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比亞木·巴拉提
摘要:當前,在民族初中漢語的課堂教學當中,雖然教師和學生不管是在時間還是在精力上都付出了很多,但是教學有效性卻一直缺失,學生的漢語知識和漢語能力都未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以如何實現當前民族地區漢語課堂學習及教學有效性出發,以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為案例,深入到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對當前民族初中漢語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進行了調研,最后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民族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新疆地區;教師;學生
漢語教學利于促進民族的大融合,利于民族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本文對當前的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漢語教學活動當中的學生、教師、教材及教學資源等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的基礎上,對導致教學有效性缺失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最后給出了一定的教學參考及建議。
一、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現狀調研
在新疆地區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其教學應該遵從一定的教學規律和學習規律,以求達到適應學生發展及社會進步的需要,從而實現對少數民族人才的更好培養。漢語教學系統涉及到教學內容、教師及學生三大要素,各個要素之間實際上并不是一個穩定性的結構。在教學當中漢語教師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在一定情境中進行的,若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保持一致的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提問方式,促進學生順暢的交流及溝通,師生之間更好的互動,利用多媒體輔助性的開展教學活動,這都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方式和手段。
但是縱觀當前初中漢語教學現狀,其教學有效性的發揮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仍舊過于強調基礎性知識的教學;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是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小組的劃分則沒有科學性,這就導致了學生的需求與教學目標之間的不匹配;教師在課堂上主要采用的是講授法,這就對學生的自主性發揮有著一定的限制;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反思不夠,很難從理論上去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適合新疆地區實施的漢語教學資源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很少去主動的尋找合適的教學資源。
二、當前影響民族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的因素
1.教師教學方式不適合民族地區。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漢語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多是小組合作學習,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是一種移植性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教學環節設計方面,仍舊沿用的是漢族地區課堂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側重對漢語基礎性知識的講授,是對教學方式的生搬硬套,對漢語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影響。
2.學生學習動機不夠明確。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新疆地區的漢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并不高,缺少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這就使得漢語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象。漢語學習成為了一種被動性的學習,學生很難引起漢語學習的興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和成績較為關注,但是對漢語的運用能力培養卻不夠,這就使得漢語教學有效性難以實現。
3.學生漢語學習基礎有著明顯的差異。
由于在民族地區內學生的漢語基礎是有差距的,有的學生自身漢語能力就較強,不管是聽、寫、說,還是讀都沒有任何的壓力,但是有些學生對漢語學習卻非常的吃力,所以作為漢語教師來說教師應該兼顧到每個人的漢語基礎,教育要面向大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從而讓更多的學生適應當前的漢語教學。
三、提高民族初中漢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首先作為教師要樹立起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學有效性為根本目標,在遵循教學活動規律的基礎上,通過最大效率、最優速度去達成三維目標,另外教師還應該將自身的教學理念與當地的民族特色及學生的需求結合起來,探求出教育的本質,從而有效得提高漢語教學有效性;第二,教師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生理念和教師理念,轉變自己在教學當中的角色,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來對學生學習意識及習慣的有效培養。
2.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
目前,我們民族學校用的雙語課本是地方自編教材,自編教材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程度
來合理科學地安排好課堂內容。如果內容多,教師就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其他內容一帶而過。反之如果內容少,教師就要為學生多擴展一些知識面,引領學生深入廣泛地進行學習。在實際教學中,如果自編教材內容難度大,我們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多舉一些事例或通過圖片和實物來降低難度。如果自編教材內容難度 低,教師就可以在鞏固練習上下工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將課本內容講完了,課堂中又有時間剩余,教師可靈活安排一些學生的拓展練習,沒有拓展的時間也要布置一下課后的拓展學習任務,因材施教,分層給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留不同的作業,這樣可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因此,我在預設每一節課時,都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來設計課堂問題,盡量做到合理化,盡量以講練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有張有弛,用波浪式的形式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氣氛高潮迭起。我還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文本中的知識。
3.通過學習環境的改善去實現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的激發。
首先需要做的是利用一定的教學機制去有效的培養學生漢語學習興趣,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漢語學習之間建立起聯系,將學習動機轉移到學習當中,讓學生產生學習漢語的需求;第二,教師可以利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去喚起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熱情,在教學當中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利用游戲及音樂等去增強漢語課堂的互動性,實現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
4.通過漢語交流平臺的建設實現漢語教學的有效性。
在漢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組織漢語講堂、讀書會等活動,不斷擴大學生漢語閱讀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利用漢語去表達思想,利用漢語去有效的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學生漢語運用能力、漢語思維提高到目的,從而增強漢語教學的有效性。
總結:
當前新疆地區初中漢語教學存在著教師教學方式不適合民族地區、學生學習動機不夠明確、學生漢語學習基礎有著明顯的差異三大問題,而要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通過學習環境的改善去實現學生漢語學習動機的激發以及通過漢語交流平臺的建設實現漢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海燕.新疆維吾爾族地區小學漢語教科書評價標準研究.重慶示范大學.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