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君
摘 要:小學語文是打開學生語言世界的大門,在素質教育的高口號下,教師有一套合理得當的語文教學理論是很關鍵的。少年強,則中國強。怎樣培育一代代優秀的少年?這成為教育界備受矚目的話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理論;培育;教育界
怎樣在教學中使得學生高質量地學習,是每一位教師都持之以恒研究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擁有一套正確有效的教學理論,是課堂和學生所需求的。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理論做了以下幾點分析。
一、初識語文的啟蒙性教育
學生正式接觸語文的時候,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學生第一次自己開口說話。語文包含字音、字形、字解、語言等。當學生第一次在課堂上接觸語文這門科目的時候,教師要做的是讓學生了解語文的神奇和奧秘。這是教師開啟學生學習語文最好的方式。
語文的美是無法用語言直接去描述的,它必須讓你自身融入它,細細地品味。小學生對于多數的字句還沒有辦法完全吸收,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提高學生的興趣。例如,課本上的一篇文章《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可以在講課之前,給同學們看一個類似于課文的動畫小短片,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所以說學習任何科目啟蒙性最重要。
二、教師融入學生之間
小學生年齡小,在他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簡單、單純的。有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去學校上學,他會覺得老師嚴格,讓他產生懼怕心理。身為教師,主要的目標是讓孩子愛上學習,而并不是讓學生排斥老師,害怕學習。在此,教師要在教學之間,要逐漸融入學生身邊,讓學生不再感受到教師的可怕,而是想要和教師成為朋友。
教師在課堂上教學,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態度和方式,使用微笑式教學。微笑是一種教學技巧,它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善意和友好。在小學生的成長年齡中,他們內心里不會承載太多套路,只要教師讓學生體會到他的親切,學生就會向老師打開心扉,這在教學中有利無害。學生會因為喜歡教師而去學習,同時他們會用自己的努力和教師做到完美的配合。
教師切忌體罰學生。這種因素一旦產生,就不再是導致學生學習下滑,而是導致學生心理扭曲。教師以育人為先,俗話說:“不成材要成人。”
三、開放多種途徑,輔助學生成長
我們現在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教育不僅僅在學校里邊,也可以采取生活的其他方式。語文學習不僅僅要拘泥于課堂和課本,還可以根據其他方式。例如,課外閱讀、動漫影片、少兒電臺等等形式。
教師和家長都應該了解課外閱讀對學生學習影響是很重要的。大量地普及課外知識,學生會在語文中做到一種施展。閱讀量的增加會影響學生閱讀理解和作文寫作,語文能力也會大大提高。一旦學生形成了自己的閱讀習慣,他們就會自己尋求閱讀,這對于孩子自身來講無疑是一生最有影響力的財富。在學生學習時,家長最反對的就是學生把大量的時間都投入到看電視里。其實不然,很多有利的電視節目,是指學生去借鑒的。小學生大多都喜歡看動畫片,這是家長和教師應該支持的。動畫片里不僅僅存在娛樂,還有很多影響學生三觀的故事和道理。這種教育方式是很有效的。比如,我身邊的兩個小朋友,在一次分糖果上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兩個人只有7塊糖,平均分配是不能滿足的,其中一個小朋友就說我比你大,那你拿4塊,給我3塊可以嗎?另外一個小朋友攥著手里的糖點了點頭。他們分配完成之后,我就去夸獎拿3塊糖的小朋友,并且問他,不會覺得自己只有3塊糖而難過嗎?他很開心地跟我說:“動畫片里的小朋友都是這么分的,哥哥就應該讓弟弟。”
我瞬間意識到,孩子們在動畫片中受到的啟發比課堂上生硬的教學要有效得多。在對孩子們的教育中,教師要采取多種途徑,從而輔助學生健康成長。
四、引導學生思維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引導式教學。小學生的思維是很開放的,在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的行為下,他們的思維是比較活躍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的思維練習。語文它不是公式,只要中心意思正確,它語言組織不同,那也是正確的。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主動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答。這種訓練方式既能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在思考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的強化。
語文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種,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在校園學習中,學生應該在學習上占有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將知識牢記。語文無論在哪種層面上,都是美的化身,時刻發現語文美的存在,才是學習語文真正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米瑪卓瑪.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教學[J].成功(教育),2011.
[2]楊剛華.略談新課改形勢下的語文課堂導入[J].劍南文學,20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