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效華
摘 要: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和普及,逐步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并滲透到教育行業中的每一個環節。高校科研項目的質量和水平是學校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表現,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科研項目管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逐步展開和實現。本文先從“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優勢切入,然后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立足于目前我國高校的辦學實際,提出了三點促進高校科研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建議,希望對高校科研項目的管理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發展機遇
一、“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優勢
1.提高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互聯網的誕生和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狀態,提高了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同時也給高校科研項目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實現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是高校優化管理模式的關鍵之一,對高校科研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作用。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是指綜合運用網絡技術、信息資源庫和信息技術,組建起一個網絡化的科研項目體系,從而逐步提高工作質量。實現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是形成項目中人員管理、項目管理、成本管理、結構管理等環節的綜合性管理。利用強大的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科研人員的勞動強度,實現資源信息的有序整理和區域共享,對提高高校科研管理水平有著積極作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提高了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決策水平,對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能快速高效地完成數據的采集和信息的匯總工作,讓科研人員能合理地確定科研目標和研究方向,在科學的時間里開展最佳的研究項目,減少資源的浪費,從而全面提高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
2.創造高校科研項目資源共享的環境
高校之所以開展科研項目,目的是實現科技創新,始終堅持一致的目標,以共享信息和共同利益為依托,展開相應的科研項目。只有創造出一種信息資源共享的校園環境,實現科研項目內部知識的交流和合作,才能產出高能的科研成果。高校應該始終堅持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為基礎,努力建設一個資源共享和項目協作的高新科技服務平臺。高校科研項目團隊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能通過集合各環節人才的知識和技能,整合成一個科研團隊,讓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推動高校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科研項目管理構建知識共享型環境,對科研項目管理的開展和進步起著關鍵性作用。
3.樹立“以人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
高校科研項目的管理人員應該與時俱進,樹立“以人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理念,堅持“項目管理”和“項目服務”相結合的原則,以積極熱情的態度對待項目進程的每一環節。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阻礙,讓每一位參與科研項目的人員既是資源的發布者,又是資源的使用者。科研項目管理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系到科研管理項目開展的質量,因為科研管理人員需要負責科研項目管理的每一環節,如課題的立項申請、課題的可行性探究、課題的立項論證、項目的結題和科研成果的推廣等。樹立“以人為本”的信息化科研管理信念,堅持以人的利益為最終目標,始終把科研管理人員放在關鍵地位,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的知識潛能和創造力,從而確保高校科研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高校科研項目管理可持續發展探究
1.提高管理者的責任意識,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者是“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科研項目開發與管理的關鍵人物。提高管理者的責任意識,是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科研項目管理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系統而科學的工程,它涉及范圍廣、環節多,必須要有上級領導的英明決策、管理層的積極調動和基層人員的主動參與,才能推進項目順利開展。另外,一套完善而科學的科研管理體系,是確保科研項目管理有序可循、長久不衰的重要保證。“互聯網+”時代下,實現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是一個整體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不能僅靠一個部門就能解決,而是需要全體部門協調工作、合作發展。同時,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互聯網強大功能,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這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魚龍混雜的信息,降低了項目資源的科學性和可信度,甚至會造成項目網絡系統的癱瘓。所以,必須構建一個科學完善的科研管理系統,明確劃分各部門的工作職責,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員,做到發生錯誤時能找出根源并及時糾正,讓科研管理人員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同時,推進高校科研項目的科學健康發展。
2.創建促進科研項目信息化大發展的管理模式
推行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就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創新的管理理念,綜合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對傳統的、僵化的、低效的科研項目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建立起符合時代發展需求,貼近學校實際的組織結構、工作流程和技術手段。只有把過去不合理、不科學的東西除去,重視項目信息化建設,實現項目管理轉型升級,才能解放科研項目管理的責任范圍,把工作重點放在宏觀管理上,進而有效提高項目科研成果的質量和水平。另外,實現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最大限度地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優越的學習和工作條件,他們能在靈活的時間里,靈活使用各種方式,對科研項目做出相應的貢獻,實現項目管理者向學習管理者角色的改變。同時,有利于組織本身改革的實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全面調動科研管理人員的知識創造力,以科學、創新、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推動扁平化、人性化組織的建立。
3.強化科研項目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管理人員是促進高校科研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科研項目的成敗。換句話說,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就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復合型隊伍作為支撐,讓科研項目的整個過程都能順著預期目標發展。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它給科研項目管理人員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第一,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認真學習和了解信息技術的特點、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科研項目開發的新方法,在不斷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中,強化自身的管理意識,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質,懂得使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更好地推動高校科研項目的發展。第二,高校科研項目管理人員必須保持長期的學習狀態,主動參與各種培訓活動和技能競賽,想方設法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增強對信息敏銳度的觀察,不斷提高信息道德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具有良好信息意識、豐富信息知識和強大信息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綜上所述,實現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對高校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引起教育學者的關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高校科研項目的信息化管理勢在必行。這個過程也是相對漫長的,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探究。當然,建設高校科研項目信息化管理沒有固定的方法,需要各大高校管理人員立足于學校實際的辦學資源和未來的辦學方向,學習和借鑒一些優秀建設理念和建設經驗,依靠優越的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開發和實現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信息化。
參考文獻:
[1]楊維榮.大數據時代高校科研管理創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4):1-4.
[2]李海生,李春青.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8).
[3]林春梅,黃金澤.“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創新初探[J].臺灣農業探索,2016(4).
[4]張旭剛.“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與管理的變革與展望[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