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李立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銀行不良資產已經成為現如今各個國家都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對我國經濟穩定、金融穩健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果不能夠妥善處理銀行不良資產造成的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銀行的長遠發展,更為嚴重的是會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基于此,解決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便成了銀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文章以商業銀行為例,首先簡述“不良資產”的概念,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進行分析,最后給出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治理對策,旨在促進銀行對不良資產的控制,從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關鍵詞]經濟;不良資產;成因;商業銀行;治理對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61
金融行業的發展在現代經濟中處于重要位置,但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較高的現狀給現代經濟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商業銀行如若出現大量無法收回的銀行資產,將會大大降低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與此同時,如果不良資產影響范圍較廣,極有可能造成公眾的恐慌,導致公眾對銀行支付失去信任,久而久之,會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惡劣的影響,甚至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除此之外,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會降低其資產收益水平、增加其呆賬準備金的提取,進而降低其競爭力。分析對比國外的文獻資料,發現其他國家也曾經出現過因為銀行不良資產影響銀行發展,進而產生銀行危機的現象,可見,不良資產的問題普遍存在于許多國家,銀行不良資產的問題嚴重影響金融經濟的發展。改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現狀已迫在眉睫,為了更好地提出優化建議,首先需要了解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概念及其性質特點。
1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概述
銀行不良資產具體是指銀行產生的不良貸款,在銀行信貸業務中,如果合同到期不能夠完整地將本金和利息全額回收,會給銀行帶來損失,稱為不良貸款。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具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銀行不良資產的主體是銀行,銀行不良資產的債權人是銀行,這筆款項是銀行的資產,最終追回的收益歸銀行所有。第二,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可以從側面反映銀行的不良貸款情況。商業銀行可以對不良貸款記錄進行統計分析,以此來判斷銀行貸款質量狀況,并且制定相應的對策來改善這一指標。第三,銀行的不良資產的劃分還沒有定性的標準,銀行在進行貸款分類時,通常要根據貸款的風險程度來劃分,對于風險的判斷又是基于對當時的宏觀經濟的判斷以及對獲得的貸款企業的信息真實可靠性等因素預測,這就存在一定的主觀性,所以銀行不良資產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第四,不良資產不具有絕對性。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處于動態變化的狀態中,不良貸款的狀態是可以改善的,當借款人的經營狀況改善或增加擔保等因素提高安全等級,不再是不良貸款。
銀行不良資產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對銀行產業發展來說,直接產生的損失則是不良貸款中的信用貸款部分,通過其他方式將信用貸款部分變換成資金,也還是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不良貸款會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流動性,影響銀行現有的商務項目的發展,嚴重的狀況下甚至會導致銀行出現支付困難,從而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致使銀行自身業務運轉出現危機。此外,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會影響銀行的財務狀況。銀行不良貸款的形成會造成銀行資金的支出,銀行賬面的財務狀況會出現虛盈實虧的現象,不良資產率越高,影響越嚴重,帶給銀行的損失越大,財務狀況每況愈下,嚴重影響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降低商業銀行在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
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成因主要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從外部原因來看,第一,國有企業預算約束的軟化造成了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的產生。首先,企業在進行注冊時就存在著預算約束軟化的問題,在資金的處理方面就存在著不足,如果國有企業以重點項目的名義對銀行貸款進行拖延,則會形成不良貸款。同時,在國有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國有企業的發展可能受到各個方面的干預,也會造成預算約束軟化,從而形成不良資產;其次,法律制度不健全也會形成嚴重的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我國相應的法律制度不健全,銀行業務在許多業務方面沒有規范的制度可以參考,許多企業利用這些灰色地帶進行銀行貸款,從而形成了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國家推出的許多政策與法律相矛盾,這也為不良資產的形成埋下伏筆。
從內部原因來看,商業銀行在經營管理上還需要進行改善和加強。商業銀行應該認清現如今的經濟形勢,樹立起風險防范和提高效益意識,把銀行當作自負盈虧的實體,要學會依法維護銀行自身的權益,對已經形成的不良資產進行充分的認識,對一些投資風險高的國有企業謹慎地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這樣可以加強銀行資金的管理,有效地避免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同時,商業銀行的貸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經營管理體制不盡合理,導致其資金與規模脫節,不利于等閑防范。且銀行缺乏一套系統的風險預警系統,往往容易造成短期貸款長期化,這一系列因素均增加了銀行貸款回收的風險。
