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嬌
[摘 要] 創新是中小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根本出路和賴以生存的生命線。目前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上存在缺乏長遠規劃,漠視基層技術創新普及,技術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系統的管理創新等問題。中小企業需要堅持長遠規劃并協調投入各項資源,注重基層科技創新和普及,加強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深化與同行業交流合作,并通過引進先進的績效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技術創新績效,促進企業發展。
[關鍵詞]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 F270 [文獻標識碼] B
引言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時代號召與背景之下,中小企業正在以其旺盛的市場發展潛力成為大眾創新與萬眾創業的平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建立在中小企業基礎上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展開,需要中小企業樹立創新意識與創新戰略,只有中小企業真正地樹立這種創新績效提升策略,才能謀得中小企業的長遠與可持續發展。
一、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
(一)中小企業的界定
中小企業的概念界定是與大型企業相對應的,中小型企業一般是指人員規模、資金規模、經營規模、業務規模等都比較小的經營單位。作為一種比較小的經營單位,中小企業從從這個角度來說意味著,第一、中小企業往往是由少數幾個人提供資金進行運營。中小企業的資金運作并不復雜,但是從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來看,中小企業的資金通常來源于幾個少數人的手中。第二、中小企業的員工較少,規模并不大。諸多的中小企業的員工數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具有相對的局限性。基于可以運作的資金較少、業務規模較少的客觀現實,一般來說,中小企業的員工數目并不是太多。第三、中小企業的市場承受風險能力較弱。中小企業的上述特點從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中小企業市場承受風險能力較低的現實,只有實力雄厚、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的大型企業才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在這一點上,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形成了鮮明對比。
(二)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以下簡稱“中小企業”)36.5萬戶,比2014年末增加1.3萬戶企業。其中,中型企業5.5萬戶,占比為15.2%;小型企業30.9萬戶,占比為84.8%。中小企業正在朝著新的發展勢頭前進,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的數量逐年急劇遞增,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需要真正找到自己的立足根本——科技創新來引領發展。在中小企業數量急劇遞增的過程中,加快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步伐應當日益提高到日程上來,增強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都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存在的問題——以宋衛平杭州綠城集團和張力廣州富力集團為例
(一)缺乏長遠規劃
技術創新是任何一個市場競爭者的根本出路與發展的生命線,對于技術創新來說,必須具有長遠打算與長遠規劃,缺乏長效的技術創新機制不能夠達到相應的發展目的。宋衛平杭州綠城集團和張力廣州富力集團缺乏長運的規劃突出地體現在:第一,公司在管理上形成了內部混亂局勢,尤其是管理權限的劃分不明晰,導致了公司管理不能形成具有一致性的管理目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必須樹立一種管理的一致性的信念,管理混亂以及管理權限的層層重疊,造成的一個顯著后果就是不能實現——上傳下達,政令暢通。第二,公司領導層的戰略決策意識不夠。公司的戰略決策能力關系著一個企業長遠的發展,一個戰略決策的制定很可能直接影響著這個企業的生存,在當下來看,這兩個企業的戰略決策制定的相對遲鈍與僵化,不能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形成一種恒定性的指導。
(二)漠視基層技術創新普及
基層技術創新對于一個企業的長久創新來說,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模式基層技術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技術創新的短板頻現,同時必須認識到基層技術創新是高層創新的基礎與保證,作為中小企業,忽視基層技術創新普及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首先,使得企業的基本的創新意識大大受挫。基層技術創新往往包含著這個企業最為基本的、關系著這個企業長遠發展與再發展的技術要素,很多一線員工的生產效率往往與基層技術創新的程度緊密相關,忽視基層技術創新很容易造成一線生產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直接對企業的生產與盈利造成負面影響。其次,基層技術創新的普及程度不高,使得企業的發展后勁不足。一個企業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實現其長遠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總體來說,還是要取決于它是否能夠真正重視基層技術創新。忽視基層技術創新、對基層基礎創新漠不關心,極容易造成企業本身的發展后勁受到影響。最后,中小企業模式基層基礎創新的一個典型表現還體現在——企業領導缺乏探索基層基礎創新模式的積極性。企業領導重視基層技術創新與否,在根本上決定基層基礎創新的質量與水平,當前企業領導缺乏相應的基層技術創新積極性,不對基層技術創新的模式實行有益探索,也在客觀上造成了基層技術創新的難堪局面。
(三)技術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
創新的核心競爭力永遠是一個企業據以在市場上謀得生存的最主要的手段,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戰略,才是值得肯定與推崇的,目前來看,宋衛平杭州綠城集團和張力廣州富力集團缺乏技術創新核心競爭力的典型表現是:其一、缺乏高新技術人才。人才是生產力得到保證的前提,一個企業能否實現創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實現創新,從根本上來說取決于這個企業人才的質量與水平,很多時候企業正是因為缺乏人才的參與,才使得技術創新面臨著這樣的遺憾。其二、先進設備的有利支持。在當今社會的市場競爭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更加面臨著人才與設備的雙重需求,很多中小型企業之所以缺乏創新能力,與人才的缺失、先進設備的缺位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四)行業之間合作力度不夠
從市場營銷學上來說,團隊精神是市場營銷學的一個研究方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任何一個市場競爭者在市場競爭中既有著作為競爭者的一面,又必須具有合作者的一面。宋衛平杭州綠城集團和張力廣州富力集團的行業之間合作力度不夠,突出地表現在:首先,行業交流的機會與機遇較少。基于行業之間的競爭關系,一方面是中小企業缺乏一種行業溝通理念,很多中小企業只是在自顧自地進行發展,并不理會同行業競爭者的發展態勢。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之間沒有形成具有合作的習慣,基于市場經濟發展速度過快,使得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大于合作,在其發展之初就沒有形成屬于各個行業的合作模式。其次,競爭意識大于合作意識。毋庸置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行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激勵,很多同行業之間的競爭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可以顯見不爭的是——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往往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競爭意識大于“和諧共存”的合作意識。
(五)缺乏系統的企業管理創新
