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鳳陽
摘 要:課堂提問大有學問,因為恰到好處的問題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而且能引發學生思考,深化學生思維。教師在提問中應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要直擊結點、引發思索,還應聯系實際、讓學生學以致用。
關鍵詞:初中物理;提問藝術;課堂教學;思維節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1-0080-01
初中生處在一個求知欲和表現欲都比較強的年紀,但是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針對初中生的這些特點,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提問來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誘發學生思考的目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此外,課堂提問還能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便于教師調整教學計劃。課堂提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但是很難用精用巧。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進行課堂提問進行研究。
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在涉及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教師應該設計一些鋪墊性的提問,由淺入深,讓提問成為學生的階梯,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問題的答案。以九年級上冊“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教學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及特點。教師如果在課堂之初就問學生,學生肯定答不出來,因此,可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答案。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讓兩個小燈同時亮起來,然后提問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電路圖畫到黑板上。如下圖:教師再通過學生畫的電路圖提問,兩個小燈的接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一個是兩個小燈首尾相連,另一個是首首相連、尾尾相連,這樣,學生就掌握了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然后,教師讓所有學生都用串聯和并聯兩種方式將電路連接好,接著提問,這兩種電路各去掉一個小燈泡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們實踐后很快得出了答案。教師再次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學生們稍有遲疑,教師馬上換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先來說一下,為什么小燈泡會亮,學生回答,是因為有電流通過小燈泡。再回到上一個問題,為什么串聯電路去掉一個小燈泡,另一個也不亮了,而并聯電路中小燈泡仍亮呢?有學生答,因為串聯電路去掉一個燈泡,電路就斷了,沒有電流了,但是并聯電路去掉一個燈泡,還有連通的地方,所以還有電流,燈泡會亮。至此,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了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連接方式及特點,教師再做總結,學生就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整堂課下來,學生們參與度都非常高,每個學生都在認真思考給出的問題,課堂效果非常好。
二、直擊結點,引發思索
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應當抓住問題的關鍵,進而引發學生思索,這樣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仍以“電路的連接方式”教學為例。最關鍵的提問在于,為什么同樣是去掉一個小燈泡,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現象并不相同?學生們開始思索,但是沒有得出答案。教師再問學生,為什么燈泡會亮,他們很容易答出是因為有電流,那么燈泡不亮呢,顯然是因為沒有電流。這個問題的關鍵結點就是電流。這樣,學生們對于電流的概念就有了直觀的理解,不僅能明白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而且為后續內容的講解打下了基礎。又如在“浮力”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提問,為什么木球和鐵球放在水里,鐵球總是沉下去呢?學生答,因為鐵球比較重。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重量同為12N的木球和鐵球放在水里,木球就不沉呢?這就使學生開始懷疑“鐵球重所以下沉”的經驗而開始思考沉與浮背后的原因。這時教師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學生的印象就會更加深刻。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有其關鍵的部分,若是能夠讓學生在這些關鍵的結點上多做思索,對于之后的物理知識學習,將會大有益處。教師直擊結點進行提問,是引發學生思索的好方法。
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就應該聯系實際進行提問,做到學以致用。荀子曾說,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可見學以致用的重要性。以八年級下冊“摩擦力”的教學為例,教師先問學生,如果汽車停在路上,同學們能推動嗎?學生會回答不能。如果車停在冰面上呢?學生回答能推動。教師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路面上推汽車推不動呢?有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本,會馬上回答,因為汽車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阻礙了汽車的運動。教師繼續提問,為什么停在冰面上的汽車就容易推動呢?是因為不受摩擦力了嗎?有學生答,不是,是因為汽車受的摩擦力變小了。這樣,運用生活現象引出摩擦力以及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講解完成后,教師提示學生們,可以利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來改變摩擦力的大小,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課標要求學生經歷從生活到物理,再從物理到生活的認識過程,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顯然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四、結束語
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它既能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能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課堂提問的技巧,問之有“道”,既要做到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又要做到直擊結點,引發思索。此外,還應聯系實際,注意學以致用。唯此,方可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肖勇軍,李嵩松.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06).
[2]宋志輝.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提問藝術[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