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校企合作推進特色專業建設模式進行探索,提出通過明確專業建設要素和思路、創新專業建設模式、以科研推動專業改革、開展說專業比賽、建立“三層級”聯動管理體系等,提升高職院校專業特色化水平。
【關鍵詞】職業院校 專業建設 特色專業 特色化發展 建設模式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089-03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加強專業建設既是國家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戰略要求,也是高職院校堅持內涵發展、特色辦學、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內在需要。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資金投入,開展國家示范院校、示范專業和特色專業等項目建設,有效提升了有關院校和專業的內涵質量。但是,仍有部分職業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專業建設資金投入有限、專業建設同質化分散化、專業特色不夠鮮明、專業建設與改革缺乏比較有效的機制和活力、專業對接行業產業不夠緊密、專業教學資源不能滿足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課程對接崗位不夠緊密、專業教學團隊教學科研實踐能力欠缺、缺乏比較有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規模不大、專業教學效益不高、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不夠高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發展,成為高職教育亟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明確建設要素和思路是專業特色化發展的前提
專業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工作,其建設質量的高低、成效的大小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要建設好特色專業,就必須厘清和抓住影響和制約專業特色化發展的關鍵要素,并梳理其關系,從而形成科學的建設思路。也就是說,要搞好特色專業建設,必須首先明確關鍵建什么和怎么建的問題。在此方面,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做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圍繞市場設專業、圍繞行業建專業、圍繞特色強專業、圍繞服務興專業的專業建設指導思想,確定了以專業發展定位的前瞻度、專業建設理念的先進度、專業與地方產業的契合度、專業教學資源的豐富度、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標準的合理度、專業教學團隊的勝任度、專業教學模式的恰當度、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度、專業社會服務能力的成效度、專業建設和改革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度等10個維度作為專業特色化建設的核心要素,專業特色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這10個維度去開展和考量。同時,通過分析和梳理這些要素,形成以突出特色為目標,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深化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創建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專業特色化發展的“六融合”專業建設模式為載體,以整合校企優勢資源為平臺,以提升專業教學團隊教研教改能力為關鍵,以建立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機制為保障的專業建設思路。
二、創新有效建設模式是高職專業特色化發展的關鍵
要扎實有效推進專業特色化建設,就必須根據高職院校自身實際,不斷探索和創新有效的建設模式,這是促進專業特色化發展的關鍵。針對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專業建設特色不夠鮮明、實習實訓資源不足、課程教學與崗位對接不夠緊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和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提出校企合作推進專業特色化發展的廠校融合、虛實融合、校企資源融合、課崗證融合、做學創賽融合、研培賽評融合的“六融合”建設模式。詳見圖1。
1.專業教學資源條件的整合、開發和利用采取“廠校融合、校企資源融合、虛實融合”建設模式。針對能源電力行業、專業教學和生產設備的昂貴性、生產過程的連續性、故障發生的突發性等特點和難以在校內建設有關生產性實踐教學設施的問題,通過校企合作,充分整合、開發和利用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在企業建立“廠中校”,以便于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全程參與電力生產運行、調度、故障處理、檢修維護等整個生產過程,了解電力生產的有關技術原理,掌握電力生產運行和故障處理的規程和要求。為此,電力技術類專業分別與兩家發電廠合作共建了兩個“廠中校”。同時,針對電力生產過程的高危性、電力技術的隱蔽性、電力生產實習崗位的有限性、崗位實習的不可隨意操作性、生產崗位事故發生的不可演示性等特點,在學校建立與真實發電廠和變電站融合的虛擬“校中廠”,建成了西南地區機組型號最多、功能最完善的發電廠和變電站仿真系統,借助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適時將“廠中校”的電力生產運行的工作場景傳到“校中廠”,學生可以在“校中廠”進行各種運行狀態和故障處置的模擬操作。學生必須在“校中廠”學習并熟練掌握電力生產有關操作規程、有關故障處理合格后,才能參加真實崗位實習。為了將當前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及時融入專業教學,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采取了“校企資源融合”的模式“借雞生蛋”引進企業的有關先進技術和設備。如與全球自動化技術水平最高的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實訓室,該公司無償提供了一批昂貴的先進設備,極大提升了自動化技術實訓室的技術水平。采用該模式,既可減少專業建設經費的投入,又可獲得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融入專業教學,從企業方面來說,通過資源設備的融合,還可使學生將來成為有關設備使用的目標客戶。
2.專業課程內容的設計采用“課崗證融合”模式。按照“專業調研→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崗位工作標準→所需核心能力和素質→形成融課程教學項目、崗位工作標準、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考試于一體的專業教學內容體系→專業課程教學標準”的思路開展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突出教學標準與崗位工作標準的融合。
