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成龍
摘 要:工程力學課程作為中職學校機械類專業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但長期以來這門課程普遍存在著學生難學、教師難教、教學效果不好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該科目在教學中凸顯出的問題,并對如何提高教學效果進行了相應的探索。
關鍵詞:工程力學 教學方法 教學效果
一、背景
工程力學是一門與工程技術聯系極為密切的技術基礎學科,也是中職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特點是理論性強,概念結論多,計算公式復雜,對學生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相對專業基礎較差的中職學生來說,要想真正學好、做到學有所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真正將學生所學的專業和將來要從事的職業的要求充分結合,并將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有效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工程力學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和課程本身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用興趣學習,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二、工程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針對性不強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也是學生直接的學習對象,是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并達成課程目標的媒介。目前適合中職學校的工程力學教材較少,不少學校用的是高職甚至是本科的教材。這類教材難度大,適合中職學生的學習內容少,對知識點的分析不夠,內容忽視應用性,注重邏輯性。
2.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不高
大多數的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自主性差、學習能力不強。由于工程力學本身知識點繁多,理論性強,不少學習基礎較差、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難免對該課程的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加之目前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大多將教學內容、題目及解題步驟都以多媒體形式呈現。雖然這樣的方式的優勢是省時省力,既可以增加授課內容,也可以加快教學進度,但是劣勢是往往兩節課教學的內容用一節課就可以完成,教師未考慮到學生的基礎薄弱,接受程度低,從而導致學生的思維進度跟不上教學節奏,沒辦法完全消化教學內容,而新內容又撲面而來,長此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降低,課堂教學效果不好。
3.現有的教學方式略顯陳舊
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是目前不少專業理論課存在的問題。在傳統的教育教學中,只有教師作為主體地位的主動性得到發揮,而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較少,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揮。換言之,課堂沒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僅是教師的授課對象,是教師要學生學習這樣的狀態。工程力學該門課程本來就存在工科課程枯燥、機械的特點,目前的教學方法缺少與學生的互動交流,直接導致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是否可以實現知識的有效轉化性等方面有著較大的欠缺和不足,從而導致教學效率較差,教學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地將課程知識轉換為學生未來的技能儲備。
4.考核評價方法單一
考核評價是教學環節中的一個反饋環節,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長期以來考試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且為了不讓學生因試題難度大而產生挫敗感,從而導致產生厭學情緒,考試的題型基本與教材例題的題型相同,導致學生只會機械式地套用公式,而不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缺少將自己已經學到的概念、公理、公式與工程實際聯系起來的環節,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提高,也不利于知識有效地轉換為自己的能力。
三、提高工程力學教學效果的對策
1.改革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目前,許多教材在知識內容的編排上,從學科邏輯結構的嚴密性出發,強調系統性和嚴密性,而專業針對性不明顯,理論性太強,聯系到適用與中職學生的實際應用案例很少。適用于中職學校的工程力學教材內容應圍繞以掌握概念為基礎,以強化應用為重點尤其是有就業針對性的強化,以分析計算為手段的中心內容展開。例如將學生所學的專業中需解決的課題作為學習的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法,在解決課題的過程中融入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課程內容應該注重學生理論分析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確定所需專業和基礎知識的內容。
2.改變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積極采用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比較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加深理解,讓學生由知識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研究者,教師由知識的講授者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主動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個未來的就業導向查詢相關的理論知識,對實際工程上的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最終提升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將課本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己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2)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工程力學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考慮傳統的板書、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之外,還要充分考慮目前科技發展帶來的新型教學方式。例如可將微信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在上課前利用網絡資源將要學習的課題以文字、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方式展現出來并推送到學生的手機上,適當地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在課堂上讓學生做出解答,進而營造出更為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用動畫、視頻等的方式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地表示出來,微信的方式靈活自由并利于學生隨時學習,從而提升工程力學的教學效果。
(3)結合實際,將教學帶入實習車間。充分發揮“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在中等教育教學改革中具有核心地位。該模式的特點就是“做中學,做中教”。工程力學作為機械專業的實際應用課程,是后續專業課的基礎保障,將理論課堂帶入實習車間,把教學實例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還能有效地將教學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例如通過高速鋼、硬質合金等不同材料的刀具加工零件,因為硬度不一樣, 機床的加工進給量和轉速自然也不一樣。在講授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真正做到理論教學和實際應用相結合,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3.創新考核評價方法
改變原有一紙試卷的考核評價方法,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例如加入實際案例的模擬操作和練習并計入學生的總評成績。將課堂表現、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工程力學實驗成績、課程設計、小組作業等納入考核方式,當然考試成績也作為傳統的考核方式不可或缺,但僅占一定的比例而不是全部。通過多種形式考查學生對工程力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既可以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克服恐懼感,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小結
目前中職學校工程力學教學不管是從教材的合適性、教學方法的現代化與實踐性、評價機制的合理全面性、教學手段的現代性等方面還普遍存在諸多問題。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全面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改革是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改變教學方式與方法,不斷優化教學體系,努力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為工程力學教學改革上新臺階,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尹波,馬愛勝等.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工程力學教學質量[J].學園,2012(1).
[2]杜階平.工程力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20).
(作者單位:杭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