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峰
摘 要: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在新課改環境下被廣泛應用的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方法,方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文章從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及其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論述。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2-0087-01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也開始逐步進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而且極富創造性。但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資源不足、課時少、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不平衡等情況尤為普遍。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豐富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本文主要針對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展開研究。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
趙呈領、賈永娜、程明鳳(2011)在《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教學設計研究》中指出,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任務為載體,使學習者在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一種教學方法。研究表明,任務驅動教學法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問題探究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任務驅動教學法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任務,進而利用任務驅動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精心設計任務。任務的設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關鍵。部分教師由于在課前備課階段并未對相關任務進行提前精心設計,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機設計任務,讓學生圍繞相關任務展開探究學習。這樣的做法極有可能由于任務設計的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效果。因此,教師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之前,需要在備課階段便精心設計任務,進而圍繞相關任務有的放矢地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例如,教學“復制與刪除文件”一課之前,教師在備課階段可設計這樣一個學習任務: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研究如何復制與刪除文件,如若不小心刪除錯了,如何找回文件?復制與刪除文件是本節課教學主題,所有教學與學習活動均圍繞該主題展開。為便于在課堂中有效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在設計任務的同時,需要對如何科學引導學生進行任務探究進行精心預設,從而有效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成效。
(2)引導任務完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部分教師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僅需由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探究任務即可。這樣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為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成效,信息技術教師在學生進行自主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予積極引導。例如,在教學“復制與刪除文件”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將錯誤刪除的文件找回。由于學生之前并未積累相關知識,因此并不知道從哪里找回被錯誤刪除的文件。此時教師應積極予以引導,告知學生電腦桌面上有一個回收站,被錯誤刪除的文件就在回收站中。在學生進行任務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任務探究情況,及時予以科學引導,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3)科學教學評價。為提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成效,教師在教學中還需要對學生予以科學評價。在學生任務探究結束后,教師可首先要求學生對自身的任務探究表現進行自評,接著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生間的互評,最后再由教師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科學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呈現自身的任務探究成果,并針對學生的具體任務探究成果對學生進行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做到該批評的批評,該表揚的表揚,該鼓勵的鼓勵。為了不打擊學生的任務探究的積極性,教師應以賞識性評價為主。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不帶任何偏見,不帶任何主觀色彩,尤其對于學困生,更應盡量以賞識的目光對其進行評價,這樣才能達到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效提升學生整體信息技術學習水平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做到精心設計任務,積極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科學實施教學評價,這樣任務驅動教學法方能成為信息技術教師提升課堂教學的重要利器。
參考文獻:
[1]蘇婷婷.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探究式學習的應用研究[D].云南大學,2016.
[2]趙呈領,賈永娜,程明鳳.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1(01).
[3]蘇興洲.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0).
[4]連國清.淺談信息技術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適用[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