3.專業教學方法采用“做學創賽融合”模式。根據高職學生喜歡動手的特點,以“做”(工作任務)為切入點,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在“做”中生成知識,掌握工作的方法和體驗學習的樂趣;以“學”(學習原理方法規程)為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其在“學”中理解“所以然”,從而提高理論水平;以“創”(利用所學知識創新設計作品)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使其在“創”中認識知識和技術應用的價值和作用;以“賽”(技能競賽)為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使其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為此,實施了“三個一”技能競賽活動,即每個專業每年應舉辦一項專業技能競賽,每個教師應主持或參與一個賽項的組織和指導工作,每個學生每年至少參加一項技能競賽。
4.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采用“研培賽評融合”模式。根據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和職業性特點,學院以“研”(教研教改)為引領,增強專業教學團隊對高職教育教學特點和規律的把握及認識,提升其教研教改的能力;以“培”(培養培訓)為載體,通過校本培訓、聯盟培訓、企業鍛煉等方式,使專業教學團隊及時了解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改革的路徑和方法,提高其實踐能力;以“賽”(教學技能競賽)為手段,通過開展系列化、常規化教學技能競賽,激發專業教學團隊參與教育教學研究和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評”(教科研績效評價)為保障,促進專業教學團隊對專業教學的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
三、以研促改是推動專業特色化發展的有效路徑
沒有科研引領和支撐的專業改革是低水平的改革,甚至是盲目的改革。因此,要真正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尤其是專業特色化建設的質量,就必須以科研為引領和先導。高職院校要注意收集本校專業建設中制約專業特色化發展的“瓶頸”問題,開展專業建設專項課題研究,運用研究理論指導專業改革實踐,這樣才能增強專業建設的針對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特色專業項目立項建設,根據項目研究形成的專業建設思路,啟動了院級優質特色專業和院級重點特色專業基礎性培育工作,開展了特色教學團隊和特色教材立項建設項目,通過特色課程項目化建設帶動專業的改革。獲中央財政支持的特色專業4個、國家級專業實訓基地3個,獲自治區財政支持的特色專業5個、優勢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實訓基地7個,學院成為首批廣西特色高校建設立項項目的2所高職院校之一。形成了契合地方產業需求和行業企業需要的以能源電力類專業為主體,多門類專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中→高→本”多層次銜接、行業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和構架。
四、開展說專業比賽是提升特色專業建設質量的有效形式
專業建設需要集思廣益、互相借鑒和交流、取長補短。通過組織開展說專業比賽活動,專業負責人對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創新專業建設機制建設、今后建設和改革的設想與措施等有了進一步的明確,有利于促進專業建設更好地對接產業,推動專業建設體制機制創新,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五、建立“三層級”聯動管理體系是促進專業特色化發展的保障
為了建立和完善專業特色化建設的管理體系和機制,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由76家理事會成員單位參與的校、政、企三方組成的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依托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建立了“理事會引導、分理事會主導、專業教指委執導”的三層級聯動管理體系。以“四共享”(師資共享、實訓資源共享、研發成果共享、培養人才共享)為紐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專業與產業發展動態跟蹤與調整機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調研論證機制、專業人才培養績效考核機制。每年定期召開有關專題研討會或報告會,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每個專業每年都召開一次以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改論證會或討論會,共同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專業課程與教材,共同研發專業實訓設備,共同實施專業教學,共同評價專業教學質量,共同分享專業人才培養資源和成果,并根據專業特點大力推行“虛實結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詳見圖2。
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開展常態化的專業調研和論證。根據專業建設管理制度,每年組織專業教學團隊成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專業人才和能力需求變化專題調研活動,為專業建設結構調整、專業診斷、專業定位發展提供依據。在專業團隊開展專業調研、專業論證的基礎上,注重吸取來自社會和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提煉出專業關鍵崗位和關鍵技能要求,及時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做到每屆學生修訂一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科學指導和規劃專業培養標準和規格。
【參考文獻】
[1]唐春生,譚永平.創建行業特色高職院校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9)
[2]譚永平.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13)
[3]譚永平.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增強高職社會服務能力的探索[J].高教論壇,2016(8)
【基金項目】2012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項目“行業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產業‘五融合模式和機制的研究與實踐”(2012JGZ188);2013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重點項目“基于內涵建設的電力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2013JGZ195)和“創建特色鮮明全國一流的電力高職院校的研究與實踐”(2013JGZ196)
【作者簡介】譚永平(1959— ),男,廣西樂業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教務科研處教授。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