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
摘 要:信息化時代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要求越來越高,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更凸顯了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介紹了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概念,分析了信息化時代兩種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應對策略,為實現培養自主型和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思考。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自主型人才;創新型人才
1 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概念
1.1 自主型人才
自主型人才是擁有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擁有濃厚的學習熱情和不竭的學習動力的學生。眾所周知,學習意愿是學習者身心發展的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對身心發展起到主導作用。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是人的全面發展思想,而對于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則必須通過自主精神的培養來實現。
1.2 創新型人才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側面體現,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信息化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是國家崛起的必然趨勢,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完備的知識體系、豐富的知識素養,還有要求學生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能力,以及跟隨信息化潮流的敏銳目光。可以說,創新型人才無論身處何地,都必然能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2 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 受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在信息化時代,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在這一時代浪潮下,培養自主型人才與創新型熱潮會受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制約。首先,傳統人才培養的班級授課制形式較為單一,授課內容淺顯并且具有局限性,課本教材的更新存在滯后性;其次,“唯分數論”的人才評價標準依然在學校和學生心中根深蒂固,這會制約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再者,高校并未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從根源上的忽視會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2.2 教育的地域性差異顯著
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發展也存在較大的地域差異。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東部發達地區高校的信息渠道更加多元,教育資源更加豐富,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完善,也相應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相比較而言,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和人才培養遜色不少,培養與時俱進的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也會受到很大限制。
2.3 政策環境和教育體制落后
目前,我國加快推進信息化時代高校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政策環境和體制均不完善。同時,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硬件設施不完備、科研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也有所欠缺,這都從客觀上抑制了人才的自主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3 人才培養途徑及對策
3.1 以人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每一位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義的個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具有主體需求與責權。在信息化時代,高校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創新平臺,加大科研基地的建設力度和科研經費投入,挖掘創新人才,培養學生多元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應為學生提供多樣的信息渠道和多種專業課、選修課的選擇模式。同時,積極開發教學軟件,運用線上線下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加快網絡開放教育與大學教育的融合。
3.2 科學規劃,健全教育培養機制
高校應為學生創造開放、良好的政策環境,探索信息技術發展的新模式。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時代,通過教育體制改革,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發展提供優越的環境。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作為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高校,我校近年來引進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東西部高校聯盟、港澳臺等地開放共享課程,合力建設和使用多元共享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同時,“云課堂”“微助教”等信息化平臺的開發,使得信息技術“活水”注入課堂,學生的學習模式自主多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昔日的課程學習也煥發出新的魅力。我校還多次組織教師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讓教師從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開放型的教學研究者和信息化課程的建設者。這一系列措施手段,都有助于實現由“教師教”到“學生學”為主體的教育培養模式轉化;有利于由“知識灌輸”向“自主創新”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更有利于實現由“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完美蛻變。
3.3 促進公平,平衡各地教育資源
統籌規劃,克服傳統教育的劣勢,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現各地高校教育資源“優勢互補、共建共享”,城鄉之間、不同地域之間在教學基礎設施、教育內容和師資力量方面做到相對均衡,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高校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發展的優勢,營造自由的學術氛圍,優化教育模式,融合創新型教育機制,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自主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欽太,鄭凱,林南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轉型:從“數字校園”到“智慧校園”[J].中國電化教育,2014(1):35-39.
[2] 湯佳樂,程放,黃春輝,曲雪艷,徐小彪.素質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88-89.
[3] 吳永軍.教育公平:當今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核心價值[J].教育發展研究,2012(18):1-6.
[4] 張天雪.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立場與路線[J].教育發展研究,2013(11):20-26.
[5] 韓國波,張立寧.基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