除此之外,在金融監管方面和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也造成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也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各個部門也開始注重金融監管的重要性,但是較國際化的金融監管水平來說,我國的監管體制還是不太完善。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主要出于合理的規范之內,但是缺乏相應的風險監管意識。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缺乏敏銳的市場敏感度,其解決措施往往滯后于市場的發展,并不能達到及時防范金融風險的目的。如果沒有風險監管意識,那么當遇到金融風險時,就不能及時地應對,對風險的處理機制不夠完善和成熟。現如今我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監管手段主要是采用現場檢查的方法,監管人員對商業銀行的檢查和處理不夠全面和規范,監管質量也得不到保障,監管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監管者和被監管者通常有著非正常往來,會嚴重影響監管的公平公正性。
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社會信用環境不佳也是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的原因。我國的信用體系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盡管在最近幾年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信息采集的內容、方式和范圍都有待于完善。我國的信用機制不夠完善,自然缺乏群眾的信任,企業的信用也越來越得不到保障,加速了不良資產的形成,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發展。
3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治理對策
第一,深化體制改革,增強宏觀調控能力。合理的市場機制才能夠很好地規避金融風險,所以深化體制改革是從國家方面起到對銀行經濟的宏觀調控。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朝著健康穩健的方向發展,健全各種配套制度,逐步改善現有的經濟環境,這樣才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的發展,減少不良資產的形成。
第二,要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政府的一些政策和法律制度相矛盾,要想解決這一矛盾,必須要減少政府對商業銀行的行政干預。改變以往經濟體制下政府對銀行和企業的管理方式,間接地對銀行進行調控。政府要減少對企業的政策性貸款,規范貸款制度,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制度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企業貸款,保持政府、國有企業和銀行平等的經濟合作關系。除此之外,政府要注意保持銀行所處的環境,努力為銀行的發展營造一個誠實守信的環境,可以經過一系列的措施對環境進行約束,對于不講誠信的行為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對于違規企業和銀行進行嚴肅處理。
第三,國有企業要通過改善自身的經營狀態來減少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形成。一方面,國有企業可以進行資產重組,通過兼并和收購等形式形成規模經濟效益、集約化生產的企業集團公司。企業集團公司是當下流行的一種企業模式,通過將企業組合在一起的形式來形成規模化的生產,將生產力聚集到一起,實現單個企業難以實現的組合效應,滿足當代經濟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國有企業也要適應改變企業的經營觀念。企業的發展要順應當下社會的發展趨勢,故國有企業要積極努力地改善自己的經營狀況,緊跟時代的發展,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在技術設備上,要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開拓新的產品市場,擴大企業的發展。由于現在的企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大多來源于銀行貸款,所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可想而知,所以進行國有企業的自身發展能夠減少商業銀行的投資風險,減少不良資產行為的發生。
第四,強化金融監管,提高監管效率。首先,應對金融監管人員的素質進行改善,引進優秀的監管人員,提高金融監管隊伍的整體素質,這對金融監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次,金融監管要從行政管理主要轉向法治為主,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金融監管,加強風險監管,注重風險意識的培養。要實行以現場監管為主導其他監管為輔助的監管方式,認真考核銀行的各項指標,提高監管的科技含量。此外,也要約束銀行進行自我的監管,根據銀行的業內規則和管理進行銀行自身的管理,通過銀行業的自律性組織和銀行內部監督并行的方式作為督導。
第五,整治信用環境,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信用環境是金融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信用工程的建設則應提上日程,早日啟動。要重視起市場經濟的誠信教育,提高經濟主體誠實守信的自律性。對于企業的信用制度要有嚴格的規范制度,一旦企業涉及違反誠信信用的行為,要對企業實施相應的懲罰制度。加快信用信息采集數據共享的建設,同時還應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社會整體的信用環境需要政府、銀行、企業之間的相互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視起信用環境的重要性,并且自覺地去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才能真正地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4 結 論
綜上所述,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我們從“不良資產”的概念、成因、現有的處理措施出發,對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介紹分析,最后給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治理對策,當然這些對策中必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是希望可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對不良資產的治理,規范銀行的貸款條件,促進商業銀行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濤.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研究[D].廣州:廣東財經大學,2013.
[2]何爽.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及管理策略探索[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4.
[3]董赫男,李毅.中國農業銀行不良資產的成因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1(2):138-140.
[4]邢華彬.國有商業銀行產權與治理結構創新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