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軍
摘要: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實驗教學中的創新精神、能力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是教學的靈魂,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
關鍵詞:實驗;創新精神;素質教育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不僅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在平時實驗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實驗進行改進,使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學到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生創新的精神。
一、改進實驗器材,培養創新精神
1、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二章簡單機械第一節《杠桿》,在進行這一節的“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學習時,對于杠桿水平平衡判斷,學生憑的是用眼觀察杠桿是否水平,判斷時誤差很大,學生提出質疑:如何準確判斷杠桿水平平衡?于是我讓學生討論,學生經過反復思考討論,提出了改進的辦法。他們改進的基本思路:在杠桿上安裝水平泡。
它的科學原理:根據水平儀原理,水平泡氣泡處于中間時表示水平,氣泡移向左方時表示左邊高,氣泡移向右邊時表示右邊高。在杠桿上安裝水平泡,根據水平儀原理進行杠杠水平平衡判斷,使實驗具有科學性。學生不再憑感覺進行判斷杠杠是否水平了,學生能夠對物理器材進行改進,體現了創新意識。
2、人教版九年級教材第十七章第一節《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在進行探究教學時,用到的器材有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定值電阻、開關、導線和電源等。這個實驗采取控制變量法,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在探究電流與電壓之間的關系時,要使電阻保持不變,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用滑動變阻器來調節電壓,而滑動變阻器經常會經常不良,難以控制,從而使實驗變得耽誤時間.第二步,在探究電流與電阻之間的關系時,要是電壓保持不變,要頻繁拆接導線,更換不同規格的定值電阻,費時費力,比較麻煩.針對以上問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后學生發現將可調穩壓電源代替普通電源,將電阻箱代替定值電阻后,實驗將變得更簡單方便.探究電流與電壓關系時,只需將電阻箱調到一固定電阻,用可調穩壓電源來調節電壓即可,可以避免之前滑動變阻器難以調控的不足之處。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只需將電壓調到定值,改變電阻箱上數值即可。可避免之前要頻繁拆接導線,更換不同規格的定值電阻的弊端,節時省事,使實驗更方便,更簡單。
二、改進實驗方法,培養創新精神
1、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六章第3節《測量物質的密度》,在測量鹽水密度實驗時,一開始學生采用的是如下實驗方法: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用天平測出鹽水和燒杯的總質量m2將燒杯中的鹽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讀出鹽水的體積;計算鹽水的密度。我就問學生:這種方案有什么不足之處?學生認為,測量液體質量之后再測量液體體積時,部分液體沾在燒杯壁上,導致液體體積的測量結果偏小,根據密度公式,質量相同,體積偏小,則密度值偏大。然后就問學生:你們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學生討論后的方法是:用天平先測出鹽水與燒杯的質量m1;向量筒中倒出一部分鹽水,記下體積V;再用天平測剩余鹽水與燒杯的總質量m2;計算鹽水的密度。而改進后的方案中,所測鹽水的質量變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所以測量結果誤差更小,更合理。
2、在一次進行“電阻的測量”的實驗課上,同學們按照實驗設計方案測量出導體的電阻,我說:同學們完成的很好,有沒有其它的問題?
有一個小組的同學說:老師,如果只有電壓表,沒有電流表,能不能測出導體的電阻?
我說:可以的,你們各組設計實驗,看看如何測出導體的電阻?
很快,各組同學通過討論設計好了實驗方案。
我說:你們各組都很厲害呀,這么快就設計好了,那么請哪組同學給我們介紹一下你們設計的方案吧。
小組1:我們組經過討論,認為利用一個已知阻值的電阻和待測電阻串聯在一個電路中,用電壓表分別測出已知阻值的電阻和待測電阻的電壓,根據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中電流關系就可以計算出待測電阻的電阻。
小組2:我們組的設計思路和第一小組一樣,只不過我們認為第一小組的實驗設計,只能測出一組數據,這樣測出的電阻誤差可能較大,所以我們在電路中串聯加入了滑動變阻器,這樣利用滑動變阻器可以測出多組數據,然后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就可以減小誤差,使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小組3:前面兩組的實驗設計方案很好,我們組的設計方法和前面兩組基本相同,他們兩組在分別測已知阻值的電阻的電壓和待測電阻的電壓時,要將電壓表拆接,考慮到實驗操作的簡便,所以我們想在電路中加接一個開關,這樣通過兩個開關的作用測出電壓,這樣更方便。
我說:你們的想法都正確,你們能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善于反思,你們不僅掌握了測電阻的知識和技能,你們還敢想,敢說,樂于發表意見,大膽質疑,勇于探索,你們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老師為你們的進步和成長而高興!
三、利用身邊的器材改進實驗,培養創新精神
在平時物理教學時,課本上有的實驗由于器材、條件的限制,做起來不太方便,我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器材進行實驗,學生非常感興趣,很多同學做了嘗試,下面我就列舉幾個實例。
1、用自來水筆探究聲音通過固體傳播。將自來水筆一端放在嘴里,輕敲自來水筆筆桿幾下,再用牙齒筆桿輕敲幾下,發現后者聲音比前者大很多,這是因為聲音通過骨(固體)傳播比通過空氣傳播效果好。
2、用雞蛋和玻璃瓶探究大氣壓實驗。點燃一紙片,將其放入玻璃瓶中,然后將雞蛋放在瓶口,過了一會兒,就會看到玻璃瓶將雞蛋吞入瓶中,這是因為瓶內氣壓減小,瓶外大氣壓將雞蛋壓入瓶中。此實驗容易操作,現象明顯。
3、利用礦泉水瓶可以做多個實驗。(1)力學實驗。用手推動豎放在桌子上的礦泉水瓶的底部,可以使瓶子向前移動,而用同樣的力去推動豎放在桌子的瓶子的頂部,瓶子會向前倒,該現象說明:力的作用點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點有關;(2)熱學實驗。將礦泉水瓶裝上水,蓋上瓶蓋,放進冰箱冷凍室里,過了幾個小時,再拿出來,會發現瓶里水變成冰,同時瓶的外壁“出汗”了,原來發生了凝固和液化現象。(3)光學實驗。將礦泉水瓶裝上水,隔著它觀察書本上的字,發現字變大了,這是因為此時的礦泉水瓶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被觀察的字在它的一倍焦距以內,所以看到是正立放大的虛像。(4)電學實驗。用一個絲綢摩擦過的氣球靠近平放在桌上的空礦泉水瓶,發現空礦泉水瓶向氣球方向滾動,這是利用了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通過這些實驗,不僅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機會,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利用逆向思維改進實驗,培養創新精神
逆向思維可以通過改變已有事物的因果關系,來發現新的現象和規律,引發新的設想和思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突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奧斯特在1820年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后,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反其道而行之,經過10年的探索,與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進一步揭示了電現象和磁現象之間的聯系,發明了發電機,使人類大規模用電成為可能,開辟了電氣化的時代。例如雞蛋在濃鹽水中懸浮的實驗,原來靠添加濃鹽水去調節液體的濃度很難實現和維持懸浮,學生就反過來探究,先配置足以讓雞蛋漂浮的濃鹽水,只需緩緩加入清水就可以使雞蛋變成懸浮狀態,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容易操作,效果很好。對物理實驗進行改進,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敢與質疑、尊重事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