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兼職之勞動法保障研究
劉雨琪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內大學教育與國際的接軌,中國在校大學生兼職的比率越來越高。然而由于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差、社會經驗不足以及用人單位責任意識缺失,大學生兼職過程中侵權事件屢見不鮮。兼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究竟構成何種關系,大學生的權益到底又該由何種法律調整,理論界對此一直眾說紛紜。本文將圍繞此對大學生兼職是否受勞動法調整做具體探究,以期為兼職大學生的權益保障做出一份貢獻。
關鍵詞 大學生 兼職 勞動法 權益保障 勞動關系
作者簡介:劉雨琪,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256
隨著越來越多有關大學生兼職侵權的新聞曝光,教育界和法學界開始對兼職大學生這個群體予以關注。兼職大學生一方面由于自我保護意識差,法律基礎薄弱以及社會經驗不足,在與用人單位的博弈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大學生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校外合法兼職學校一般不能進行管理干涉,故兼職大學生也無法得到學校的保護;而最主要的原因則是目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對大學生兼職加以規范,大學生兼職是否受勞動法保護在理論界也是爭論不休。由于目前自然人、家庭雇主本身不受《勞動法》保障,故本文討論的大學生兼職雇主僅限于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勞動法承認的用人單位主體。
一、大學生兼職概述
(一)大學生兼職的概念厘定
大學生通常指正在接受大學高等教育的專業人才群體,包括??粕?、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含沒有學籍的自考生。兼職則是指在不脫離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從事其他工作職業。大學生兼職是指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付出勞動并獲得報酬的行為。
(二)大學生兼職與相關行為分辨
在這里要特別區分大學生兼職與勤工助學和實習的區別:
勤工助學,根據《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第四條,是指學生在學校的組織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勞動取得合法報酬,用于改善學習和生活條件的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設有專門的學生勤工助學管理服務組織負責在校學生日常的勤工助學工作,《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對大學生勤工助學的崗位、薪酬等做出了明確規定,以保障大學生勤工助學的合法權益。大學生兼職則不受該辦法保障,大學生兼職與勤工助學的主要區別在于勤工助學的崗位主要由學校安排,且大多是在校內,勤工助學的學生由學校管理負責。而大學生兼職主要是在校外進行各種兼職勞動,且主要通過各種兼職平臺、海報廣告獲取兼職信息,不受學校管理和調整。
實習,是指學生在畢業之前到實習現場參與一定實際工作,通過綜合運用全部專業知識及有關基礎知識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獲取獨立工作能力。它往往是與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相聯系的一個準備性教學環節。大學生兼職和實習的區別主要在于,兼職是以獲取一定的報酬為目的,而實習則主要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實踐技能,同時很多時候是作為大學教學的一個必要環節。用人單位必須付給兼職大學生以相應的報酬,而不必然支付報酬給實習生,大多數用人單位給予實習生一定實習補貼,而有些單位甚至還要收取實習培訓費用。
二、大學生兼職現狀
(一)大學生兼職的原因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學生進行兼職不再只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兼職原因多種多樣:或出于就業壓力所迫,想提前進入社會鍛煉增加經驗;或出于獵奇的心態,想開闊眼界;或出于增加自己實踐能力的目的……也正因這些多種多樣的原因,大學生兼職成為一種校園時尚,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兼職工作中。而大學生兼職的種類更是繁多,從傳統的家教、產品推銷到如今送外賣、做電商平臺客服、為網店做模特等,大學生兼職種類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生活的發展也越來越豐富。
(二)大學生兼職侵權現象
然而各種侵權問題伴隨著大學生兼職的繁榮隨之而來,近年來通過各種新聞報道和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兼職過程中的侵權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超時工作,拖欠工資,無故克扣工資,扣押證件,收取押金,工作環境不符合安全標準等。據調查大多數參與兼職的學生都曾遭遇過侵權,而這些學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會選擇沉默,而即使選擇維權的學生也多因不知道到底找什么部門,通過何種途徑維護自身利益而最終敗北。找學校,公安局,工商管理部門,勞動仲裁部門還是法院?由于目前我國法律對大學生兼職這塊規范不明,導致大學生維權之路異常艱辛。
三、大學生兼職之勞動法保護
(一)大學生兼職不受勞動法保護
