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清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門充滿藝術性的工作,班主任作為一線教師和管理者,不斷探索,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班主任面對的是一群活潑可愛的兒童,工作中也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恰當地運用有效的方法管理班級,并在與家長合作的同時,讓自己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藝術
班主任工作不但繁重而且瑣碎,但這并不表示這門工作不具有藝術性。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其水平的高低、管理方式的恰當與否都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作為小學班主任,在工作時一定要從兒童的性格、發展需要出發,積極探索有效的、為學生所接受的方法,以細致的態度,投入愛的情感,讓自身工作散發出藝術的芬芳。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和體會,談談自己在任職班主任工作中的藝術。
一、讓愛具有藝術
馬卡連柯曾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能夠給予人一切美好的神奇之物,不論你是愛的奉獻者還是收獲者,都能夠感受到愛帶來的快樂和滋潤。愛,是一種值得所有人珍視的情感。教師面對一個個渴望得到關愛的生命個體,首先當滿懷愛的情感,以愛的行為進行工作,運用愛的藝術,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種人道的氣氛對所有有關的人來說不僅僅只是一種比較令人愉快的氣氛;它可以促進著更大的,并且是更有意義的學習。一旦真實,對個人的尊重,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等態度出現時,激動人心的事情就發生了。所得的報償不僅僅在分數和閱讀成績一類事情方面,而且也在較難琢磨的品質上,諸如更強的自信心,與日俱增的創造性,對他人更大的喜愛。”班主任的工作藝術中,必須有愛,讓愛更具藝術。每一個學生,不論聰明與否,調皮與否,上進與否,都是一棵需要用愛來滋潤的幼苗。因此,班主任的愛應是博大的、深厚的、雨露均沾的。對于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以一顆寬容之心去理解、包容、體會、幫助,這樣才能夠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才會得到增強,教育的巨大力量方能得到發揮。以愛為出發點的教育,即使是批評,學生也會樂于接受,“親其師而信其道”,班主任在工作時,不要忘記隨時帶上“愛”。
二、管理中的藝術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班主任在管理班級事務時要有愛,但不是毫無原則的愛,應適時讓學生明白集體生活中的道德和制度約束。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班級管理工作也應與時俱進,實現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有序化。班主任可以通過制訂班級整體目標和個人階段目標來更好地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紀律情況和衛生等方面,使學生能夠在規則下健康成長。制訂目標時,個人與集體的目標要一致,從而形成積極向上、團結進取的良好班風。要實現學生個人與集體共同成長進步的目標,就要求制訂具體、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且符合實際的班級規章制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各司其職,進行值日、監督其他學生等學習以外的任務,學生的道德水平和集體意識也才能得到培養和提高。管理班級還需要一定的激勵手段,其中競爭的方式最為有效。小學生愛爭強好勝,喜歡得到教師的夸獎和贊美。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遵守課堂的情況、作業完成的情況、值日情況等設置小紅花等獎勵,并在班級中展示評比的結果,雖然獎品很小,但是學生受到的精神鼓勵很大。在這種管理方式下,學生受到良好的引導,行為受到規范,從而促使學生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向著一定目標前進。當然,班級中也存在一些差異較大的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對其制訂小目標,調整教育的策略,以逐步取得成效。
三、家校共育藝術
學校并不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場所,教育當是家庭、社會與學校三方教育的統一體,而家庭在學生成長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重大的,可以堪稱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不容忽視。學生個性、性格的形成均受到家長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素質與教育態度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習慣也有所差異。班主任從學生的身上可以看到家長的影子,從學生在校的表現可以看到其在家的表現,如,當學生在某個階段情緒比較浮躁時,在家也會有相同的表現。班主任作為連接家校之間的紐帶,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交流,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有效地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同時也有利于班主任督促家長正確教育學生,關心、幫助、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總之,班主任身兼重擔,在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應因材施教,用愛心去管理,用藝術去管理,和家長共同把學生管理教育好,這樣才能將這項藝術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金鳳.探索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8).
[2]楊陽.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