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術云++++孫強++++張改玲++++曹麗文



【摘要】通過闡明對標教學核心內涵,提出了在相關工程地質模擬教學中運用對標法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措施。根據對標教學過程的要點,選取適合教師自身情況和學生知識結構的教學模式,做到主次清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的分析與整改教學活動,通過綜合對比學習激發出來的動力,提高教學效果,該內容的教學方式在授課過程中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反映良好。相關教學經驗以期對從事相關領域的同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對標法 主體內涵 工程地質模擬教學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160-02
工程地質學作為地質工程和土木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涉及的基本理論知識范圍較廣[1-2],而且偏重于實際應用和理解,這給工程地質學的教學工作帶來了較大困難[3-5],因此,如何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工程地質模擬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6-8]。
工程地質學作為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利用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測試技術,研究工程活動中的巖土的基本物理特性和土的變形及其強度規律,解決工程建筑中有關巖土的工程技術問題,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涉及到的相關領域是比較多的,它與地質構造學、土力學、材料學、混凝土理論等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課程因為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重復的內容也比較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把各個科目聯系起來,把內容加以融會貫通,這樣不僅僅可以很好的減少工程地質教學內容之間的重復性,還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教學課時,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就很容易的掌握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對標管理,是一種通過確認最優做法并實施最優做法的方式來改善業績的方法[9-11],將其理念應用于工程地質模擬教學可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通過探討對標教學法在工程地質模擬教學活動的應用,為相關的工程地質模擬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 對標教學方法的內涵
對標教學核心內容為:以教師自身條件為基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樹立教學標桿驅動力為手段。首先,對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例如:教學的基礎設施、外部因素、教學管理制度、教學對象素質等等各個方面的差距,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探索,進而找出其存在的內在問題,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案來提高教學效率。對標教學原理可用圖1來表示。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對教學目標的思想進行模仿、學習,進而能夠尋找到一個更有效的途徑來縮小差距,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師更加完善,具體來說,可以通過目標對比法,來不斷地發現團隊所遇到的問題,在通過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采用更好地教學技巧,進而和更加優秀的對象進行對照分析,采用一系列的手段來提高教學的過程。
對標教學研究和實踐都是在研究、討論和規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自身行為,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使教學對象(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對標教學基本任務就是掌握教師自身條件與對標對象特點,明確兩者之間的差距,以便正確評價、合理利用、有效改造和完善教學方法。對標教學主體核心內容為:尋找和確立合適的對標對象,對收集的對象和目標進行一定的差距分析,進而提出一個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措施,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教學方法;努力完善教學機制,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通過上文的一系列的敘述我們可以得知,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和領悟的內容是很多的,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很好的思路,這會使得學習的時候,思維比較混亂,這樣則會導致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也就很難把握這門科學的精髓和教學的效果。
對標教學為教學方案設定、設備配置、教學制度制定、教學課程設置等的客觀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效果檢驗的方法,為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成果提供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衡量指標(如圖2所示)
2 對標法在工程地質模擬教學中的運用
工程地質對標教學中,首先要進行具體的對標內容和步驟進行預先設定,其主要包括教學內容、學生素質、決策制定和方案編制等。為了實現工程地質模擬教學中的預設目標,需要按照一定的規則、程序和途徑進行的具有多層次性的教學任務設置和相應的教學材料安排(圖3所示)。具體來說是為了達到對標教學的既定目標,對所必需的各種教學活動進行的分類和組合,并設定相關的章節的各種內容,協調不同章節之間關系,建立和完善相關教學體系,在對標教學上實現層次結構清晰、目標明確。在對標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三個方面內容:
(1)在計劃和執行階段,要合理的配置資源,充分發揮各資源要素的作用;同時根據目標要求和教學需求合理使用相應資源,以期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在執行過程中,要及時恰當的處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確定激勵方案,最大限度的調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及時地調整教學條件和外部環境的適應性,保證對標教學的方向性、先進性和與時俱進。上述三方面的內容可以表述為:調研分析,系統分析;對比分析,尋找差距;合理規劃,監控調整;完善機制,考評激勵。
根據對標教學過程的要點,將對標內容分成若干要素,對其中的過程環節要素進行討論研究。通過綜合對比發出來的動力,來系統改進,進而提高教學水平。具體到工程地質模擬教學中時,首先分析研究工程地質教育教學方法,主動進行教學基本功訓練,多聽相關教師的課,吸納不同風格,取長補短,盡快形成符合自己的教學特色。采用多種途徑,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教育工作中,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態,使學生在學業成績提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讓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地震地質災害,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分析可能出現的次生災害問題,進而擴展成地質災害鏈和立體防災減災教學。針對導致眾多工程事故和地質災害發生的對巖體破壞問題。讓學生利用所學過的物理、力學、地質學等多方向知識,討論巖石破壞過程物理力學參數的變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深刻理解到巖石由多種礦物成分構成,在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時候,巖石內部會微觀粒子一系列的運動,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能量,走宏觀的物理角度來看,其空隙和裂隙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產生了電子輻射等等,并由此讓學生理解利用聲發射、電測輻射、放射性、紅外輻射、滲透率、波速和電阻率等物理場的變化特征可實現對巖石破壞信息的追蹤和識別。從而使學生可以充分理解各學科之間的密切關系,鍛煉系統性思維的培養。
3 結語
本文對對標教學基本理論和作用進行探討總結和分析,闡明了對標教學的核心內涵,系統歸納分析了對標教學的主體要素。在應用對標教學法在進行工程地質模擬教學時要注意充分調動教師在課程教授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此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通過對標教學法的運用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學生對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玉科.工程地質學發展與創新思路探討[J].巖土工程界,2002,5(5):20-22.
[2]王思敬,主編.中國工程地質世紀成就[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
[3]孫英學,張發明.“工程地質學”平臺課教學新模式的思考與創新[J].中國地質教育.2009,(1):107-109.
[4]張宏兵,張發明,宋漢周.地質工程專業定位引發人才培養方案革新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7,(2):34-37.
[5]曹麗文,桑樹勛地質工程專業研究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地質教育.2008,(2):84-86.
[6]朱術云,李小琴,樸春德,孫強.實例教學法在“巖土工程數值分析”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地質教育,2015(4):111-113.
[7]孫強,楊繼紅,朱術云.從認知過程探討工程地質模擬教學[J].中國地質教育,2010,(3):105-107.
[8]孫強,朱術云,楊偉峰,等.從工程地質學討論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國地質教育,2011.(3):54-56.
[9]汪東曉.對標管理的成效[J].中國石油石化,2008,(15):40-41.
[10]蔡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也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變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25-26.
[11]周冉.對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11.
作者簡介:
朱術云(1975—),男,安徽靈璧人,博士,教授,從事工程地質和巖土工程方面的教研工作。