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保紅
摘要: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時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逐漸走向成熟,也是最為敏感的時期,一旦沒有處理好將會影響未來成長發展。初中班主任在學生教育、班級管理等方面承擔重要作用,也是和學校、家長溝通的橋梁,所以其管理措施值得探討分析。本文則根據當前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情況提出幾點建議,望給予班主任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建議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推進,班級管理在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其班級管理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學質量,甚至還會影響學生全面影響。當前我國中學教育受傳統教學影響,一味追求學生成績,忽視對學生科學管理和全面發展,班主任在此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初中班主任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把握對待學生尺度,適當學會放手
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準確把握對待學生尺度,做到嚴而有理,即當學生出現多次違紀或班級出現不正常現象,應先了解情況,分清對錯,之后發散思維并擬定相應的教育措施對學生管理,而不是當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盲目地批評學生,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做到嚴而透情,班主任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和形態,想責罵學生時可變為勸慰,發怒變為寬容,罰站變為請坐,訓斥變為商量,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對所犯的錯誤感到后悔,進而積極接受班主任教育。此外班主任也要學會適當放手,將權利下放給學生,但放手不意味著全權放任學生管理,實質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培養一批熱情、學習好、學生信得過、負責的班干部,需要班主任引導班干部制定班級各項計劃,同時引導其深入學生中集思廣益,使制定的計劃有解決問題的針對性。在實施班級計劃中要讓班級組織如知識競賽、主題班會、郊游等各種活動,進一步擴大班級管理效果。
二、堅持民主平等原則,營造和諧班級
班級是由多名學生組成的集體,更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家庭的核心就是班主任。學生就好比班主任的孩子一樣,但不得不承認,每個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氣質、智力水平、意志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班主任在看待學生時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然而班主任不能根據自己的印象判斷一個學生是否優秀,更不能對其區別對待,要堅持民主平等原則來公平對待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讓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關心、尊重和愛護,進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公平對待方面主要體現在,后進生因學習進步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使學生繼續努力,不能因后進生成績差而對其冷淡和諷刺挖苦。當優秀生犯錯誤時更要給予批評,讓所有學生明白在班主任對大家都一視同仁。此外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引入人和有利于緩解和學校關系緊張、家長過分介入教育及班主任與學生溝通偏差等問題。首先了解研究學生,走進學生心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了解學生內心是營造班級人和管理的前提,只有內心和諧了才可能有和諧的行為。因此班主任要用心走進學生心靈,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才能使其敞開心扉,接受教育,也有利于形成和諧的班級氛圍。
三、加強德育素質教育,充分發展個性
學生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主體,因此要時刻緊跟學生學習和心理情況進行管理。處于初三學生來說已經處于學習生涯的第一關鍵階段,在人生轉折點階段中教師要不斷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和關注學生變化,才能幫助學生找準定位,明確自身水平,根據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對策,縮小目標差距。把所設置的目標滲透到每節課和作業當中,增強緊迫感,有利于學生看到自己的現實情況以及自己在初三學習階段的成長,從而培養起踏實奮斗的精神,也有利于部分學生克服焦慮煩躁的心態,樹立進步即成功的自信心。此外初中生在成長中雖然有相同的年齡特征,然而每個學生優于環境、遺傳、教育條件不同會呈現出復雜多樣的個性心理。班主任為學生創造自由發展空間;教育就是要充分解放學生,讓學生從分數和升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還可以放飛學生心靈。班主任為學生創造自由空間就要以科學民主的方法管理,摒棄師道尊嚴的陳舊觀念,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其創造個性發展空間并運用管理方式激發學生對生活欲望,充分發展學生個性。
四、結語
總之,初中班主任管理是一項繁瑣的工作,教師要負責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情況,還要兼顧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把握對待學生的尺度,堅持嚴而有理,嚴而透情、愛而不寵、愛不失衡原則,學會適當放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平等對待班級每一位學生,有利于營造和諧班級氛圍。同時加強德育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各方面綜合發展,相信必然會得到學生的理解、尊重、支持,從而達到預期管理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玲,袁若明.初中班主任進行有效班級管理的幾點建議[J].中小學電教月刊, 2016(3):79-79.
[2] 馬春祥.對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吉林教育:綜合, 2015(11):75-75.
[3] 梁葦.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6(2):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