理內容,大多數的農村中小學都覺得只要學生學好文化課程、提高成績便能夠完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以,目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著教學質量低、課程單調枯燥、制度管理松散等問題,同時存在著與現代化教學的多樣性、多元性相差甚遠情況[1]。
二、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
(一)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的改革必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和標準。體育教學目標必須要朝著科學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中小學的體育教學結構必將更加科學、合理,課內外有效結合、結構整體化的發展。教學的內容也將朝著娛樂化、多樣化,極具興趣性、健身性的方向發展。當前大多數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科研工作之后,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沒有結合實際現狀展開特色教育,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降低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的體育工作沒有對應的管理和評價體系,導致只能選擇其他的標準代替行之,或者利用體育競賽的成績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嚴重干擾了體育教學的而正常開展,導致農村學校的體育工作偏離軌道。
(二)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教學的展開息息相關。體育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全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在注重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發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的變化。
其次,要注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利用教學器材和場地教授內容。整個過程突出了教師的中心作用,學生的主體表現并不明顯,導致在教學方法的使用上,多數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訓練為輔,忽略了學生創造性和主動性的培養。這也是缺乏場地和器材的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在新課改的要求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充分的參與教學,表現自己,發揮自身能力。
最后,充分的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農村中小學教育必須要逐漸的跟上時代的步伐。將課堂教學的內容由靜至動、由文字至聲音、到多媒體課堂的音頻、圖像、聲音等,加強課堂的主動性、趣味性,極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3]。
三、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一)引進新的體育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和標準,與時俱進,科學合理的引入最新的體育教學模式,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所在。就體育課來說,可以對應的開設理論課和實踐課兩種,細化教學目標,使得教學方法更加明顯易懂,讓學生真正的了解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和能力,在輕松活躍的氛圍中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場地與器材的建設
由于條件的限制,許多的農村中小學的體育設施不全,要想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加強社會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同時讓學校意識到體育教學場地、教學器材的重要性。從而不斷的建設和改善運動的場地、完善體育設施,為提高教學的質量夯實基礎。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建設現代化的體育強國。
(三)掌握教學的精髓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教學的觀念也在實時更新,根據新課標改革的標準和要求,教師應該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掌握新課標改革的目的和精髓。必須要從了解學生入手,清楚的明白如何針對性的教學,進而落到實處,才能夠發揮最大的效用,才能夠改變當前的不足,才能夠真正的提高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質量。
在我國,農村分布了大量的中小學校,體育教學的重點工作也在農村學校中。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使得許多學校教學設施的投入都不充足。因此要想提高農村體育教學水準,就必須要依據新課改的標準,改善學校的體育場地、完善體育設施、開展符合農村特色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師資力量,才能夠推動農村體育教學額發展,才能夠盡快達到我國體育強國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顧洲元.社會需求視域下體育院校田徑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運動,2016,(11):55-56.
[2]易平健.論新形勢下農村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56.
[3]胡永紅.我國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7):91-98.
作者簡介
龔曄(1995.08-)江西南昌人,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3級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李鴻煊(1974.05-)江西贛州人,贛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