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芳+劉海波
摘 要:本文從思想觀念、機制、考核、保障四個方面分析探討教育轉型下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希望對培養新型人才有所裨益。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教學;教育轉型
一、引言
所謂教育轉型,是指通過教育規范體系的整體性變革,改變教育內部的實體和關系結構,轉換教育內外部功能,使教育獲得新的相對穩定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要適應時代變化,改變舊的教育實體和關系結構,形成新的教育規范體系的整體性變革。
二、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的轉變
目前非專業學生花在英語課上的學時較少,花在其他專業課的時間要長很多,英語學習的效果不容樂觀。如何利用好現有課時數,保證教學效果的穩步提高,并引導學生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兼顧英語學習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教育轉型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
1.思想觀念的轉變
思想觀念的轉變需要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注意力的因素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主觀因素是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客觀因素是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非英語專業學生有自己的專業,對本專業知識要求較高,一部分學生認為英語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用處不大,因此不感興趣,甚至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的信息化社會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很高,學生要有自覺提高的意識,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加強引導,重視英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2.任職機制的轉變
非英語專業的英語教學應該引入任職教育機制,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學生希望提高的實際應用能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可以與外國人交流;二是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看懂原版的文章。其中,大部分學生把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排在了首位。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在夯實學生英語基礎的同時,要倡導英語教學與專業研究相結合,不僅要提高學生實際語言應用能力,滿足學生的任職需要,還要為未來的科研發展提供直接的幫助,使學生有能力了解國際上關于自己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吸取有用的科研信息。
3.考核評價機制的轉變
教師應實行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機制,督促學生學習英語。學生入學時基礎有所差異,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如果學生英語入學成績高,可以對其提出更高要求;如果學生英語基礎差,則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詞匯、句型即可。在考評時,分別設立目標,看學生是否可以實現自我的突破。
4.學校保障工作的順利實施
(1)保障學分設置。目前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教學的課時數少,現有課時只能保證基礎英語課程的開設,相關通識教育課程則要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學校相關部門在設置英語選修課的同時要為其設置學分,并且規定學生要修完的固定學分包括若干門選修課程。
(2)圖書資源建設。學校要加強圖書資源的建設,包括電子圖書、紙質圖書以及音像等資源的建設,并且文理兼顧,不可偏廢。圖書館可設基藏圖書室和新書閱覽室,購買各大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相關專業書籍和英語配套資料,并鼓勵學生推薦新書,等等,從而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圖書館還要定期開展講座,向學生介紹各種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檢索的手段,學校最好不定期地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讓學生吸收國內外最新的信息,提高其任職能力,并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與外界交流的機會,真正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3)教師培訓工作和校際人才共享。在保證了硬件資源的條件下,學校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很多教師沒有去過國外,對國外情況缺乏了解。因此,學校要做好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可以到兄弟院校或國外進修,使英語教師真正了解學生對英語的需求,靈活合理地安排授課內容和授課方式,實現零距離銜接。教師應加強自身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觀念,使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學校亦可長期邀請外教到學校講學或授課,讓學生與英語零距離接觸。
三、結語
非英語專業英語教學面臨極大的挑戰,怎樣合理利用有效的學時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是學校和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和學生要轉變觀念,以適應新型教學機制的轉變;學校要加強圖書資源的建設,及時做好教師的培訓,切實有效地保障教學高質高效的順利進行,從而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家學,金成銘.院校教育轉型與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9(4).
[2]郭明蓉.我國高等教育轉型與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09,2(4).
[3]吳慧敏.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