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阿布來提
摘要:信息化是時代賦與我們的永恒話題,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也是我們永遠探索的目標。創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提高信息科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更新觀念,大膽嘗試,去適應素質教育方面的要求,去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創新;有效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產物—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相對其他學科教學來說起步晚,作為新型教學科目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它既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又是其他學科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創新能更好的促進整個初中教學的發展,可以說對初中各學科的教學效率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就成了我們信息技術課教師亟待研究的課題。
一、提高信息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不斷鉆研新的教學方法,為高效課堂助力
一位學者曾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師,我們要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不斷鉆研新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學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如講授“計算機系統簡介”時采用傳統的講授法就比較好,但要注重知識的趣味性、時效性和比喻的生動性,通過一系列生活中形象有趣的體驗,如將計算機系統和人體系統進行類比,計算機的發明完全可以說是根據人體系統來發明和構造的,計算機的硬件系統就好比是人的軀體,計算機的硬件就好比是人的大腦思維;對于硬件和軟件的關系就可以用人的軀體和大腦的關系很形象的說明清楚。設計任務時要符合教學要求,重視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要有層次,以滿足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性等。比如,在學習powerpoint中的“欣賞多媒體演講稿”時,可以先給學生們展示一些很特別的幻燈片,讓他們都感覺很新鮮很漂亮,然后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們每人在網上下載一個演示文稿作品,并打開向大家展示,進行評比。這樣一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把學習powerpoint作為一種樂趣。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他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完成了任務,既鞏固了他們的上網下載技能,也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打開和播放幻燈片”的操作,讓學生體味到了成功的喜悅感,興趣倍增,在無意識中既快又牢固地掌握了知識和技能,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利用微視頻課件加深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微視頻課件質量是影響微視頻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直接因素,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應用微視頻教學,需要教師充分準備微視頻教學課件。微視頻課件的準備需要教師具備專業信息技術技能, 以便更好地將PPT等軟件和視頻剪輯軟件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微視頻課件中, 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活潑, 同時,教師還要在有限的微視頻教學課件中體現教學重難點內容, 以促進微視頻教學課件的教學效果, 避免過多的動畫等淡化了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知識點。例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利用因特網查找信息》教學中, 教師可以先制作微視頻軟件, 利用PPT軟件將在瀏覽主頁信息搜集欄中建立搜集信息, 確定查找等步驟,通過圖片的形式按照步驟進行自動播放,學生通過微視頻課件的演示, 充分掌握瀏覽網上信息以及查找網上信息等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要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 不能單純利用微視頻播放進行信息技術教學, 而忽略了教師的引導作用。例如在初中信息技術第三單元《收發電子郵件 》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播放微視頻, 待播放完成一段時停下來,對這一段中學生們產生的問題給予解答, 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 地更加透徹, 以此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教師邊播放邊講解的過程中, 學生們充 分掌握了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在線收發電子郵件的具體操作,以及離線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這樣不但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還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三、合理選取信息技術工具,培養學生的適應力
在新課程教材中,信息技術相關的軟件種類繁多,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來恰當地選取信息技術工具,最好選取一到兩種軟件,做到以點帶面,發散聯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以準確掌握信息技術變化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學會隨時準確對不同工具平臺的使用方法和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在工具使用過程中比較分析各類工具所具有的特點,理解、掌握技術運用思想和方法,學會不同問題解決過程的共通之處,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加之探索研究,逐步完成對新工具及新任務的適應,從而做到知識的有效遷移,促進學生深層次的發展。
四、探究創新教學模式,為高效課堂保駕護航
高效課堂要建立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為主體,以學定教——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四為主”為原則,即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精講精練”原則;“啟發誘導”原則;倡導學生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課上“高效學習”。如軟件的教學可采用“四步教學法”:第一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個別指導;第二步:學生當眾演示,教師全面輔導;第三步:學生消化吸收,教師巡回輔導;第四步:學生最后總結回顧,教師布置筆試作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做最后歸納小結,使知識能條理化和系統地被學生吸取。然后,教師布置適量的課下筆試作業,真正使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避免產生“啞巴計算機”現象。
五、采用學科整合式的教學模式
學科整合式的教學模式是指以其他學科知識帶動、輔助本學科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淡化學科間知識的界限,使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融為一體。現代社會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更快更方便地獲得知識,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傳統教育手段無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只能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中尋找出路,因此,學科整合式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教師要想靈活掌握、合理運用這種教學模式,需要平時多注意素材的積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體會,其實要真正地上好每一節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腳踏實地,不斷努力,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之花就一定會綻放!
參考文獻:
[1]張萬勇.探究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6-(07).
[2]趙紅永.淺談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