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智奇
摘要:閱讀不只是學習期間的事情,而是整個人生當中的事情。在日后走出校園,沒有了老師的陪伴與指導,但是書籍卻是一直陪伴我們的。閱讀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興趣,更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學時期的語文閱讀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加強閱讀能力,培養閱讀習慣。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大綱和新課程大綱等都對此做出了要求,這也是教學的必然。本文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對目前的教學現狀進行探討,指出誤區,以及提出相應的策略和意見,與大家一同分享。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個性化;興趣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之所以被更多的重視,就是因為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有很大的相關性。培養閱讀能力,能有效提升學習能力,提升學習素質,挖掘自身潛力。而且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語文學習手段,能讓學生感覺到語言文字的飽滿性,充滿感情的朗讀與學習,這是別的方式不能給予的。新課標中也提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老師無法代替學生完成,學生也只能通過自己的閱讀積累來獲得感知,完成對文章的理解。所以閱讀只能是自主閱讀,沒有第二種方式。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為了能加快教學速度,更多的是“被閱讀”、“為別人閱讀”、“咀嚼后閱讀”等,這些都是不良的教學現象,也是急需改變的教學問題。接下來筆者將作詳細介紹,共同探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現象。新課標之后,對學生實施個性化、開放式的教學,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閱讀教學推向了第一線,更多的教學改革方案陸續出現。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教學意義。
再者,目前閱讀資源很是豐富,各種書籍的出現,還有很多專門為兒童寫作的書,都給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現在學生的生活條件好了,有更多的書可以看,甚至能夠珍藏,可以多次閱讀。這對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是很好的基礎,可以善加利用。
閱讀場所的增多也使得課下閱讀成為可能,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圖書館,這也使得閱讀成為一種流行和風尚。目前的閱讀教學更應該借此東風,擇優發展。
2、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雖然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已經有所改觀,但是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改變,這也是本篇文章討論的目的所在。
首先目前小學閱讀教學有明顯“知識化”傾向,將閱讀教學和語文課文教學混為一談。雖然閱讀教學有利于語文知識本身的學習,但是二者是不能等同的。如果閱讀教學過于重視細枝末節,將閱讀的習慣變成學習語文知識的方法,那么難以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更無法將其培養成一種興趣。
再者小學閱讀教學出現“被閱讀”的現象,很多書籍是學生在沒有興趣的情況下被要求閱讀的,這樣為了完成任務,反而降低了閱讀效果。閱讀之后的一系列任務,更是讓單純的閱讀過程變得復雜。其實這無可厚非,閱讀后的習題是為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但是換一種方式,更能發揮這個作用。小學閱讀中還存在“為別人閱讀”的心理情況,在這樣的心理下,學生的閱讀不是自愿的,情感態度不是積極的,消極下的讀書成果更容易遺忘,對閱讀有害而無利。閱讀得到的成果是自己的,是誰都搶不走的,可以通過某些方式,讓學生認識到這個問題,將被動化為主動。常見的還有“咀嚼后閱讀”,即老師將自己的閱讀成果直接傳遞給學生,看似能快速了解某些書籍,某篇文章的大意,但是對閱讀能力來說沒有一點好處,沒有經過自己的親身閱讀,就不會獲得直接的感受,而且容易讓學生養成“被閱讀”的習慣,無法積極主動去尋找閱讀資源,閱讀不積極。
在閱讀教學的內容方面,也存在過于成年化或是過于低齡化的現象,這些都不利于閱讀習慣的培養。其內容選擇還有優劣之分,老師應該做好這方面的監督工作。閱讀后的討論學習過程比較少,學生閱讀思考少,導致閱讀量大而效果小,這也是需要改變的一個現狀。
二、如何解決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采用積極的閱讀策略,鼓勵式閱讀。
要想改變被閱讀的現象,就必須采用積極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先喜歡閱讀,再去進行。對于小學生來說,好奇心是最大的教學“武器”。可以用書籍里面比較吸引人的情節,繪聲繪色的講給學生聽,在吸引起他們的興趣之后,再讓推薦他們自己去閱讀。此時如果只有少部分的學生,可以過幾天后與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討論書中角色和情節,這樣更多的學生會想去閱讀,從而達到主動閱讀的目的。這樣的激起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多媒體的圖片展示,影視資料展示,或者是情景對話等等。只要能戳中學生的感動點,那么就能獲得他們對這部書的興趣,在閱讀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就更容易接受第二部、第三部等等。
三、采用廣泛式閱讀方法,不要求語言寫作功底學習
閱讀就是閱讀,何必加那么多的條條框框,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身其閱讀興趣比較高漲,加入那么多要求之后,就變得興趣低沉了。在閱讀中學習是不錯的語文教學途徑,但是應當注意方式方法。例如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閱讀之后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也對一些有趣的地方或者是能讓學生有所收獲的地方進行重點提醒,在語言交流當中,就能刺激到學生的神經,對一些好的重點予以記憶。而且這樣的隨意記憶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出現觀點不一致,再來個激烈的討論,更是將閱讀氛圍推向高潮。在閱讀時,鼓勵學生多涉獵,不要局限在自己喜歡的某一點上,越多的書籍會讓自己的思想越開闊。而且不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定下什么閱讀要求,閱讀后的討論自然能夠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考。
四、采用自主閱讀的方式,鼓勵真情實感
閱讀是一個自己享受的過程,老師不能代替其中的任何一步。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及時做閱讀筆記,對自己不懂或是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在閱讀后進行交流。而在閱讀交流的過程當中,老師要積極評價學生的閱讀新的,予以肯定。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更應該予以表揚,這正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精彩之處,不能抹殺。自主閱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自己進行閱讀思考,從語言到含義到情感,老師分析得再清楚,也不如學生直接去感受。只有這樣的閱讀教學態度,才能幫助學生積累閱讀情感,獲得更好地閱讀體驗。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正在逐漸改觀,向科學化方向發展。對待其中存在的問題,要更加積極,用科學的態度和教學方式來扭轉學生的閱讀習慣,為良好的閱讀情趣做鋪墊。
參考文獻
[1] 張德茂.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策略[J]. 新課程·上旬, 2016(8).
[2] 黃鶯.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簡析[J]. 華章,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