目前國內主流觀點仍認為大學生兼職不受《勞動法》保障,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原勞動保障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的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睋藝鴥葘W界和實務界認為兼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未建立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保障。
2.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日常學習生活受到學校的管理,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滿足勞動法所規定的勞動者的主體條件。
3. 大學生兼職時間一般較短,不具有規律性、連續性的特點,與用人單位屬于勞務關系。
基于以上原因,實務中一般把兼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關系視作勞務關系或雇傭關系,以《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進行規范。
(二)大學生兼職受勞動法保護
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大學生兼職是否必然不能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是否必然不受《勞動法》保障呢?相反,筆者認為根據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兼職大學生當然能夠成為勞動法保障的主體,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 目前許多學者認定大學生兼職不受勞動法保障主要是基于《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的規定:“在校生利用業余時間勤工助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系,可以不簽訂勞動合同?!比欢摋l限制的是學生業余“勤工助學”,而不是“大學生兼職”。在前文我們已經詳細論述過兩者的區別了,在此不再贅述,故筆者認為依據此條規定否定兼職大學生的勞動者主體是不當的。
2. 目前實踐中一般把兼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關系看做是雇傭關系或勞務關系,并適用民法保護。然而民法強調“意思自治”,對于兼職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往往無能為力,而更多時候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甚至連具體的書面協議都沒有,民法更是無從考證和調整。再者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而用人單位相較于兼職大學生明顯處于優勢地位,用民法來調整兩者之間的法律關系顯然是不科學的。
3. 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動者,是指根據勞動法律和勞動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從事體力或腦力活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訂立的主體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年齡條件,勞動者需年滿16周歲;二是勞動者具有勞動能力,如若為特殊行業還需能夠滿足所從事行業的特殊需求。按照《義務教育法》年滿6周歲的兒童才能開始讀小學的規定,一般大學一年級的學生都在18歲左右,故對于從事兼職的大學生來說,第一個年齡條件一般都是符合的。而對于具有勞動能力的條件,一般大學生都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而且既然用人單位肯雇傭大學生進行兼職勞動,反過來也映證了大學生具有勞動能力這一條件。
4. 對于人身自由的問題,我們不能認為大學生受學校統一管理就沒有人身自由。學校主要負責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大學生課外兼職屬于大學生行使完全民事能力的行為,學校是不能無故干涉的。而且現在大學生的課余可支配時間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周末和寒暑假時,對于從事兼職工作的所需的人身自由,大學生是完全可以具備的。
四、結論
大學生“兼職”與“勤工助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2條并不能阻撓兼職大學生成為勞動法保護的主體。兼職大學生只要年滿16周歲并具有勞動能力,就有可能成為勞動關系的主體。但滿足這兩個條件并不必然意味著大學生與用人單位就建立了勞動關系,我們還需綜合工作時間、支付報酬形式等多方面進行考量,來判斷大學生是否與用人單位建立了事實的勞動關系。
參考文獻:
[1]柯新華、羅瓊.大學生兼職勞動權益保護問題探討.中國勞動.2013(12).
[2]李平.淺談在校大學生兼職的社會法律問題及保護.黑龍江史志.2009(16).
[3]胡言芳.大學生權益保護研究.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3.
[4]劉樂陽.大學生兼職現象研究——以長春市高校為例.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5.
[5]吳迪.勞動法視野下的大學生兼職權益保護.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6]雷芳、王杰兵.論兼職大學生的勞動法保護.知識經濟.2008(9).
[7]朱巖.在校大學生兼職法律權利保障狀況調查報告.蘭州:蘭州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