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昆
[摘 要]固定資產要素是我國現代國有企業基礎性經營業務開展過程中的重要資源類型,切實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工作,對于保障提升我國國有企業的綜合性經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圍繞國企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選取兩個方面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143
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持續深入推進,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積極制定實施類型多樣的督導促進政策,有效促進了我國各個行業領域的良好有序發展。隨著我國現代國民經濟事業綜合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現有國有企業的整體性經營業務規模均呈現不斷擴大的發展趨勢,間接促使國有企業實際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資產要素數量規模呈現了顯著的逐漸擴展趨勢。隨著我國現有社會形態綜合表現特征逐步發生持續而深刻的變革,我國國有企業現有固定資產逐步在社會化運作過程中展現出大型化、系列化,以及專業化表現特點,使得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在現有運作狀態條件下的缺陷和局限性逐步暴露清晰,有鑒于此,文章將會圍繞國企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展開簡要的闡釋分析。
1 國有企業建構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實踐必要性分析
在現有的階段性實踐發展背景之下,我國國有企業組織在實際開展固定資產要素的管理工作過程中,已經實現了對內部管理控制工作基本指導理念的深刻認識和廣泛推廣。并且國有企業組織本身,也借由對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構和運用,有效提升了企業自身的基礎業務運作綜合管理水平,確保了企業自身基礎性業務活動,能夠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科學建構和穩定運作,能夠有效規避國有企業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資產要素發生非計劃性流失,顯著保障和提升國有企業現有會計核算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實踐性影響價值的角度分析,國有企業建構和運作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其具體的實踐性影響價值,集中表現在如下所述的幾個具體方面。
第一,國有企業建構和運作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能夠有效控制和避免國有企業現有固定資產要素的非計劃性流失。在我國國有企業傳統經營發展業務模式的應用過程中,往往具備重視固定資產要素購置,同時輕視固定資產要素管理的不良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較大數量規模的固定資產要素無法實現高效充分運用,其本身具備的一定程度的使用價值發生無補償流失;與此同時,我國國有企業在針對一定數量規模的暫時不需使用的固定資產要素展開處理的過程中,往往具備業務操作流程隨意性,未能全面充分關注固定資產要素本身具備的綜合性價值,繼而導致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的應有價值發生流失。在上述實踐業務活動開展背景之下,應當通過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構和運作,科學有效劃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工作人員的權利和職責歸屬結構,扎實建構和完善國有企業現行的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制度,確保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能夠順利獲取到最佳的預期效果。
第二,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構和運作,能夠基于管理性制度控制層面促進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要素實現程度顯著的改善優化,借由內部控制工作機制的具體形成和運作,能夠促進固定資產資源要素在不同的企業內部業務實踐部門之間實現有利化共享,助力國有企業目前占有和控制的固定資產資源要素,能夠實現高效充分的利用狀態。
第三,國有企業建構和運作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能夠顯著改善提升企業內部基礎性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業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我國現有國有企業基于對固定資產要素內部管理控制機制的建構和運作,能夠確保實際輸出展示給各類會計核算監督業務信息使用者的會計業務信息輸出結果,均能具備充分的真實性,從而為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工作人員制訂形成科學高效的國有企業經營發展決策方案,建構形成良好穩定的數據信息性支持條件。
2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構和完善思路
(1)切實不間斷強化責任約束控制機制的建構及其落實。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在實際開展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建構工作過程中,本身真切面對著相對薄弱的業務實踐基礎,因而導致許多具體化的管理控制工作機制在具體落實實踐過程中,均因遭遇表征顯著的限制性條件,而無法順利落到實處。導致上述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現有的國有企業,在具體組織開展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尚未實現對各項管理控制工作任務項目的責任主體,責任權限,以及具體涉及的工作任務內容實現準確清晰認識。工作責任體制結構在建構和形成層面中存在的問題,是嚴重影響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順利獲取最佳預期效果的代表性因素,而為徹底高效解決上述問題,應當具體采取如下幾個方面的實踐策略。
第一,要在具體開展的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中,針對每一項獨立性管理任務項目,制定和規劃專有化的管理業務開展流程,并遵照具體制定形成的業務流程,明確各項管理業務的責任主體,制定實施科學系統的崗位職責權限管理體制,并對所有管理工作人員實際承擔的工作職責展開明確的界定處置。
第二,在具體建構責任評價工作體系過程中,應當切實以價值性要素的保障和改善提升作為基礎性的業務實踐路徑導向,通過采取適當類型的干預手段,有效保障和促進內部控制評估工作的整體水準實現程度顯著的改善優化,扎實做好企業內部控制評估工作,與企業員工工作績效水平管理評估工作之間的相互結合。
第三,制定并投入運作與上述業務環節開展過程相對應的責任糾正工作機制,嚴格遵照相關業務規章制度開展具體的業務實踐過程,針對實際出現的違反現行規章制度的業務實踐行為,要及時對其開展針對性的規范懲戒。
(2)扎實實現固定資產資源要素的高效利用,發揮資產最大價值。國有企業在實際開展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過程中,應當針對目前占有控制的固定資產資源要素的類型和實際數量規模展開科學全面的記錄,并且在固定資產要素的具體使用和流通活動過程中,全面系統記錄各獨立使用者或者是經手人的具體情況,資源要素的具體投入數量規模,具體發生的空間存放位置變動情況,以及具體發生的維修保養工作記錄。通過對國有資產要素使用流轉活動過程的完整動態記錄,能夠實現對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實際使用者各項基礎行為的有效規范,同時還能夠扎實確保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各項固定資產要素相關事件都能夠獲取到及時高效的規范處置。要不斷提升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的整體使用效率,及時做好設備技術性能更新以及閑置性機器設備的更新出售業務環節,確保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的最大價值能夠實現充分發揮。
(3)切實建構實施固定資產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要在具體開展的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與控制工作的實踐過程中,針對具體涉及的固定資產要素,制定形成“由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業務模式,針對固定資產要素在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流轉要素展開全面性記錄描述,提升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工作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3 結 論
針對國企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問題,文章具體擇取國有企業建構固定資產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實踐必要性分析,以及國有企業固定資產要素管理內部控制機制的建構和完善思路兩個具體方面展開了簡要的論述分析,旨意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李慶燕.國企固定資產管理內控機制的構建及完善[J].現代國企研究,2015(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