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職業教育不僅要關注人才的職業技能培養,還需重視職業道德培養。本文從家庭與學校協同教育的視角出發,對當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入分析與探討,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協同教育
一、家庭協同學校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家校協同教育是職業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必然選擇。家校協同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家庭的參與能夠使學校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針對性地做出教育決策。家校協同教育是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優化的現實需求,是重視家庭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外在體現;家校協同教育是增強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夠使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教育合力,進而改善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家校協同教育是職業院校教育目標實現的必然選擇,是職業院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內在要求,是提升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現實選擇,是學生社會化的需求。
二、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協同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問題
家校協同教育理念出現在職業教育中的時間并不長,實踐經驗缺乏,導致當前家校協同教育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實施中存在一定問題。一是家校協同教育不被重視,多數院校將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邊緣位置,受關注程度不高;二是家校系統教育的溝通不暢,尤其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存在使得學校與家庭之間并未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渠道,忽視了與家庭保持溝通的重要性;三是家校協同教育存在教育真空問題,互相配合與溝通不足;四是家校協同教育存在合作層次較低的問題,職業院校缺乏計劃性、平等性、互動性、連貫性的溝通協同,家長會是最常用的溝通方式。
2.原因分析
首先,在職業院校中,學生的職業技能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這導致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忽視;其次,家校協同機制和信息交流溝通平臺的“失位”是導致溝通不暢的重要原因,家校協同教育中無法明確各自權利義務關系;再次,在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家庭與學校之間教育目標的非對稱性是引發教育真空的現實原因;最后,學校、家庭、學生各方角色認知錯位是導致合作層次較低的基本原因。
三、優化家校協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1.強化認知,優化載體,搭建多元化溝通平臺
國家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要求院校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加強學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因此,學校需充分發揮信息網絡資源優勢,搭建家校協同教育的多方位交流溝通平臺,比如開通網上家長學校、開發家校協同教育APP軟件等。在網絡資源基礎上建立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溝通路徑,促進德育主體之間互動式、自由式的溝通。
2.整體規劃,構建家校合作機制
從家校協同教育的本質解讀來看,其是一種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模式,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從家校協同教育的影響因素來看,對家校雙方思想政治教育責任定位不明晰,家庭參與教育的意識缺失,學校與家庭在家校協同的主動意識上不強,因此職業院校需要從整體上規劃,構建家校協同教育的合作機制。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發揮在家校協同教育機制構建中的引領作用,學校發揮在家校協同教育中的主導地位,以合適的模式引導成立家長委員會,發揮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職業院校培養人才提供保證。
3.注重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
職業院校必須注重家校協同教育的方法,通過途徑、方法的革新來凸顯家校系統教育的正能量。結合學校、家庭、學生的實際情況召開家長會,開設家庭教育專題講座,就學生問題與家長進行深入、持續的溝通交流。院校發揮電話、書信等傳統家校協同教育方法的優勢,建立與家庭的常規溝通模式。此外,開發家校協同教育網上通道,利用網絡加大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力度。
4.多方配合,創造良好的協同思想政治教育環境
借助信息網絡技術,家校協同教育可以突破以往信息不通暢、溝通不及時、交互難進行的時空限制,為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有效聯通創造極為便利的條件。同時,還要創造良好的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家校協同教育環境,在優化德育環境的同時實現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建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參與實體的互動與協同[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
[2]陶德慶,汪雪梅.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延伸中的問題及消解路徑研究[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