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渠
摘要: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向,就是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相結合。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這樣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數學課堂的教學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充分發展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創造的課堂。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知識、獲得體驗、獲得價值。
關鍵詞:學習興趣;實效性;優化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向,就是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相結合,以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創建現代化教學方法的前提,寓學法于教法之中,把學法研究的著眼點放在縱向的教法改革與橫向的學法改革的交匯處。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要教好數學這門課程,離不開好的教學方法。一個好的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別開生面的課堂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因此,如何搞好數學課堂教學是現在教師的一個共性的話題。
一、教師要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最活躍的心理成分。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①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教學新課時,教師應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被一種愉快和諧的氣氛所感染,從而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有位老師創設了具體的購物情景,把“小商店”搬進了教室,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師生共同進行商品交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數學,興趣很高。②在數學課堂中恰當地引入數學故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所有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愉快輕松的獲得知識,數學能力也得到發展和提高。
二、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轉變,而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數學教學有必要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面貌,使其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數學趨于一致。學習數學的目的就不僅僅是獲得計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獲得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和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對客觀事實尊重的理性精神和對科學執著追求的態度。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設置,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設備,讓兒童自由操作、擺弄、實驗、觀察和思考,自己認識事物、發現問題并得出答案。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包括觀察、描述、畫圖、操作、猜想、實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應用等等,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并在經歷數學化過程中嘗試多種體驗。
三、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優化學習方法
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課堂是主陣地。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出時代所需的創新人才?首先增強主體意識,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突出情感意識,建立和諧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數學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學習過程是獲取知識、收集信息,將得到的知識、信息進行整理加工、組合,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一種過程。這種內化過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動完成。為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新課標理念來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不僅“學會”數學,而且“會學”數學,“愛學”數學。同時,能使他們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數學信息的現實世界中。如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計算家里的水電費、存款利息、裝修所需地板磚的塊數等等。總之,凡有適宜的內容,都應讓學生親身體驗。這樣,學起來輕松、實在、有趣。如此的教學,可建立起學生的大眾數學觀,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益于學生內化知識。
四、教師要讓數學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之中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因此數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為他們提供接觸生活、感受生活、深入生活的機會。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接納知識自覺性越強。如:時、分, 24時記時,元角分等教學內容,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經驗,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參與效果可想而知。《數學課程標準》建議教師“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可見在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片、圖象需要多媒體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充分發展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讓數學課成為活動的、創造的課堂。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獲得知識、獲得體驗、獲得價值。
參考文獻
[1] 徐淑華.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9).
[2] 葉瀾教授的《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3] 《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嚴育洪編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4] 沈濱濱.小學數學課堂即時評價的有效方法[J].教育科研論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