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兵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但對于如何上好數學課,從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果,這就不僅需要我們精心設計,而且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精益求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
對于如何上好數學課,每一位數學老師都有自己的經驗和辦法。而要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效果,這就不僅需要我們精心設計,而且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精益求精。依據我個人的教學實踐經驗,我覺得要想有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了解學情,充分備課
教學區別于其他勞動的最大一點就是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們因為自己的生活習慣,家庭自然狀況,性格,愛好,性別等的不同而對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也不同,所以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的去了解學生。從和學生的聊天中,細心觀察中,和他的朋友中,身體狀況等這些方面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從中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經常去問、去訪、去看、細心地想,這樣才能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此基礎上對教學中知識的起點,重點,難點,疑點以及交點做合理的設計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絡,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做到深入了解知識,才能靈活地運用知識。
二、從身邊入手,合理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新課改為了使知識能夠吸引學生,每節課都有生動有趣的故事融入到課題中。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情況中,有些地方是不符合個人的教學實踐的,這時就要求每位教師必須結合自己的經驗,身邊實際做相應的調整,讓學生入迷,從而叩開他們的思維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在此基礎上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數學課堂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比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感受數學中的美,去追求數學之美。而要做到這些首先要找到一堂好的課程中好的起點,而這個起點就是興趣,只有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新課程的教學也很注重這一點,但要結合各自的情況做合理的安排才能最有效的調動起課堂氣氛來。我們常這樣給學生說:“數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處處是數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許多多這樣的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新知識,這樣學生自能夠順理成章地去接受新知識,樂于學習新知識。而學習的引入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師的引入,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的方法引入。小學生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做準備,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玩”與學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教學,印象是最深刻的,也是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的。
三、動手實踐讓新知識更上一層樓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這時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從而調動孩子們的各種感觀參與實踐,這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實際的操作方法,然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畫圖、觀察、拼擺、測量、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學生的大腦去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復習,做好延伸
一堂課講得再精彩,沒有好的結尾都不能稱之為一堂完整的課,更不能是完美的。有始有終是做任何事的標準,更是教學中的重要標準。一堂課最后能做好有序,精彩的總結才能稱之為完整。總結的方法可以根據每堂課的形式不同,知識點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說,也可以是寫,或者是演等形式。但一定是學生自己總結才算是總結,由學生自己有序地對課堂教學知識做一定的總結之后,在適時地進行知識的延伸,既能激起學生的再學興趣,又能使學生的知識延伸起到良性的發展。
五、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延續這種興趣。曾聽一位心理學家這樣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而小學生的興趣很不穩定。如何能使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成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呢?那就是教師的表揚。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個贊許的點頭,鼓勵的眼光,安慰地輕撫,肯定的語言都是成功的標志。學生都能從中體會到喜悅,感受到力量。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別于父子和母女,區別于兄弟姐妹,區別于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就愈差,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師和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彼此敞開心扉,以真誠信賴的態度進行真正的對話與溝通,在沒有任何強制的條件下,學生才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獨立性,使學習在高效狀態下進行。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只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從生活經驗入手,結合實際合理地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學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課堂上在輕松愉快環境中主動、積極地去獲取知識、發展潛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潛在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翠蓉.小學數學專家教師和新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2] 張炳意.小學數學新課程實施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性評價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
[3] 朱翠梅.新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站――對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的敘事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05:15-16.
[4] 高令峰.如何更好地關注數學的學習過程――美國小學數學教育的啟示[J].小學教學(數學版),2007,0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