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琳
【摘要】隨著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逐步完善和發展,新媒體已經逐步的推廣到了教育教學事業當中。但是目前發展形式來看,依然存在部分的校園信息化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基礎設施沒有構建完善。本文筆者針對此環境和背景主要來分析探究當前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必然趨勢以及具體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校園信息化建設 發展現狀
隨著新時期的到來,現代校園建設已經開始逐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前進,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之下。通過校園信息化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有效的提升學校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夠顯著提升校園的實用性,為學生在學校中更好的發展提供一定的便利。
然而雖然目前校園信息化建設已經引起了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重視,仍然存在部分的學校信息化建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因此信息化建設在目前學校發展過程中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
一、新媒體環境下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一)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統籌規劃
在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構建系統全面的計劃以及規劃,對校園信息化建設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換句話說校園的信息化建設相當于一個建筑工程項目,從前期的設計、中期的施工到后期的竣工都需要有詳細的規劃,這樣才能夠保證信息化的建設立足于一定的基礎,保證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性。
而且學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學校的實際情況,一方面根據自身的財政收入、校內師生的數量等來進行綜合評定,確定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計劃中設置相應的應急措施,保證信息化建設能夠按照預期計劃進行。
(二)重視多向交流
在進行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其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包含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以及教務人員。三方人員相輔相成,共同實現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更好更快發展。但是實際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現狀卻是,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之間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在很多情況下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現象制約了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全面性,導致信息化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而且技術人員往往只考慮到信息化建設當中相關技術問題;教務人員在考慮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只考慮信息化建設的服務性問題。這種著力點上的差異導致了我國部分的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頻頻出現停滯現象。
而且不同的部門往往所總結得出的有關信息化建設的數據理論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往往會導致各個部門之間針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產生嚴重的分歧,進而制約系統信息化建設。
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加強相關人員的交流溝通能力,提升校園內部教務部門、技術部門以及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夠有效的實現校園的信息化建設效率,促進學校更好的轉型。
(三)重視管理的內容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校軟實力水平的提升,信息化建設應當囊括人事管理、組織管理以及環境管理等各方各面,只有重視起了管理的作用效果,才能夠保證信息化建設立足于良好的環境展開。
雖然說校園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技術方面,很多學校也將過多的資金投入到了技術上的研發,但這種信息化建設的思路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學校的建設起不到積極的作用效果,并不是長久的方式。
而只有結合技術與管理的雙重作用,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立足于良好的管理體制,進而進行技術上的研發,才能夠實現信息化對學校內部各個資源的有效結合,促進學校組織結構的完善、資源的合理分配。
二、新媒體環境下校園信息化建設策略
(一)重視信息化建設的系統性
校園信息化建設應當立足于全面系統性,校園信息化建設并不單單為了提升學校某一個方面的能力,而是應當提升學校的整體實力,從活動的組織協調、執行和策劃都應當涉及,只有保證全面的建設理念,才能夠真正發揮新媒體時代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效果。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校園信息化建設需要重視對設備的引進,從投影儀、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等,需要學校重視全方位的信息化工作。同時在構建信息化體系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對設備的定期維護和檢修工作,以確保硬件設施的有效性。
(二)信息化建設與媒體介質相結合
新媒體環境之下,校園信息化建設應當立足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因此在進行建設過程中學校應當加大資金的投入,重視對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保證現代化設備符合一定的標準,與新媒體環境下的媒體介質向契合,發揮出信息化的作用。
同時在進行硬件設施的更新過程中,學校一定要重視從全面系統角度入手,從軟件和硬件等多方面進行更新,保證硬件設施符合新媒體環境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之外;保證軟件的先進性。
(三)信息化建設重視技術、管理融合
校園信息化建設應當重視技術和管理的結合作用。一方面學校在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培養全面綜合發展的人才,保證人才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能夠在管理過程中發揮出自身的能力,進而確保信息化建設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之下進行。另一方面應當重視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保證校園信息化建設的穩定性。
而且很多院校當前已經開展管理技術性人才的培養工作,即專業性人才在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基礎之上,也具備相應的技術知識和能力,這樣在管理的過程中能夠對校園信息化建設進行初步的判斷做出正確的決策。
總之,學校與學校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在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學校依然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環境、自身的實際情況入手,在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根據自身情況進行人才的培養,平臺的建立。對各個建設環節進行信息的反饋以及追蹤,最終在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能夠具備良好的前瞻性,保證信息化建設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新媒體時代下校園信息化建設的成果
新媒體環境之下,校園信息化建設應當達到一定的效果和標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校園在相應的教學模式上應當發生巨大的轉變,傳統校園學生都是在課堂上學習相應的知識;而信息化建設環境之下,學生們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通過多媒體課件實現課程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通過校園信息化的建設,學校內部應當具備充足的多媒體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輔助作用能夠有效的將抽象化的知識概念進行轉化,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得理解課程知識。
第三,校園信息化建設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虛擬課堂,學生在虛擬課堂的學習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提高。
第四,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就業、管理等提供一定的保障。通過建立相應的信息化平臺,學生能夠直接通過平臺上的交流溝通了解一些前沿的就業信息,為學生更好的進行職業規劃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最后,信息化的建設還應當為師生在校園中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務,一方面學生能夠直接在網上查詢自己的考試成績;另一方面在生活上學生能夠通過網絡來進行水電費的繳納,為學校更好的發揮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總結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筆者主要從當前階段新媒體環境之下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趨勢、策略以及成果入手進行分析探究。總結來說,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校園進行全面的信息化建設不僅方便了師生能夠更好的在校園中生活;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升了教學質量,改善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校更好的開展活動、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參考文獻:
[1]鄭艷.新媒體環境下易班“校本化”建設途徑探析[J].龍巖學院學報,2016,(1).
[2]魯麗娜.新媒體環境下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1(3).
[3]蔣君毅.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的創新研究[J].價值工程,2014,(35).
[4]朱格里.指尖上的正能量——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探析[J].現代婦女(理論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