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琪
摘要:后進生一般是指班上學習成績靠后的那部分學生,我更喜歡稱他們為花骨朵,促進這部分學生的轉變和發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要用創新的教育理念認識這一問題,用創新的教育方法解決這一問題。要自己和學生身上找到存在的關鍵問題,以我們的愛心和耐心去促進他們的發展
關鍵詞:后進生;花骨朵;促進;轉化;教師
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每個班級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意識淡薄,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亦或是在遵守紀律方面做的很不好的學生,一般這樣的學生會被歸類于后進生。這樣的稱呼是否違背了教育平等的理念,我們在提倡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的同時,卻給這些更需要老師和家長關注的學生取了后進生這樣一個聽上去讓人聯想到很多不好現象的詞。甚至很多教師一聽到后進生三個字,腦海里還會涌現出思想品德差的看法。或許在談如何促進后進生發展之前,我們首先應對自己的偏見進行反思和改正。
當出現學生課堂搗亂,與老師頂嘴的事件時,很多老師都會說該學生不尊重老師,把事情的起因歸結到學生的不懂事,但很少對自身進行反思。都說尊重是相互的,為何要分先后,又為何一定是學生先尊重老師呢?如果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不能放下師長的架子,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也就無法促進這些孩子的轉變和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那么,要如何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使其得到健康成長呢?
一、擯棄對花骨朵的偏見
當你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他罵你,你都覺得他在夸你;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他就算夸你,你也覺得他在罵你。教師應該擯棄對花骨朵們的偏見,切不能先入為主的一味否定,還沒嘗試改變他們就下定論說沒希望;還沒深入了解,就下定論說沒辦法相處。偏見會蒙蔽雙眼,讓教師完全否定學生,而完全否定一個學生,是對學生最大的傷害,是阻礙學生轉變和發展的最大障礙。
二、尊重花骨朵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擁有自我意識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進步的動力之一,教師應當尊重、信任花骨朵,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到同齡人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雖套有一層硬殼,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諒解和信任,教師應嚴于律已,走出心理誤區,尊重花骨朵的人格,嫌棄、斥責、批評、挖苦或者變相體罰,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引發逆反情緒和對抗行為,也暴露出教師的偏狹和無能。
三、發現和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很喜歡成功,因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但是還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師的贊評。這種心理是很好的,我們做父母或教師的應當利用這種心理去鼓勵他做各種事情。”有研究表明,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可見,在轉化花骨朵的工作中,表揚激勵的運用也極為重要。古人云:“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才也。”閃光點不僅僅包含體育好,音樂好,愛勞動這樣的點,其實可以細化到,不畫三八線、不打擾同桌午休、主動幫老師拿課本、提醒同學交作業、幫同學提水、提醒同桌上課不要睡覺、讀英語單詞比較大聲這樣的事情上,及時發現,及時表揚,不僅可以讓花骨朵受到激勵,也會讓其他學生知道,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值得提倡的。
四、以身作則,以行導之
在感化“花骨朵”的工作中,老師的實際行動是無聲的教育。在一些情況下,老師千言萬語的說教,不如自己的一個實際行動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更好,這就是常說的“身教勝于言教。”例如:你叫學生不能在課堂上大聲講話,那你一定在課堂上要少對學生大聲呵斥。
五、溫柔細語,耐心對待
很多時候教師會很情緒化,遇到學生犯錯的時候,一味的呵斥、指責,把學生請到辦公室上政治課,半個小時下來,越講越氣,越看學生越不順眼,越發覺得“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溫柔細語才是融化人心的最好方法,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柔耐心,一定也不忍心對老師大聲和反駁的。
六、家庭、社會和學校有機配合,做到齊抓共管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協同一致地教育花骨朵。
家庭、社會和學校構成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環境,它們以不同的空間和時間形式占據了孩子的整個生活。家庭、社會和學校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導致整個教育出現漏洞,危害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影響,使之配合一致,這是做好花骨朵轉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的、有效的方法。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應注重方式和方法,設法在情感上與他們進行溝通,而不是見面就告狀,這樣才能得到更多有關該生的真實信息,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七、耐心期待,做到持之以恒
花骨朵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其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如果沒有一個長期、耐心教育轉化后進生的心理準備,教師很容易喪失對他們的信心,甚至認為他們已經“無可救藥,沒有希望了”。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長的時間,更何況是塑造人的靈魂呢?
讓我們摒棄對“花骨朵”的偏見,多給他們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他們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他們的成長,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強對“花骨朵”的轉化教育工作,促使他們健康發展,或許不久以后,另一個偉大的人物就在我們的手中誕生!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2005.10.
[2] 柳海民.《現代教育原理》.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