管理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無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以及遭遇什么樣的挫折,只要這個企業的管理到位,就能夠使得企業扭虧為盈達到相應的經營目的。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意識與管理創新行動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企業管理者“安于現狀”的心態高于“積極進取”的心態。對于一般中小企業的經營者來說往往只要企業能夠盈利就不再“勞神”對企業進行過多管理與干預。第二,一般都沒有形成一定的管理創新體系。一個創新體系的建立對于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沒能形成屬于自身的創新體系,阻礙了其系統的管理創新的形成與成熟。
三、提升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策略
(一)堅持長遠規劃和各項資源協調投入
客觀來說,堅持長遠規劃就需要中小企業真正地樹立企業發展戰略意識與戰略理念。首先,從企業的管理者的角度來說,應當認真總結并思考企業長遠發展的問題,真正地把企業的長遠發展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來,在企業的管理層應當形成一種戰略發展意識,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增添活力。其次,長遠規劃的制定應當與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相互結合。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樹立長遠規劃是必須的,但是與自身特點的相互結合往往也關系著長遠規劃制定的質量。各項資源協調投入,要求中小企業不能僅僅依靠一種或者兩種資源手段作為企業創新的途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每一種資源都具有各自特定的資源用處與資源優勢,必須充分發揮各個資源的真正優勢來為企業創新助力。
(二)注重基層科技創新和普及
前已述及,基層科技創新關系著一個企業的長遠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企業的一線員工的生產效率與生產積極性。通常一個重視基層技術創新的企業,其內部的科技實力與創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高度,在這樣的企業內部極容易形成一種創新的合力與張力。注重基層科技創新和普及需要做到:首先,增強對基層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與人才支持。作為關系著企業整體發展情況的基層技術創新要想得到系統發展就必須把資金與人才的關注度提到相應的位置,資金支持是基層技術創新的前提,人才支持則是技術創新的關鍵。其次,積極探索基層技術創新發展模式。一種發展模式的建立是關系著基層技術創新的根本性問題,當前來看,對發展模式的忽視是導致基層技術創新顯著缺乏的關鍵因素。必須真正地結合基層技術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把基層技術創新的發展模式建立起來,以實現創新的持續性。最后,基層技術創新還要求企業實行一定的獎勵措施。對于能夠促進企業基層技術創新的一線員工進行相應的獎勵是發展其創新潛力、刺激其創新意識的必要手段。
(三)加強高精尖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技術創新實力
人才是一個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企業創新的源泉。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應當加強高精尖人才引進的相關措施。其一,對于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領域的人才,實行高薪聘任制。對人才待遇的好壞從根本上決定了能否留住人才的問題,一個企業的發展總會具有一定的關鍵技術領域,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往往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對于這樣的領域,企業應當實行高新聘任的措施,已達到人才的物質報酬要求。其二,加強企業內部的人才培養力度。引進人才是中小企業增強其創新能力的必要過程,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應當注重對本企業內部人才的培養力度。本企業內部的技術人才在長期的企業發展過程中,對企業的一些技術措施以及技術要求具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認知,必須把自己的人才培養放到重要位置上來,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綜上,高精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都是中小企業加強其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對于這二者的作用都不容小覷,二者同等對待是加強技術創新實力的重要途徑。
(四)深化同行業交流合作,培養核心競爭力
同行業的交流與合作是增強各自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很多商業信息也只有在與同行業的不斷交流中獲得。首先,中小企業應當摒棄落后的思想觀念。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基于其發展的不成熟性,一些在市場中“只有相互競爭,沒有相互合作”的觀念依然留存,加大對同行業的學習意識、合作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實現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培養一定的交流渠道與交流機會。交流渠道與交流機會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中小企業交流的質量與水平,中小企業應當真正地開拓相應的交流渠道,共同創造互相交流的機會。比如定期開展商業展會與商業交流會都是不錯的形式。交流的渠道的開發以及交流形式的變化都是中小企業加強與同行業交流的必要方面,也是實施創新發展計劃的重要基礎。
(五)引進先進的績效管理理念,系統創新管理模式
績效管理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產物,在市場經濟之下,績效管理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對于刺激與調動員工的生產、創新的積極性意義重大。中小企業欲達到相應的創新模式,應當把績效管理納入系統創新中來。其一,積極獎勵對企業的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員工始終是企業發展的依靠,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來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增添動力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然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業在獎勵員工的技術創新時,應當引進一定的衡量標準,對于哪些可以算作技術創新、哪些不能算作技術創新應當具有一定的標準,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公平競爭。其二,企業領導層應當樹立創新發展意識,積極參與市場調研。市場調研是獲取相關市場信息一手資料的重要途徑,在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企業的領導層應當真正地把市場調研放到突出位置,在市場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形成科學的績效管理方案。只有在科學的創新績效管理方案的指導下,才可能形成具有實踐意義與實踐價值的創新管理模式。
結束語
研究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績效的提升,必須基于對中小企業自身分析的特點上,把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特點以及創新現狀理清是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升策略提供有益途徑的前提。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提升策略應當緊密結合當前的經濟體制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作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績效提升策略的依據,是其必然要求。
[參 考 文 獻]
[1]粟進,宋正剛.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驅動因素研究——基于京津4家企業的一項探索性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4,(5)
[2]劉雪璐.分析科技孵化器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機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
[3]羅瑜亭,涂永式.我國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發展的問題及破解路徑[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
[責任編輯:史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