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路陽
摘要:音樂自古以來就有陶冶性情、鼓舞人心的作用,極大程度上豐富著人們的生活。在學生接受教育的階段中,音樂同樣以不可或缺的身份出現在整個教育體系之中,其中,包括聲樂演唱與教學部分意義極為重大,聲樂演唱是對人聲的利用,是一種最原始、最自然的表演形式,也是可以調節身與心的一致,從而達到情感完美表達的效果,也可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來進行培養。在另一部分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也應發揮其引領作用,帶動學生愛上歌唱、學會歌唱的積極性,讓其在實踐中真正的體會到歌唱的內涵,也能夠更好的培養其創造性的思維。創造性的思維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也起到同樣大的影響,在聲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其音樂素質,也可以鍛煉其靈活的思維,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接下來,就需要首先概括出聲樂演唱與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其次,是具體的提出一些方法并舉例,此舉方便與教師讀者更好的進行交流。
關鍵詞:聲樂 演唱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必要性 方式方法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03-0111-03
在當下紛雜的課程之中,音樂的相關教學,尤其是聲樂的演唱與教學之中,更能鍛煉出學生的能力以及更便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因為聲樂是一門關乎生理與心理的一門學科,這就肯定了在聲樂演唱方面能對人的心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聲樂的演唱過程中,心理因素占比較大,這是因為在人演唱的過程中,需要協調好自己本身的情感、表情、想象與思維等,使各方面相統一,從而達到聲樂演唱的最好效果。時下,就需要身處教學一線的教師重視起此種教學的運用,從其他角度清晰的認識到聲樂演唱對學生心理以及對思維的培養,系統的進行理論教學,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到聲樂演唱之中的技巧,掌握其中的一般規律,從而發展出個別的獨特才能,激發學生在聲樂演唱方面的潛能,使創造性思維更好的運用其中,同樣,聲樂演唱是一門抽象的藝術,這一藝術特點也就決定了聲樂演唱方面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發揮啟發示范作用,所以,聲樂演唱的教學任務同樣意義重大,也不容忽視。
一、聲樂演唱與教學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一)當前階段聲樂演唱與教學的現狀
時下,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是音樂課不被重視,音樂課所占比例小,教學模式單一的“老師示范,學生唱”,更有甚者被其他學科所占用。導致學生認為此類課不重要,也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原本設計好的教學目標不能完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無從談起,應當清楚了解到的是,當今社會注重培養創造性、創新性的人才,原本的教學模式只適用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就說明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不再適用于當前社會的發展階段,這就需要首先對當前聲樂演唱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創新式的教學模式的啟用,相信會更好的推動當下聲樂演唱與教學的發展。
(二)對學生進行創造性培養的目的
時代進步到當前這一階段,停留在原本的思維方式下是可怕的,當前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創新型的人才,靈活的頭腦、思維的靈敏,是每一個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創造性思維即是利用新手段、新方向、新看法來解決問題,并且,這樣的方式能對生活甚至對社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從而推動著時代的發展,對社會起到有價值的作用。學生根據已有的對事物的見解,利用其獨特的創造性思維,會產生更多的好的想法運用其中,更好的啟發出他們的形象思維、審美思維、發散性思維,從而更好的使其具備創造性思維,使其成為擁有獨特見解,完美思維的健全人才。
(三)通過聲樂演唱與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性
早在古時就有關于聲樂中的美學思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這就說明了創造性思維在音樂之中產生的作用是對心理的重視,凡是有音樂的地方,是由人的心靈而起。這就說明了音樂對于人心理的重要作用,此時,音樂更是升華出了凈化心靈,領導思想的巨大作用。聲樂的演唱,是在聲帶與大腦的支配下共同作用,調動一切情感來發聲歌唱,有利于學生對于在聲樂方面技巧的掌握,這與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有異曲同工的妙處,學生歌唱的過程,即是將歌曲經過大腦加工的再創造過程,是將音樂結合個人獨特情感來進行的二次創作,也使音樂變得更加有了生命力,鍛煉好學生在聲樂中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促使其養成利用創造性思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也能更好的發展其音樂心理在思考問題時所起到的作用。同時,還需要看到時下在樂壇上產生的問題,雖繼上一輩的歌唱考藝術家之后人才輩出,但也出現了“萬歌同一首”的現象,即是一萬首歌唱出了一首歌的感覺,歌曲的旋律也是千篇一律,絲毫沒有創造性可言,創作型歌者寥寥無幾,只剩下一些徒有好音嗓的歌手,所以,根據當下樂界的發展現狀,想要進一步發展,沒有創新創作就很難發展,這就進一步說明了創造性不管是對社會還是對于音樂都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必要性。
二、聲樂演唱與教學對學生創造性培養的具體方式方法
根據當前階段下聲樂演唱與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了解了當前的現狀,就個人經驗來講提出幾點改變現狀的方式方法,借此以期望音樂教育事業在創造性思維方面能夠有新的發展。
(一)教師利用新穎的教學模式來啟發學生的想象
歌唱當中聲音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這就需要教師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帶領學生學習,所以說,固化的教學模式已經老化,不再適應于接下來的教育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新的教學步伐,新時期的教育更側重于全面發展,聲樂教學也不例外,這就要求學生們不僅要學會唱歌、樂器、舞蹈也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更要穿插更多的活動與內容,不能只禁錮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使學生們全面發展,從而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短之處,以便于更好的培養。聲樂方面的教學,講究對人聲的利用,需要學生在歌唱時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介入,例如,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音調音高,了解到一首歌如何唱,但不了解其中情感,不知道如何來運用自己的情感,就需要教師利用情景式教學的模式為學生講述該首歌的場景及方方面面,給學生在頭腦之中建立出一個場景,方便學生揣摩、理解,從而達到心與聲的高度結合,唱出學生自己想要的歌唱效果。
(二)在歌唱的過程中培養好學生具體的形象的想象力
形象的思維模式作為一種普遍較為接受的模式,更被教師所青睞,在歌唱之中,是憑借聲音抓住具體的一個表象,從而通過想象超脫外物,來將聲音通過大腦與聲帶與心理的結合更好的表現出來,所以說,在聲樂演唱的過程之中,培養好學生具體的形象的想象力也極為重要。首先,學生通過對歌唱的歌詞來進行想象;然后,再對聲調音高的掌握;最后,將兩者相結合,并賦予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想象,從而唱出一首好歌。藝術美在獨特,美在內涵,演唱者個人加以獨特的思想內涵,會讓歌曲更加的富有生命力。音樂的獨特魅力就在于其忽高忽低,一上一下的音調節奏感,這就說明音樂的變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演唱者個人調動自己的想象力發展想象,將音調更好的組合在一起,利用好相應的力度與氣息,在教師的啟發之下,利用具體的形象思維,加以想象,追求更高的聲樂演唱效果,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在想象中加以引導,例如,在教授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對歌曲音響的播放,為學生創造一個想象的場景,接著再通過逐句逐音的領唱,方便學生了解記憶并且加以想象。總之,音樂中的聲樂部分需要加以學生的想象,以此來更好的精準的表現出每一個音調,同時,也使學生通過想象抓住每一個音調的音位,靈活巧妙的對待每一個聲樂問題,讓學生不僅學會了唱一首歌,也使學生掌握了唱“所有”歌曲的能力,從而更好的達到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三)充分了解所唱歌曲的創作背景與故事背景
學習一首詩一篇文章時,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同樣的道理,在聲樂的學習過程當中,要想將其更好的表現出來,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其創作背景以及故事背景,俗話說“一首歌一個故事”,充分的了解這首歌,對于演唱者來說,就需要讀懂這個故事,才能更好的調動身心來發聲,所以,在平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就需要教師對每一首歌加以充分的講解,吸引學生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達到身處其境的效果,才擁有了利用創造性思維歌唱的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授《七子之歌》時,為學生講述其歷史背景,從而了解掌握歌曲中蘊含的愛國情感,以及當時失地回歸祖國人民的那種激動心情。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當前發達的多媒體技術,播放當時澳門回歸時的記錄片,使學生深刻理解當時澳門回歸國人的激動心情。同時,也可以利用問題導入情感,提問一些澳門的相關問題,將祖國比作母親,將澳門比作被迫離開家的孩子,讓學生們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夠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義,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表現出一首歌曲。另外,也可培養其將創作性思維利用其中,使歌曲達到心與音的完美結合,使聽者也為之所動。
三、結語
一首歌曲的演唱固然需要一副好的嗓音,但不可或缺的是演唱者來自心的感受,這樣一來,才能成就一首具有生命力的歌。這就需要演唱者對創作性思維的利用。除此之外,也要有對歌曲充分的了解,來為思維的發揮奠定基礎。所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可完成,需要教師借助科學有效的手段加以引導,以期更好地完成當前創造性思維培養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何洋.聲樂演唱與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藝術教育,2016,(12):82-83.
[2]劉可英.聲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演唱才能[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2,(05):156-157.
[3]金美淑.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演唱技巧與心理素質[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2):198.
[4]徐黎鐘.淺談聲樂教學中對學生的藝術表現力的培養[J].中國音樂,2006,(04):194-196.
[5]李丹.在聲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藝術教育,2006,(02):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